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办幼儿园不为盈利,只是为了“理想中的教育”,幼儿园名气越来越大,狭小的客厅实在容纳不下。于是,陈鹤琴和7个有共同意愿的好友成立了董事会,募集资金以购买土地,1925年在住宅隔壁造了房子,开始对外招生,正式成为南京鼓楼幼稚园,同年被定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这是中国本土教育家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幼儿园。
在《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概况》中我们可以领略当时幼儿园的情形:
在鼓楼公园西边新村中,有几亩空地,满布着绿草短树,一所矮矮的平房,放着几多运动器械,玩具恩物等。早晨九时起草地上就看到儿童的跳跃,听到咿呀的歌声,还有二三位富有儿童性的成人,跟着一群一群的儿童跑;有时候带着几个儿童到附近田野、公园、市街上去;有时钟声一响,大家都到屋子里去做室内活动。这样要到下午五时以后,方才静悄悄地,只听到办公室里几个人开会谈话的声音……
陈鹤琴亲自布置园地,种植花卉,添置如秋千、摇船、摇马、大小积木、沙盘等运动器具,又订制课桌椅。园地布置成草坪,四周种上冬青,俨然是个小公园。这样一来,鼓楼幼稚园竟成为周围市民的一个游览之处。鼓楼的西面许多低矮的小山坡更是成了鼓楼幼稚园儿童欢乐的课堂。
幼稚园每周至少组织儿童们三次到野外活动,在大自然中上课。白天,陈鹤琴和鼓楼幼稚园的教师与儿童们在一起游戏、上课,同时进行实验;清晨和傍晚用来整理试验成绩和搜集资料,有时工作持续到半夜。
陈鹤琴的学生和重要助手张宗麟曾深情回忆:
每晚工作完了,我们也常在星月皎洁、树影扶疏的草地上散步。一面欣赏夜的静和美,一面还喁喁谈着各种工作;有时还辩论某项试验工作的准确性、某种玩具的改革、某个孩子的行动与进步等等。倘若在冬夜,我们更有趣了。吃罢晚饭,常常邀几位爱好儿童教育的朋友围炉长谈。冰雪满途,但是在一个内心充满工作激情的人心里,对此反而生出无穷的快慰。
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开办基本实现了陈鹤琴创建一所新型的、中国式的幼稚园作为新教育思想和主张的实验园地的愿望和理想,它是中国本土教育家创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是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试验中心。不仅如此,鼓楼幼儿园还实现了陈鹤琴“建筑中国化的幼稚园园舍,改造西洋的玩具使之中国化,创造中国幼稚园的全部活动”的教育初衷。
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成功后,陈鹤琴继而在南京市幼稚园及燕子矶、晓庄等乡村幼稚园实验,以后又在上海实验。这些教育成就,让陈鹤琴被公认为是中国幼稚教育的奠基人。
晚年陈鹤琴与孩子们
04
在鼓楼幼稚园的开办过程中,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也逐渐总结出来,在他看来:
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它的对象早于学龄儿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
与许多西方现代儿童教育家强调“儿童本位”与“自由教育”主张不同,陈鹤琴并不认为,儿童自由与个性发展可以独往独来、放任或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他指出,像鲁滨逊孤居荒岛并不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他相信,凡是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为有成就的人。
幼儿园为儿童提供很好的环境,使儿童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提高儿童智力与德性。因为“儿童在家里所接触的人不多,有许多家庭因为过分宠爱,孩子到了七八岁时还是唯我独尊,毫不知做人的道德。要培养德性,非把儿童放在人群中不可。幼稚园虽然不是大的人群,但是,对于四五岁的儿童来说,确是一个适宜的人群,可以在这个人群中养成许多人类社会的德性。”
陈鹤琴指出:儿童的性情与情感是从儿童时期陶冶、培养的。在幼稚园,音乐、图画、文学和儿童的实际生是培养儿童情感、道德主要途径。陈鹤琴特别提出在幼稚园开设公民训练课程的重要性,“就是培养将来做公民的基础,因此可以养成种种合作的精神,爱护团体、爱护国家的精神。同时又可以培养公民应有的知识与技能,砌成一个稳固的公民基础。”
在陈鹤琴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具有现代意识与素质的“人”,推动国家与社会进步。儿童不仅要从小教起,还要注意从小教好。幼儿园应为儿童提供审美的环境和科学的环境。
陈鹤琴将幼稚园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十三个方面:
(1)丰富儿童的经验;(2)有用的动作;(3)完美的环境;(4)检查体格及智力;(5)与家庭合作;(6)游戏化的教学法;(7)暗示性的教学法;(8)精密的辅导;(9)充分的预备;(10)美术思想;(11)医药知识;(12)和蔼可亲;(13)公允的态度。
晚年时,陈鹤琴回忆道:
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我的志向是为个人的生活吗?决不!是为一家人的生活吗?也决不!我的志向是要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要学教育,回去教育他们好。
一百年后的今天,面对这个没有任何现代教育根基的学生,这个曾在选择学医还是学教育之间犹豫的青年,这个用勤学苦读毕业于世界最优秀高等学府的教育硕士,这个一生经历了战乱、动乱期间虽遭受了打击、迫害甚至生命威胁,但因为坚信“教育救国”而为中国幼稚教育工作终身的教育家,这个中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人和奠基人,这个写下了第一部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著作学者,这个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本土教育家创办的幼稚园的实践者,这个首创中国“活教育理论”的理论家,我们该有多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