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是党中央喉舌,大喉舌报导的意图来自最高层。大通讯中的“焦裕禄”与真实的焦裕禄已相去甚远,故意造假的目的是“希望能在普遍的消极中,找到一个能够振奋人心的积极典型”。说白了,是要掩盖“三面红旗”造成的灾难,把丧事当喜事办。于是“焦裕禄精神”这个荒唐的政治神话出笼了。
王进喜——“工业学大庆”旗帜下的标杆人物。其“铁人”先进事迹造假。百集洗脑微纪录片百炼成钢第39集《英雄年代》又重点讲了他的故事。
造假之一: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不是王进喜打的。据当年的石油工人回忆,王进喜调到大庆时,大庆油田已经打出了20口油井。但多家官网至今说“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
造假之二:用身体搅拌泥浆的不是王进喜。泥浆固井也只是当时开采油井的一道工序,并不是发生井喷时才采取的紧急措施。是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采油队的两位技术人员(其中一位姓刘),出于对工作认真负责,不顾一切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才有了大庆第一口油井。
王进喜为何成了先进典型?当年石油部长康世恩,在听取大庆油田建设汇报时,时任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技术工作的老工程师向他如实地汇报了这一过程。康世恩对人工搅拌泥浆的事很感兴趣,说:“不错,应该树个典型。”但是他并不想把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的技术人员——“知识分子臭老九”树为典型,而是转身对一同前来汇报工作的大庆油田负责人说:找个人选树个典型。
这位领导马上领会,推荐了他手下的王进喜。伴随着中共对大庆油田的高调宣传,王进喜紧跟其后,成为了工业战线上的标杆人物。
文革中,王进喜被批斗抄家。1970年4月,在北京医院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1月15日病逝,终年47岁。原本朴实本分的一名工人,因为听党的话跟党走,卖力配合中共虚假宣传,结果早早把自己折腾死了。
二、吹捧中共领导人的谎言
教科书里,有关中共领袖高官们“丰功伟绩”、“感人事迹”“光辉形象”越来越多,以“伟大领袖”占的篇幅居首。
《朱德的扁担》引出的故事多
孩子们都读过《朱德的扁担》,几十年来放在小学教材里传颂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的艰苦奋斗”。
文章是时任北京军区政委朱良才1956年的征文作品,后被收进小学课本。到了1980年代,有另一位当事人、原红四军军需处长范树德指出朱良才文章有误,说那根扁担是朱德让他范处长买的一根毛竹,削成了两根扁担,一根给朱德,一根留自己用;扁担上的字也不是朱德写的,是他用毛笔写的,一端是“朱德扁担”,另一端是“不准乱拿”;挑粮重量,不是挑了“满满的一担米”(当时一担通常为100斤),实际上是40斤左右。
范树德的回忆公开后,让井冈山博物馆不得不重新复制这个文物。他们派人带着一根井冈山毛竹扁担,前往广西桂林请范树德在扁担上重新题写这八个字。范欣然题写后,扁担陈列出来,有人发现“不准乱拿”的“乱”字写成了简体,而井冈山时期还没有简化字,这等于自曝是假文物。博物馆不得不又派人去桂林登门,不幸的是范树德已经去世。现在井冈山博物馆展出的朱德的扁担,就是范树德书写的带有简化“乱”字的八个字。
更离谱的,莫过于文革中朱德被打倒后,1967年2月,同样一篇课文悄然换成了《林彪的扁担》。更改后的文章称当年是林彪而非朱德在南昌暴动失败后,带着剩余部队上井冈山与毛会师的。1971年9月,林彪坠机而亡后,课文又被悄悄改回了《朱德的扁担》。
一根竹扁担,事情不大也不复杂,但围绕它发生的故事令人唏嘘。中共百年历史里充斥着这样大大小小的谎言。
八角楼的灯光和真实的毛泽东
中共小学语文课文用《一根灯芯》和《八角楼的灯光》来吹捧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乡八角楼时的“光辉岁月”。
《一根灯芯》也出自朱良才将军之笔。如果说《朱德的扁担》把40斤变成100斤,是拔高吹捧,那么《一根灯芯》就是文学创作了。
《八角楼的灯光》则刻意表现毛的艰苦生活和为了革命呕心沥血的感人形象:“寒冬腊月的深夜”,“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
1927年毛逃到了井冈山,在得到了井冈山“山大王”袁文才的帮助后,得以立足。毛那时已经与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结婚,有三个儿子,却看上了年轻活泼的只有17岁的贺子珍,两人很快同居,1928年5月结婚。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写那几篇文章时,正和贺在八角楼里过他们的蜜月。
