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断言:林彪这个人不会忠于毛泽东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人物 > 正文
蒋介石断言:林彪这个人不会忠于毛泽东

1971年9月13日凌晨2点27分,一架标有五星红旗的三叉戟1E-256型飞机,在蒙古境内距离中蒙边境360公里的温都尔汗坠毁,机上8男1女当场死亡。然而,60年代蒋介石就断言林彪不会忠于毛泽东,是基于抗战时林彪在他面前的直言不讳,而且蒋手里也确实掌握了一份有关林彪所述意见的长篇报告。

助毛催生文革的林彪,1969年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被定位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然而两年后林彪在机毁人亡后被定性为“投敌叛国,自取灭亡”。短短两年间的毛林权斗,恰是中共权斗的缩影。

下文摘自《国共往事风云录》(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作者:尹家民):

  “九一三事件”之前,毛泽东最后一次和林彪见面,是在1971年6月3日。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率领党代表团访问中国大陆。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等人在人民大会堂118室与他们举行了会谈。林彪未穿军装,神色呆滞,一言不发。几个月来,他对庐山会议上被毛批判的错误一直顽固地拒绝检查。
  毛泽东和齐奥塞斯库谈到中国的教育时,缓缓地说:“有些人口里说是听话的,但心里是埋怨的。这就要时间,慢慢来。”他的目光划过林彪的脸,林彪好像没有听见,仍不言语。
  毛泽东提高嗓门说:“赫鲁晓夫叫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我说,把赫鲁晓夫请到北京大学讲学,讲他那‘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柯西金不干,他说不好啊!”
  除了外宾,在座的谁都知道,“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发展马列主义,是林彪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发明”,是他作为毛的接班人的资本。毛泽东把它与赫鲁晓夫联系起来,不仅林彪,就是在座的人都知道事情严重。
  林彪当然知道毛泽东“放风”的习惯,其后如何,林彪越想越是可怕。
  没等接见结束,林彪就离开了118房间,他独自一人坐到门外大厅西北角的一张椅子上。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警卫员都在远处略感奇怪地望着林彪。他本来就身材瘦小,再一收缩,更是不成人形。
  118室里,毛泽东身边的座位空着。毛泽东不动声色,依然谈笑风生。直到会见结束,毛泽东和罗马尼亚贵宾离开了118房间,林彪仍然独自一人坐在门外大厅里。
……蒋介石得知林彪折戟沉沙,禁不住老泪纵横。蒋介石之所以悲怆泪涌,并非留恋自己与林彪的师生之谊,而是另有隐衷———正当林彪在“文革”中出尽风头,大红大紫时,偏居台湾的蒋介石在国民党一次中常会议上就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相信林彪这个人会忠于毛泽东。”会后,蒋介石的秘书陶希圣(陶系黄冈人,与林彪是小同乡)问及此事,蒋说:“你查一查1945年的档案就知道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林彪曾受命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为毛泽东主席与蒋的谈判打前站。林彪见了蒋,显得毕恭毕敬,口口声声地称“校长”。蒋说:“你们共产党还让这样称呼吗?”林彪谨慎地答道:“我尽管在共产党内,将来校长一定晓得我能为国家做什么事。”当着蒋介石的面,林彪不敢长谈,他表示有一些“意见”想通过蒋的心腹详谈,然后转达给蒋。蒋即传唤军统局副局长郑介民(也是黄埔生),当着郑的面说:“林彪同学有些事情要与你充分交换意见。”郑介民即与林彪在嘉陵江畔的一家小饭馆吃了一顿饭,作了几个小时的长谈。随后,郑介民向蒋递交了一份很长的报告。60年代陶希圣查阅过这份郑介民所写的长报告,至今仍保存在台湾阳明书屋。
  60年代蒋介石断言林彪不会忠于毛泽东,是基于抗战时林彪在他面前的直言不讳,而且蒋手里头也确实掌握了一份有关林彪所述意见的长篇报告。林彪死后,蒋介石很难过,几次对秘书陶希圣提起:“可惜当初不相信林彪而不敢建立这条内线。”

责任编辑: 于飞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12/0419/24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