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2024年三峡工程汛后蓄水至175米目标失败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文集 > 正文
王维洛|2024年三峡工程汛后蓄水至175米目标失败
作者:

如果此时决定“救上游”,保证计划蓄水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减少三峡水库下泄的水量,抬高三峡水库坝前水位,想方设法抬高到175米,保证接下来的枯水期库区航道的足够水深,保证三峡工程在枯水期的发电能力;但是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减少后,三峡大坝下游宜昌至上海的水位将继续降到,在已经偏低2.2米至5.8米的基础上再降低,不但下游长江两岸的鄱阳湖、洞庭湖、洪湖、巢湖、太湖会出现极枯水位,出现湖底朝天的现象,长江两岸广大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干旱,影响粮食和农作物的生长。三峡大坝下游的长江航道也会由于水位过低而出现碍航的事故,甚至是断航的风险。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也会因为长江来水不足引发海水倒灌的问题。

如果此时决定“救下游”,就必须加大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那么三峡大坝下游所面临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在目前167米左右的水平上要再次降低。这样三峡库区航道的水深不足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所谓的万吨轮船可能就到不了在重庆长寿的新的重庆港,很可能只航行到重庆万州,反正那里也是重庆港。重庆寸滩水位继续下降,也会引发供水和农田灌溉问题。最要命的是,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会因为水库水位不足而减少,这直接触及三峡集团的经济利益,直接触及三峡集团所代表的中共家族集团的经济利益。

三、今年三峡工程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大增

根据中央电视台2024年10月2日的报道[3]:截至9月底,三峡电站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超100亿千瓦时。

为什么三峡电站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超100亿千瓦时?

首先是因为2023年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低。2023年三峡工程的全年发电量仅为802.71亿千瓦时,距离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提出用26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外加2台5万千瓦发动机共1830万千瓦的发电装机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况且现在三峡工程扩大了发电装机能力,现在安装的是32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外加2台5万千瓦发动机共1830万千瓦,装机能力是原规划的123%,但是在2023年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的目标还是没有达到。

2023年9月26日三峡电站总出力达2250万千瓦,实现首次满负荷运行,三峡电站满发状态日均发电5.4亿千瓦时。如果三峡电站常年能保持满发状态,一年的发电量应该是1971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提出的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的目标,只是1971亿千瓦时的42.6%。换句话说,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的平均年利用小时只达到3733小时,利用效率非常低,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低的经济指标。2023年三峡工程的全年发电量802.71亿千瓦时,只是1971亿千瓦时的40.7%,该年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的利用小时只达到3568小时。

相比在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上的伊泰普水库大坝工程,安装的是是20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2023年全年发电量是900亿千瓦时,比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三峡工程发的电还多。

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低,是三峡工程的致命问题。经济效益低,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致命问题。

四、2024年长江干流并没有出现“七下八上”的洪水

许多读者也许还记得,2024年7月10日三峡工程开始开闸泄洪,之后不断增开泄洪的闸门,加大下泄流量。《湖北日报》2024年7月16日的题为《长江流域今起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三峡水库开启9孔泄洪腾库》[4]的报道称,7月14日19时,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令,三峡水库增开3个泄洪孔至9孔泄洪,出库流量增至4.3万立方米每秒,抢抓当前中下游降雨偏少机遇,腾出足够防洪库容,应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长江上游大洪水的准备。15日,在三峡大坝右岸,记者看到,奔腾的江水湍急而下,通过大坝9个泄洪孔,激起接天水雾,如九龙吐珠,蔚为壮观。当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达165.86米,较常年同期大幅度偏高。报道还说,7月16日,长江流域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历史上长江流域性大洪水大多发生在此期间。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1998年、2020年3次长江流域性大洪水中,三峡坝址最大流量均出现在8月上中旬,汉口站最高水位均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图4:2024年7月15日上午8时,三峡大坝开启九孔泄洪,记者看到,奔腾的江水湍急而下,通过大坝9个泄洪孔,激起接天水雾,如九龙吐珠,蔚为壮观,图片来源:刘曙松摄

时间进入“七下八上”,抢抓当前中下游降雨偏少机遇,腾出足够防洪库容,应对可能出现的长江上游大洪水,就成为了三峡工程开闸泄洪的最主要理由。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4/1215/214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