毛逃到井冈山后,本可以把生活十分艰难的杨开慧和三个儿子接到井冈山避险,但却选择了自己寻欢作乐。
毛明知道妻儿生活在国统区,居然不顾他们的生死安危,两次攻打长沙。1930年在毛二次攻打长沙后,令何键极为恼怒,他逮捕了杨开慧和长子毛岸英。何键给出的条件是,只要杨公开宣布与毛脱离关系,就可以饶其不死。虽然怨恨着毛,但骨子里依然传统的杨开慧并没有背弃毛,而是选择了拒绝。毛在听到消息后反应漠然,没有来营救杨开慧。不久,杨开慧被处死。李锐曾谈到,在杨开慧的遗书中,称毛泽东是“生活流氓,政治流氓”,但被官方删掉。
后来,毛坐在担架上让人抬着过草地的情景令人瞠目结舌,它和八角楼的灯光反差也很大。而担架上的毛,正是毛泽东真实的一面。
周恩来的人鬼双面人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夜的工作》、《周总理的睡衣》、《十里长街送总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些歌颂周恩来的课文,孩子们从小读到大。课文里的周恩来,就是他们心目中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廉洁奉公,忍辱负重,勤政爱民,近乎完美”。
中共有史以来,内斗不断,倒下一批又一批。尤其文革中,让多数领导人的圣徒形象崩塌,毛泽东也走下了神坛,只剩周恩来还披着道德圣人的外衣,被称为“共产党最后一块道德招牌”。周恩来的课文增加,表明中共在努力塑造周恩来光辉形像。
然而,随着真相的披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周恩来开始蔑视厌恶,认为他逢君之恶,助纣为虐,两面三刀,似忠实奸。
周恩来道貌岸然、温文尔雅,杀起人来毫不手软。1930年代顾顺章叛变,他灭门顾顺章一家11口,包括救过自己性命的黄埔军校学生斯励,全都用绳子活活勒死,就地深埋。
周在文革中批示遇罗克案:此人不杀,杀谁!胡耀邦助手阮铭在1994年发文提到:“文革中惨遭迫害的冤案,在逮捕令上几乎都是周恩来的签名”。一代奸相,罪恶昭彰。
以道德面貌、谦谦君子的形象行事,但掩盖的是内心的自私狡诈。周保护的那些人,也一定是毛要的人,否则他会大义灭亲。周为了政治上自保,为了避免惹怒毛,他可以“出卖任何人”,刘少奇、彭真、贺龙,干女儿孙维世、亲弟弟周同宇、多年贴身警卫长成元功等等。
三年大饥荒期间,周恩来明知粮食不够吃,老百姓肚子饿、已经饿死了几千万人,但他却遵从毛的指令,为扩大中共势力,多次指示外贸部,称粮食、大豆、植物油等“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来,以供出口”。
当各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下,周恩来决定要以粮食换黄金,充实国库,而且就在死人最严重的1960年开始的。
当年加拿大在中国大饥荒时期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中国出售了大量的粮食,满载粮食的运粮船驶向中国途中,周恩来下令调转方向,开向阿尔巴尼亚,连中国国土都未踏上半步就送给了阿尔巴尼亚。
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那个总理吗?
三、“英雄战事”造假
在中共不计其数的谎言中,关于“长征”、“八年抗战”、“抗美援朝”这些历史性谎言,中共除了有人物的红色经典,还有战事的。“长征”中彰显北上抗日的“英雄诗篇”首推“飞夺泸定桥”,但有秘档披露,那是虚构的;中共号称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却拿不出像样的战役,就连《平型关大捷》、《狼牙山五壮士》这几个红色经典,也倍受质疑,三番五次被删删改改,从教科书里进进出出。“抗美援朝”中用电影、歌曲、绘画、雕塑等吹捧最多的是上甘岭战役,也被揭穿是自吹自擂的虚假宣传。
“飞夺泸定桥”纯属虚构
《飞夺泸定桥》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3篇。文中对1935年5月29日红军长征途中为过大渡河夺取泸定桥的战斗记述得可谓惊心动魄。
但据中共密档记载:1935年红军5月29日到达泸定桥的时候,泸定桥并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守桥的原国民党24军二旅部队已经都撤走了。6月2日红军全部从泸定桥过河。
周恩来的警卫员描述,周曾问过桥的指挥宫杨成武:“人有没有受损失?”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答复是:“一个都没有。”
关于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拜把子”一事,红一师师长李聚奎生前曾写报告说:“他同刘伯承司令一直在一起活动,没有见到刘伯承司令与小叶丹结盟之举,要有的话,一定是我帮助筹划。没有此事。当时解放军总政治部回复:那是文艺宣传,不是历史,也不必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