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一半的死者死于南口前村。上游、下游的村落均由村干部组织撤离,唯独该村村民没有得到通知。清原县海阳水库开闸泄洪的消息同样没有被传达给村民。
2013年8月11时至23时,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突降449毫米暴雨,这相当于抚顺地区全年平均降雨量的一半。暴雨引发特大洪涝灾害,抚顺全市有63人遇难,另有101人失踪。
特约撰稿邵世伟实习生潘梦琪郭琛
微风、大到暴雨。这是2013年8月16日的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当天的天气预报。
这一天的南口前镇,天黑是从中午开始的。
根据南口前镇北口前村水文站数据,16日17时30分,当地水位为171.55米,流量340立方米每秒。
水在18时许漫入房间。南口前村河北街村民蒋胜林走出房门准备加固自家仓房。蒋胜林还不知道,此时洪水已经越过村南端被堵塞的南口前村南桥,改道冲入村中心。十几分钟前,南口前村东侧海阳水库泄洪而来的水流也已经进入村子。“去看看苞米垅,小心水冲跑了。”这是老伴姜凤云对蒋胜林说的最后一句话。
在南口前镇,每年8、9月汛期发水是常有的事,村民们也早已对此习以为常。1995年和2005年,南口前镇便曾遭遇过“7·23”与“8·19”两次洪水。8月16日这天下午,看起来一切都很正常。蒋胜林打算加固了仓房就回屋吃饭,就像他过去十年在这个季节做的一样。
桌上的大米饭还是热的。半分钟后,洪水冲出河南街的商铺区奔向河北街,“轰隆隆地震天响”。院墙瞬间被冲塌,蒋胜林也被卷走撞上三十多米外的一处房檐。蒋胜林爬上屋顶,和他一同站在屋顶上的共有12个人,年纪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不到10岁。30多平米的房顶成了黑暗中守护12人生命的孤岛。
时间接近19时,洪水越过窗台,直接冲入各家房屋。蒋胜林大声唿唤老伴向外逃生,但除了风雨雷电的声音什么都听不见。几分钟后,一辆东风卡车被洪水席卷着撞向蒋胜林家,房倒屋塌,老伴姜凤云被埋在了里面。不仅是蒋胜林家,上游山体滑坡形成的泥石流裹挟着巨木和石块一家家地吞噬着房屋和生命。
20时,水位上涨3米达到174.51米,流量达2600立方米每秒。
蒋胜林在哭,周围人也都在哭,大雨冲洗了泪水,将它们汇入洪流。同在屋顶上避难的孙亚光依稀能看见周围几处房屋上都站着人,“最多的一栋房子上站了二十多人”。雨越下越大,猪马牛羊从两侧迅速漂过,已经听不到叫喊声。孙亚光看着周围的房子一座座倒塌,“上面的人连个水花都没有就沉进去没了”。只剩下他们所在的房子和远处铁道旁一处站了二十多人的房子了,但不停吱嘎作响的“孤岛”让12个人无比恐惧。
蒋胜林所在的房屋已经倒塌大半。12个人站在不足10平米的房顶上抱作一团,洪水已经微微触及脚面。让他们更为绝望的事情发生了,远处另一座“孤岛”轰然垮塌,二十多个人被洪水席卷进黑夜,再看不见人影。事后,据多位村民描述,二十多个人中只有一个7岁的孩子幸免于难。
在支撑了4个多小时后,最后一座“孤岛”终被吞噬。来不及发出一声唿喊,12个人便汇入滚滚浊流,和巨石圆木、猪马牛羊一同向下游冲去。
入水后,蒋胜林和孙亚光都呛了几口河水,“根本不想活下来的事儿了”。身边漂过的塑料管救了两个人,他们抱住塑料管让身体浮出水面,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能轻易夺走他们生命的一切漂流物。17日凌晨2时许,在冰冷的洪水中漂流了近1个小时,身上被划出无数道伤口的蒋胜林和孙亚光在近6公里外的仓石村被救上岸。
17日凌晨3时,洪峰流量达到6700立方米每秒,这也是南口前镇有史料记载以来的历史极值。
17日6时,回到南口前村的蒋胜林再看不到自家的房屋。几乎整个河北街都被泥石流淹没,蒋胜林想去挖开泥土,但地面坚硬得宛如水泥,“好像下面没有房子一样”。他只能坐在土堆上,看着脚下老伴消失的地方发呆。
2013年8月16日11时至23时,辽宁省抚顺全市普降特大暴雨,其中南口前镇的降雨量为449毫米,相当于抚顺地区全年平均降雨量的一半。暴雨随即引发特大洪涝灾害,截至南方周末记者发稿时,抚顺全市已有63人遇难,另有101人失踪。
