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的北京“市服”,统一全国审美?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鲜事 > 民俗风情 > 正文
杀疯了的北京“市服”,统一全国审美?
哪怕在摇粒绒和冲锋衣稳居时尚鄙视链底层的早几年,北京人也丝毫不为所动,天一冷,街上全是摇粒绒冲锋熊。
因为牌子被风刮翻了,从下看只能看到背面。

位于北京的网友们,更是对北京的风做了众多群情激昂的描述,来捍卫北京人穿冲锋衣的资格。

体重不到120斤的朋友,在冬天的大街上没有站立的资格。

顺丰快递进入北京境内后得屈居逆风快递。

长发女孩在冬天的街上一律看不出正反面。

即使躲在家里,如果刮起风来,也会为这大自然的威力折服。

都说北京的秋天极为短暂。

实际上秋天和冬天只隔一个夜晚。

满街金黄的银杏树叶,通常会在大风降温的那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不见。

除去刮风的日子之外,北京冬天的尘土,更是突出一个无处不在。

即使每天躲在家里不开窗也不开门,每周照样能吸出一吸尘器的土。

有朋友不信邪地尝试穿棉质衣物出行。

结果出了一趟远门,衣服裤子都成做旧款。

北京所有以上的气候特征,全部正中了“冲锋衣”和“摇粒绒”这两种源自于“户外”的产品舒适区。

三合一冲锋衣,成为了从“科学性”角度看,最适合北京的装束。

冲锋衣冲锋衣,冲的就是北京的风。

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骑车通勤的打工人,但凡冬天还敢骑车的,90%有冲锋衣护体。

属实让所向披靡的西北风,一脚踢到了钢板。

落灰的冲锋衣更是不跟你说那些有的没的。

脏了拿湿布一抹就干净了。

如果没干净,干脆穿着洗一次澡,保准连人带衣服都干净了。

而看似不起眼的量产摇粒绒,实际上,也是名副其实的户外装备。

很多人以为是优衣库发明了摇粒绒。

实际上,优衣库只算是把摇粒绒推广给了大众的“后爸”。

摇粒绒的发明者,其实是有户外界Gucci之称的Patagonia。

这种在当年没有注册专利的面料,因为保暖性和透气性远高于其他衣物,曾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用于军用作战服的制作。

还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连如今人们最为推崇的“三明治穿衣法”。

中间保暖层的最佳选择,也还是非摇粒绒莫属。

用冲锋衣套好摇粒绒,往外一走,自己就是一个行走的“蜂巢结构”。

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进可骑车挤地铁,退可脱壳蹲工位。

稳吃北京户外户内所有场景。

贴心的摇粒绒放送大户优衣库,甚至把自家摇粒绒的拉链自动适配上了北面冲锋衣的内胆拉链。

“将就穿搭”,北京人魅力时刻?

“将就”,在北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

它和“讲究”凑一起,很好地概括了北京人对衣食住行的态度。

冲锋衣套摇粒绒刚在北京流行起来的时候,曾被统称为“将就穿搭”。

它的精髓在于不考虑太多,穿上就行,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在乎的人了。

可事实上,学合会理分配预期和精力,把“将就”和“讲究”并重,正是每一位北京打工人的必修课。

举个例子,北京的景点又多又远,一整天的时间通常只够去一个地方玩。如果这也想去那也想玩,只会制定出一个累死特种兵的拉练行程。

再比如说,北京的餐厅多如牛毛,想找出真正好吃的,总要经历漫长的试错过程。

穿衣服也是一样。

除非你有三头六臂,不然只能选一套衣服穿到身上。

时尚还是舒适,总是难以兼顾。

为了不在眼花缭乱的选择中作出错误判断。

像三合一冲锋衣一样灵活机动、能以不变应万变的物件,在北京人看来,就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不仅适应全地形全天候。

在时尚界正在被户外产品猛烈进攻的当今,连时尚度的风评也在噌噌回暖。

正是这种不动如山的气质,让北京人在品味冲锋衣和摇粒绒的时候,好像看见了“将就”的终极形态。

于是一口咬定,成为了众望所归的市服。

选择和星星一样多的北京,实际上并不存在“成年人才做选择,小孩子全都要“的场景。

更多时候,你选了一个,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个。

从这一点上讲,北京可以说是中国最“成年人”的城市之一。

在北京,“能将就”是对一个人抗压能力、应变能力还有情绪价值的最高肯定。

俗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可是对于在北京生活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在“奢”和“简”里边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

虽然“将就”听起来是一种让步,可实际上,他们早就对各种情况有所准备了。

毕竟,有“将就”,才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讲究”。

而能有舍有得,为各种情况找到最佳解法的北漂们。

实际上,也已经是最厉害的大人了。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凤凰WEEKLY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4/1126/213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