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中共“六四”血洗天安门 东欧共产党却选择交权人民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周晓辉:中共“六四”血洗天安门 东欧共产党却选择交权人民 —东欧剧变时共产党高层的选择(完整版)
作者:
1989年发生在中国的六四天安门事件,没有改变中国,却引发了东欧共产党国家的剧变,即出现了民众推翻共产党一党制统治的运动。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最后以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告终。在东欧剧变中,除了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事件外,其它国家都是通过自由选举,由共产党和平移交政权结束的。在这一过程中,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高层大多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然而,随着匈牙利在当年夏天开放匈奥边境之后,逃亡的东德人越来越多,这让东德政府在国际上名声扫地。此外,在中共镇压六四学生运动后,东德人抗争活动达到了新的高潮。

9月4日,在莱比锡举办的传统的秋季交易会上,大概有1,200多人举行了游行。游行队伍的旗帜是“要自由旅行,不要大批离境”;但是随着队伍的行进,示威者喊出了“打倒秘密警察”、“推到柏林墙”和“开放到西德的通道”这样的口号。游行没有与全副武装的警察酿成冲突。而从10月开始,莱比锡的民众开始走上街头,在每个星期一举行定期示威抗议;东德其它城市也随之效仿。越来越多的东德人走上了街头,要求自由民主。

东德人的不断抗争让东德领导人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9月,东德共产党党内以克伦茨、沙博夫斯基为首的一批高官策划逼宫,希望通过撤销昂纳克的职务在党内进行一场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并借由改革挽救东德共产党。10月中旬,昂纳克被迫辞职,克伦茨继任。昂纳克后被开除出党。

新上任的东德领导人为了挽救东德政权,首先推出了新的出境管理规定,并在11月9日由沙博夫斯基对外宣布。可历史就在这一天突然被改变。沙博夫斯基后来曾说:“我不过是历史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采用的一个工具,因为这个事情不可能由别人来做,只能是由高层的人来做。”

1990年东德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通过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东德最终解体,并于1990年10月3日与西德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柏林墙倒塌后,东德最高法院曾展开了对昂纳克滥用职权和叛国罪的调查,他为此被关押,一天后又被释放。在苏军的帮助下,昂纳克夫妇后逃往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不再对其提供保护,昂纳克逃往智利大使馆,后在1992年7月被遣返回德国,并对其进行了审判。基于昂纳克的身体状况(患有肝癌),对他的审判没有最终结束,而是于1993年由柏林宪法法院搁置。1993年1月,他飞往智利,并于次年在智利死去,终年81岁。

而“开墙者”沙博夫斯基在东德垮台后,于1990年出版了《倒台》一书,记录了东德共产党倒台的过程;1994年,将其对共产党的反思写进了新书《告别乌托邦》。但在1997年德国起诉东德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指责他们对东德军警杀害翻越柏林墙者负有责任的案件中,沙博夫斯基被判3年监禁。1999年12月沙博夫斯基入狱,2000年10月被特赦。从此过上了平凡的日子。

至于东德最后的领导人克伦茨,则在1997年被控谋杀罪而被判处6年半的有期徒刑,刑期直到2003年结束,并提前出狱。后定居在波罗的海边一座小村庄里。

——————————————————————-

系列三:东欧剧变时捷克共产党高层的选择

早在二战爆发前,捷克斯洛伐克在慕尼黑会议中,被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出卖,1939年被纳粹德国占领全境。1945年5月,苏联军队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成立了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为领导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1946年5月,经过第一次国民议会选举,成立了新联合政府,捷共中央主席哥特瓦尔德任总理,爱德华‧贝奈斯任总统。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二月事件”。当时任内政部部长的捷共Václav Nosek通过非法手段在国家安全部门和警察部门排斥非共产党成员,这导致参与政府组阁的12名非共产党部长在2月集体提出辞职以示抗议,并以此迫使共产党屈服。然而,捷共却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支持者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总统接受他们的辞呈。

因担心爆发内战和苏联派兵干涉,贝奈斯被迫接受了12名部长的辞呈,并授权哥特瓦尔德组建由捷共为主的新政府。捷共由此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权。同年6月,捷共通过其控制的议会举行的选举,将贝奈斯赶下台,哥特瓦尔德出任总统。这起事件大大刺激了美国主导的“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而该计划的目的正是防止西欧更多的国家被共产党所主导。

1953年3月14日,哥特瓦尔德猝逝。安东宁‧诺沃提尼接替其任总统和捷共第一书记。1960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将国名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1月,杜布切克接替诺沃提尼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主张“人道社会主义”的杜布切克在上任后不久,就宣布实行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这场政治民主运动史称“布拉格之春”。

苏联担心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变质”,在当年20日深夜派出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运动失败。苏军则“暂时驻留”至冷战结束。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捷克作家、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哈维尔。在“布拉格之春”期间,哈维尔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要求人性和真实的生活。在苏联派兵占领布拉格时,哈维尔受邀在自由捷克斯洛伐克电台工作,遂将当时发生的事实现状通过无线电发出来。他也因此在之后受到监视。

“布拉格之春”失败后,在苏联的干预下,1969年4月,胡萨克接替杜布切克任总书记,并于1975年就任共和国总统,直至1989年。1970年1月杜布切克出任捷克驻土耳其大使,6月被解职,之后在秘密警察的监视下在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伐木所工作。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527/222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