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据资讯(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分析师周三(19日)指出,尽管中国砸数十亿美元打造国内半导体产业,仍须好一段时间才会具备生产先进芯片的能力。
IDC致能技术暨半导体部门副总裁莫拉莱斯(Mario Morales)告诉美国媒体CNBC:“我仍旧认为(中国)在先进芯片制程技术方面仍落后3到4代。”
“如果你去看先进制程,我们说的是16奈米或14奈米以下,绝大多数都来自台湾和韩国,一部分来自美国的英特尔(Intel)。”
清楚的说,三星和台积电都已经在量产7奈米芯片,韩国和台湾在高阶芯片制造能力上已建立起无可匹敌的地位。
多年来,中国一再论及要端出更多作为,例如砸更多费用进行研究发展,以在科学和前沿科技取得自给自足,包括半导体和人工智能(AI)。
北京积极投入半导体的同时,华府自美中紧张局势升温下,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科技大厂祭出制裁。
中国科技巨擘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美团全都开始投资芯片研发。
IDC的莫拉莱斯解释说,即便中国出重手投资,还须取得生产高端芯片的软件和设备。
有分析师曾经说过,聚焦于传统长尾技术的中国半导体企业预料将表现良好。这些企业基本上生产各项较不先进的芯片,应用在电源管理、微控制器、感测器等消费相关领域,以满足境内日增的需求,而这些芯片仍被视为在整体供应链上占有重要地位。
IDC的莫拉莱斯告诉CNBC,传统长尾技术“是各界看到中国生态系统崛起、茁壮、吞食市占的地方”。他说:“但是在先进制程方面,中国还需要一段时间,或许超过10年的时间,才能开始更有竞争力。”
他直指中国最大、最重要芯片厂中芯国际,“他们有能力支援28奈米制程,并开始挑战14奈米”。“然而,现实是,他们需要客户来真正衡量这方面的能力,而中国生态系统大多还没有运用到这个技术。”
他说:“因此他们需要美国伙伴及客户,或是欧洲客户,甚至台湾客户,才能有效提升这项技术,进而降低成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