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后,珠江三角洲的几家工厂突然关闭,引发了人们对地区电子制造行业输给外国竞争对手的担忧。
工厂关闭之际,正是外国对电子信息产品需求降低之时。除了出口下降,广东的工厂费用增加也导致香港、台湾和海外公司离开该省,将工厂安置在邻国。
《南方都市报》报道,东莞凤岗镇京驰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家手机厂似乎是最新的受害者。上周六(10月10日),该工厂宣布关闭,数百名手机壳材料供应商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被拖欠货款,还有80名员工近50万元的工资尚未结算。
已经关闭的京驰塑胶厂
公司负责人称,自己在深圳观澜镇起步创业,2013年在东莞开设分工厂,员工最高峰时曾达到千人。但他说:“因为经济环境不断变差,订单骤减,我们这种中小企业很难生存。”
此前一天,超过4000名工人和供应商出现在深圳龙岗区政府大楼前,抗议福昌电子厂突然倒闭。这家企业是大陆通讯巨头华为、中兴的电子零件供应商。
福昌电子厂成立于1997年,制造精密塑胶模具和注塑产品,当地政府曾宣传其是环保和创新工厂。
10月5日,金宝电子厂数百名员工堵塞了工厂前的主要道路抗议,并与东莞长安镇警方发生冲突。这家电子厂是台湾投资,主要生产打印机。
福昌电子厂倒闭,几千人在深圳抗议
上个月,另一家深圳市鸿楷兴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也宣布倒闭。
广州企业协会主席吴振昌(音)称,在过去的几年中,至少30%台湾投资的企业已经离开广东省,并转移到邻国。他警告,在接下来两年,这种趋势很可能将加速。
去年12月,主营触摸屏业务的台湾胜华科技关闭了在东莞的两家工厂,裁员7000人。
今年2月,日本西铁城公司关闭了在广州的制表工厂,裁员超过1000人。微软公司也关闭了诺基亚手机在北京和东莞的工厂,裁员大约9000人,并将把手机生产基地移往越南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