8月20日下午一点,南方周末记者来到位于南口前村东南的双龙山,这里新增了二十余个坟头,死者都是死于4天前的洪灾。村里到底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多少生命,尚没有人知道。
迅勐的洪水让村民们无从反应,事后据多位村民反映,许多死者都是因躲避不及全家在屋中遇难。
被挥霍的逃生时间
没有任何预警。洪灾来临前的最后7个小时,村民们是在做饭、哄婴儿以及无谓地用沙袋垒院门中度过的。
曾几何时,南口前镇人还为自己群山包围、溪水潺潺的家乡而自豪。南口前镇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浑河从村子中心边蜿蜒南下,庙山、双龙山等多座低矮小山环绕着小镇,山间流淌着海阳河、暖泉子河、大南沟、小南沟等多条小河流。山水环抱的南口前镇无疑拥有着东北平原少有的自然条件优势,离南口前镇不足20公里便是东北著名的红河漂流景区。
但在8月16日这天夜里,一条条河流在暴雨中化为勐兽,群山困住了勐兽,让它将怒火全部倾泻到了南口前镇政府所在地的南口前村上。
雨是从11点开始下的,断断续续地,直到下午两点开始骤然变大。
16日下午,南口前村村民们的生活与以往并无不同。58岁的秦少杰在家待了一天没出门,56岁的王桂荣进城逛街下午2点才回家,59岁的王文学在家里帮儿子看孩子。
水是先从西侧冲入村子的。16日下午17时30分,家住南口前村西南的秦少杰正准备烧水做饭,突然发现水漫上了门缝。因为没有人通知撤离,也没接到洪水预警,58岁的秦少杰像过去几年那样,背起沙袋垒高院门。
不到5分钟,南口前村西南一侧的大南沟、小南沟的水冲出了山沟,推翻了秦少杰家的院墙。几乎是同一时间,东南方向暖泉子河水也涌入村中。两股河水汇作一处,开始拔屋毁地。
秦少杰冲回家,拿了几件衣服大喊:“发水了!快跑啊!”这也是南口前村上响起的第一声洪水警报。刚喊完,一个大浪便把秦少杰打翻在地,呛了几口水才站起来。紧接着又是一个大浪把他冲到一百多米外的电线杆上。
秦少杰跑进旁边的屋子,爬上窗台。这一夜,秦少杰就一直站在窗台上,水位最高时曾到他的脖子处,“不敢想能活下来”。
水到秦少杰家北侧的王文学家时,王文学的小孙子还在门口玩水,“爷爷、爷爷,水来了!”不过半分钟的时间,59岁的王文学便听到窗外传来爆炸般的巨响。他赶紧抱起孙子跑进屋,但洪水紧跟着便没过了胸口。王文学把孙子抱上冰柜,自己扶着冰柜飘在水里。一直到后半夜水稍微退下一点,王文学才推着冰柜游到窗前,用身边的菜刀敲开窗户,和孙子跑到了房梁上。
由西侧暖泉子河涌入的洪水不久便冲至南口前村南桥。在这里,洪水被阻隔了片刻,随后冲刷而下的泥土圆木阻塞桥洞,洪水漫过大桥改道冲入街道。
在西南侧洪水侵入后不到5分钟,南口前村东侧的海阳水库开始开闸放水,海阳河水顺着瓦北线公路涌入南口前村。“海阳水库水位最高上限是24米,洪水来的时候已经超过了25米。”海阳村村主任、村支书王义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根据辽宁省招标网信息,海阳水库于2011年6月8日进行了除险加固,竣工时间为当年的9月30日。
家住南口前村瓦北线东侧派出所旁的王桂荣16日14时左右才从清原县城回到家,在城里她听说暴雨预警已经到了3级,但不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14时30分,南口前村电力供应中断,看不了电视的王桂荣开始准备晚饭。
17时30分左右,水进入王桂荣家的院子。混杂着土木巨石的洪水顷刻便至,冲倒了刚抱来苞米秆准备垫高门槛的王桂荣,“卷着大花一样的浪就扑过来了”。王桂荣跑回屋里的炕上,但没多久水便漫上炕沿。她砸开窗户,跑向隔壁的南口前镇派出所。
16日这天晚上,躲在派出所的共有16个人,都是瓦北线一侧遭受海阳河冲击的村民。
接近19时,水开始淹没派出所一楼,在派出所避难的杨传福开始指挥大家跑上2楼。当天晚上,水最深时曾淹到二楼窗台。杨传福叫大家站在二楼中间,以免房屋一侧倒塌被埋。“咱们就死这儿了。”有人低声抽泣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