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2024年三峡工程汛后蓄水至175米目标失败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文集 > 正文
王维洛|2024年三峡工程汛后蓄水至175米目标失败
作者:

按照全国人大1992年批准的国务院兴建三峡工程议案,每年汛后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要上升到正常蓄水位175米(本文中水位均为高程即海拔高),至次年6月初逐渐下降到汛限水位145米。2024年9月10日三峡水库正式启动2024年175米蓄水,计划在10月中旬达到目标。直至2024年11月下旬,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依然还停留在167米左右,距离三峡水库水位正常蓄水位175米还有很大一段距离,2024年蓄水至175米目标已经彻底失败。

2008年三峡工程提前一年向蓄水175米冲击,失败!2009年继续向蓄水175米冲击,再度失败!2010年通过“优化蓄清排浑的运营方案”后达到了目标。之后又连续11年达到目标。2022年蓄水175米再次失败!2023年蓄水175米成功。2024年蓄水175米还是失败!自2008年三峡工程第一次目标175米蓄水以来,已经是第四次没有达到这一目标。三峡工程4年没有达到蓄水175米的目标,说明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存在严重失误。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175米是保障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条件不能满足,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也只是骗人的宣传。

三峡工程不能按计划蓄水到175米,会带来什么影响?它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图1: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一、官方间接承认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失败

根据新华社2024年9月11日的报道[1]:9月10日,三峡水库正式启动2024年175米蓄水。175米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正常蓄水位。三峡水库在每年汛末蓄水,在枯水期至次年汛前逐渐释放并腾出库容,以“蓄丰补枯”调度,为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长江流域的航运、供水、生态、发电等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图2:2024年9月10日三峡水库启动175米蓄水,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新华社在报道陈述了三峡水库的蓄水目的:满足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长江流域的航运、供水、生态、发电等需求。新华社说,这是三峡水库在每年汛末蓄水,在枯水期至次年汛前逐渐释放并腾出库容,以“蓄丰补枯”调度,这里使用“蓄丰补枯”是不正确的,因为报道中已经提到蓄水开始的时间是汛末,就是汛期结束的时间,已经不是丰水期了,蓄水的主要时间是在枯水期开始的阶段。汛后蓄水至175米是“蓄枯补枯”,不是“蓄丰补枯”。

2024年9月10日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在154米左右,比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规定的蓄水位145米,高出了整整9米。这已经给达到目标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已经违反了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定下的规矩。

按照水利部批准的2024年三峡水库汛后蓄水计划,应该与2023年的蓄水过程差不多,在10月中旬完成蓄水175米的目标。

2024年10月18日新华社并没有发表三峡工程蓄水175米成功、高峡出平湖的喜讯,而是发表了题为《长江流域全面进入枯水期》[2]的报道称,记者18日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获悉,目前,长江流域已全面进入枯水期。相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枯水产生的不利影响。气象数据显示,8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量显著偏少。今年8月到9月,长江流域累计降水量160.7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三成多。受此影响,干支流来水明显偏少,长江干线水位较多年平均水位显著偏低。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当前上游宜宾至泸州水位偏低0.3米至0.5米,重庆至三峡坝前水位偏低4.1米至5.5米,中下游宜昌至芜湖水位偏低2.2米至5.8米。长江水利委员会预测,长江流域10月来水仍偏少。未来降雨形势还有不确定性,若降水持续偏少,中下游干流水位将持续走低。水位快速退落并持续低位运行,对航道畅通产生不利影响。长江航道局工作人员介绍,长江干线枝江、界牌、嘉鱼、九江、土桥等重点水道航道条件受水位影响较大,船舶发生搁浅的风险持续增大。下一步,长江航道局将全面加大航道运行监测力度,持续跟踪航道变化情况,采取航标优化调整、维护疏浚、及时发布航道服务信息等手段,全力保障长江干线航道安全畅通。长江水库群蓄水方面,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新会商结果显示,当前流域枯水影响明显,各方用水需求高,蓄水形势较为严峻。要全力做好水库群蓄水调度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表示,未来,会加强降雨及来水滚动预测预报,强化与各方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争取科学精细调度水库群,最大程度发挥水库群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

图3:2024年10月18日新华网发表题为《长江流域全面进入枯水期》的报道,间接承认三峡水库蓄水175米失败,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二、三峡工程又处于两难的地位

新华网的这篇报道所含的信息量还是相当大的:

间接承认2024年三峡水库蓄水175米失败;

2024年长江并没有出现“七下八上”的洪水,之前的气象预测出错;

三峡工程在汛期时会出现“救下游还是救上游”为难局面,在枯水期也会出现两难的局面;

间接承认三峡大坝下游鄱阳湖、洞庭湖等沿河湖泊出现极枯水位与三峡水库汛后蓄水有关;

建设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目标不是防洪,而是发电。

2024年10月18日新华网发表的这篇报道并没有涉及已经启动的三峡水库蓄水175米计划,但是间接承认三峡水库蓄水175米计划已经失败。报道说,重庆至三峡坝前水位偏低4.1米至5.5米,中下游宜昌至芜湖水位偏低2.2米至5.8米。

三峡大坝上游,重庆至三峡坝前水位偏低4.1米至5.5米;三峡大坝下游,宜昌至芜湖水位偏低2.2米至5.8米。此时三峡工程在枯水期又处于两难的局面,就像在洪水期处于“救下游还是救上游”或者形象地说“救武汉还是救重庆”的两难的局面一样。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4/1215/214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