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超跑、豪车!有钱人更常开二手车?严峻!中国几十万人将没工作【阿波罗网报道】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舍超跑、豪车!有钱人更常开二手车?严峻!中国几十万人将没工作【阿波罗网报道】
2023年,在中国养老目标基金业绩中,实现正收益的占比为10.14%,还有7只基金清盘,投资者备感无奈。 数据显示,很多有钱人根本不开豪华超跑,反倒是热衷二手车!令人不解。 中国养老基金2023年九成亏损,七只清盘。 中国产能过剩,正在全向世界输出通缩,各国需就此准备应对措施。

2023年,在中国养老目标基金业绩中,实现正收益的占比为10.14%,还有7只基金清盘,投资者备感无奈。

数据显示,很多有钱人根本不开豪华超跑,反倒是热衷二手车!令人不解。

中国养老基金2023年九成亏损,七只清盘。

中国产能过剩,正在全向世界输出通缩,各国需就此准备应对措施。

舍弃超跑、豪车!有钱人更常开二手TOYOTA?原因曝光

数据显示,很多有钱人根本不开豪华超跑,甚至有超过6成的人开丰田、本田或福特,最大原因在于,汽车是负资产,落地后价值就会下滑,因此很多人倾向将购买豪华超跑的钱拿去投资,且随着时间而获得的潜在获利,就是购买豪华超跑的机会成本。

综合外媒报导,研究机构Experian的调查显示,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受访者中,61%的人不开豪华汽车,另一家研究机构MaritzCX也发现,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美国人之中,最受欢迎的车款是福特F-150皮卡车。

此外,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很常被目击开本田FIT掀背车,亚马逊创办人贝佐斯(Jeff Bezos)很常开本田雅哥Accord,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只买修理过的二手车。

资产管理专家Dave Ramsey就曾表示,白手起家累积100万,甚至是千万美元财富的人,通常很低调朴实,“他们会开二手Camry,或者状况不错二手Honda,甚至是一些旧的皮卡车。”

Dave Ramsey补充说道,这些人往往不在乎外界的眼光,生活不是为了跟别人比排场,甚至让人另眼相待,他们宁愿把买车、维修的钱拿去做生意,获取事业上更大的成功与成就。

中国养老基金2023年九成亏损,七只清盘

据数据服务商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462只养老FOF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其中,2023年之前成立的基金有345只。在这345只基金中,全年实现正收益的仅有35只(占比10.14%),此外,近一年收益超过1%的有11只,近一年收益低于-10%的有34只,还有7只基金清盘。

2018年8月,14家基金公司的养老目标基金被批准上市发行,此后几年,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进入“快速成长期”。尤其是在2020年和2021年养老目标基金大爆发,其发行数量、规模增速、业绩表现都优于大部分公募基金,但从2022年初开始,养老目标基金业绩开始下滑。

到了2023年,情况并没有好转,有7只基金遭遇清盘。1月25日,浦银安盛基金发布公告,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完成清算。按照该基金合同规定,合同生效满三年,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就会触发清盘条件。

另外,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长城恒泰养老2040三年混合FOF、中加安瑞平衡养老目标三年、大成兴享平衡养老三年持有混合(FOF)、摩根锦程积极养老五年持有混合(FOF)及泰达养老204三年持有混合FOF A/C/E均被清盘。

除了摩根锦程积极养老五年持有混合(FOF)外,公告显示其余5只基金也都和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一样是首个三年期到期后,规模低于2亿元而触发清盘条款,另外,这些被清盘的基金都是成立于2020年,是养老目标基金的爆发之年。

腾讯用户“9106251”表示:“在本人看来股票投资就是个大坑,因为普通民众没有大量的资本追加,而股市的波动潮汐是必然的,一个低谷还没下班,就把你的投入吃掉了。

用户“9840674”则表示:主要是“A股有问题,搞成彻底的融资市,巴菲特进来扒层皮出去。”

网民“梦想王老伍”说:“早就知道是个骗局,所以,坚决不买。”

中国经济可能再现辉煌吗?看民企真实处境就知道了

独立时评人蔡慎昆在X平台发文称,昨晚跟一个企业家朋友聊天,说起民企的艰难,感觉是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他的公司在好几个省市建了不少生物发电厂,按财政部规定,每向电网提供一度电,政府都会给予补贴,这种补贴不是中央财政拿钱,而是附加在电费中了,可是他的企业运营以来,各地财政拖欠的应付费高达20多亿,政府不是没钱,也没说不给,就是拖着,越拖越多,越多就越难收回,原来计划上市,但拖欠款如此严重,收入预期没有保证,更不敢扩大投资,只能压缩各项开支和裁员。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对民营经济的利好都是停留在口头上。

过去十年对民企的打压折腾甚至洗劫,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生态环境,使得经济增速一路下滑,国进民退把民企逼进了死角,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靠负债支撑的国企虽然做大做强了,但对中国社会的贡献率并没有提升,按李稻葵的说法,国企的资产收益率还不够支付地方财政和国企的债务付息,王石对之所以对民企还保留信心,就认为民企的效率囯企是取代不了的,这是数十年改革开放和过去十年折腾,民企兴衰变迁中得到的深刻教训。

貌似很懂经济的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中国急需提供四亿个工作岗位,只是他没有回答谁来提供!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国企以民企两倍的总资产,仅提供了7%的就业岗位,民企提供了85%的就业岗位,这说明不是国企在干着民企不愿意干的不赚钱的行业,而是国企垄断了所有赚钱行业,民企干的多是不好赚钱的行业,而且还是以国企寻租的方式才能实现。

《金融时报》:中国商品降价倾销向全球输出通缩

金融时报》近日报道指出,中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得益于以低成本的“中国制造”商品发展外贸经济。但如今,因其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不振,加上人民币走软,中国商品的出口价格正以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快的速度下跌。

报道引述富兰克林坦伯顿新兴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经理塞加尔表示,中国为扭转困境将向全球输出通货紧缩的压力,而各国都在应对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报道指出,西方制造商对中方不公平竞争的抱怨正在增加。

该报道还引述FIM Partners分析师指出,北京花了20年时间,摧毁新兴市场制造业的竞争对手或将它们挤出全球市场,现在则威胁要对已开发经济体的制造商做出同样的事。

有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认为,美国和欧盟正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不降低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要不就成为推动中国供应廉价商品的力量。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唐靖远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中国降价倾销缓减经济压力的方式持续不了太久。短期之内,大量向海外输出低价商品有可能获得喘息资金,但这种行为必定会刺激进口国家采取相对应措施,以保护自己国家的制造业和市场。他举例说,欧盟就是个典型例子:“欧盟反倾销调查迫使厂家降价,无论如何都竞争不过,一定会通过其他途径减少、压低对中国商品进口的依赖。”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4/0214/201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