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夕,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扬言,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决不能心慈手软,让惩治腐败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腐败分子的头上。待到东莞色情黑幕被央视揭开,胡春华是时候从“说到”过渡至“做到”了,因为最初赤裸裸的扫黄风暴,刨除掉小姐艳舞等露骨的桥段,剩下的俨然就是穿了马甲的反腐。
说到反腐,还是《经济观察报》最有先见之明。早在央视誓言,法治中国,没有扫不了的黄之时,就已经仿照句式跟了一句:法治中国,也没有灭不掉的腐败!单从喊口号的速度和力度来看,胡春华着实没让公众失望,表现出了足够的决绝态度。在央视曝光当日,这位广东新晋一把手就作出了“重要批示”——省公安厅要在全省开展专项扫黄整治行动,像去年打击毒品一样扫黄,先治标,打出声威,再治本,综合治理。
此一批示,如同央视这个金属巨兽曝光的后发效应一样,让东莞在一夜之间变了天。除东莞出动6,000余名警力,经过两轮拉网式排查,以及成立专门的小组和开通举报热线外,此次扫黄风暴甚至还惊动了中央公安部。截至多维新闻发稿前,公安部已经派员督办东莞涉黄问题,并声言要严厉追究当地公安机关领导责任,坚决打击卖淫嫖娼活动的组织者、经营者及幕后“保护伞”。
同样对“保护伞”的深挖,最初产自广东副省长李春生。当然,李春生对扫黄的宣誓,还有另一大看点,就是将铲除涉黄问题作为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至此,扫黄风暴的脉络逐渐分明,深挖保护伞指向的是色情交易背后的权钱交易,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向的则是广东的文武百官。
事实上,央视长达二十多分钟的暗访也是在一步步逼近反腐和进入第二轮的整风运动。《新闻直播间》以及随后的《焦点访谈》,长篇累牍对东莞黄流进行报道,而且意欲突出的重点无外乎集中在记者匿名举报、警察置若罔闻,跟踪到了一家外地牌照的公车,短期来看为的是聚拢民意,毕竟公权力的失语和缺位,以及公车私用是众怒之所归,长远来看则是意图将此轮扫黄风暴引向更为政治化的反腐和整风运动的轨道上去。
对胡春华来说,虽然自十八大后才从汪洋的手中接过广东,但东莞“性都”现实有目共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莞式服务”更是坚持ISO三百年,甚至有大批香港、台湾嫖客慕名远道而来,文艺作品也不断以此为噱头赚取眼球,胡春华不会不知道东莞的现实情况。但是为何要等到央视倒逼得无路可走之时才下猛药治沉疴?历任一把手们或是不愿主动碰触这只烫手的山芋,或是治标不治本地每年如期走走扫黄的过场,根由就在于卖淫嫖娼始终是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违法行为。再加上还有大批的潜在声音支持着莞式服务一条龙,逆舆情压力而上行该有多么困难。
作为中国传统过年结束后的“第一大案”,东莞扫黄风暴事实上具备了完整的蛇年三大变化各个要素,即官僚机构的作风、反腐深入的开始和对信息建设的重视与管理的强化。有观点认为,这是习李执政后第一个完整一年里的“三板斧”,也是习*近*平时代的三大关键词,有了以治吏为重点的整风运动,有了保持执政合法性的反腐,再加上对网络媒介的话语权的强势介入,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才得以延续,也有望改变过去十年的“闷头走路”状态。而正在高调上行的东莞扫黄风暴,一方面为这三大变化夯实了根基,另一方面也为马年高烧不退的整风、反腐、互联网管制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