1977年,哈维尔给胡萨克写过一封公开信,直言当时社会制度下的人性的腐败和制度本身的衰败。同年10月他被当局以“危害共和国利益”为名被判处14个月有期徒刑。1979年哈维尔被以“颠覆共和国”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4年半,引发国际社会的注意,给予捷克大量经济援助的欧洲议会更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释放包括哈维尔在内的异议人士。在此期间,哈维尔的著作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
在国际社会压力下,1983年哈维尔出狱,他继续发表剧作和批判文章。1989年下半年,受波兰、东德、匈牙利等国民主化运动的影响,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天鹅绒革命”。民众在全民公决中要求开放言论自由,组党结社自由,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民众的强大压力下,捷共被迫答应举行选举。选举的结果是,由社会不同人士组成的公民论坛大获全胜,哈维尔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国名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捷共惨败,无力继续操纵军队警察和其它国家机构,被迫交出政权,在选举半年后停止一切活动,宣布解散。捷克斯洛伐克从此走向了民主、自由。1992年12月,联邦解体,次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正式成立。
而胡萨克在“天鹅绒革命”中同样未以武力镇压,而是接受了失败,并辞去总统职务。1990年2月,他被捷共开除出党,1991年去世。至于杜布切克则公开支持哈维尔的公民论坛运动,并在共产党解体后,于政坛复出,1992年还出任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主席与联邦国会议长。同年11月,因车祸重伤去世。他的名言是:“你可以摧毁花朵,但你无法阻挡春天”,“苏联的灭亡可归咎于一个本质问题,即苏联的专制制度扼杀了变革的产生。我们是十足的傻瓜,但我们的愚蠢应归咎于对共产主义进行改革的幻想和错觉。我们应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
系列四:东欧剧变时匈牙利共产党的选择
在匈牙利发生剧变前的1956年至1989年间,掌控匈牙利的是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其统治期间,只出了两任总书记,一个是1956年至1988年任总书记的卡达尔‧亚诺甚,一个是1988年至1989年10月接替其的格罗斯‧卡罗伊。显然,前者在匈牙利的这段历史中十分重要,而后者则是匈牙利走向民主的重要推手。
卡达尔的母亲是一名女仆,父亲是一名士兵,因其爷爷奶奶嫌弃其母亲,而拆散了二人,卡达尔被送给他人抚养。卡达尔的母亲虽然地位低贱,但对宗教十分虔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让卡达尔相信上帝的存在。母子关系也非常好。
后来卡达尔加入共产党,开始从事地下活动。二战后,共产党于1948年上台执政,卡达尔当选为副总书记。但不久,匈共内部出现残酷斗争,卡达尔也被捕入狱,并因叛国罪被判无期徒刑。3年半后,依旧是因为权力斗争,卡达尔被释放,并恢复名誉,同时被任命为布达佩斯州党委第一书记。
1956年10月,工人、学生和市民为了反抗匈共拉科西集团迫害民众的统治,举行了示威活动,引发了混乱,市委书记和警卫人员全部被杀;此外,共计9000名刑事犯和4000名政治犯被释放,并且得到了武器。“十月事件”震惊了世界。
此事件后,卡达尔成为第一书记,“卡达尔时代”到来。他认为恢复秩序是当务之急,因此解散了匈牙利劳动人民党,重建新的社会主义工人党。他并邀请苏联军队协助恢复国内秩序,还提出了著名的“15点纲领”,如保卫匈牙利的独立与主权;为了工人的利益,消除政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让政府更加民主等。
11月中,冲突才停止。卡达尔执政后,为官清廉,平易近人,他结束了拉科西时代的阶级斗争,并为冤假错案平反,同时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他还在1962年宣布释放大批政治犯,并赦免1956年10月以后离开匈牙利的人,这些措施也进一步平复了十月事件留下的创伤。不过,他周围的不少高官却贪污腐败。而他后来成为争议性人物的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在他统治时期,数以千计反对共产主义的人遭到酷刑、监禁和杀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匈牙利国民实际收入从1960年到1980年增长215%,居民生活水平居社会主义国家前列。但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重创了包括匈牙利在内的许多国家,匈牙利债台高筑,人们的实际收入也有所下降;这起经济危机也引发了政治危机。
1987年9月27日,150多名著名知识分子在洛基泰莱克镇进行讨论,决议认为“匈牙利正处于有崩溃危险的经济危机中”。在这次会议后,各个政治团体兴起,批评匈共产党历史、现行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1987年更有一封公开信要求卡达尔下台,但他却拒绝下台。
不过,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却由不得卡达尔。1988年,总理格罗斯‧卡罗伊在伦敦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卡达尔这32年对匈牙利人民做出杰出贡献,但是现在成为了更激进改革的阻碍。当年5月,匈共召开秘密会议,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并立即召开第一次全会,选出新的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其中原政治局的13人中有8人落选,原总书记卡达尔当选匈共党主席(虚职),原总理格罗斯当选总书记。这样的人事变动受到了全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这一选举结果也受到了匈牙利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