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文人说过,大凡在北京住过的人,一旦离开了,大抵会惦念着它,的确,这里大大小小的胡同以及那一扇扇门开向胡同的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上空四四方方高高覆盖着的蓝天,侧耳还听得一阵阵传来悠长清越的鸽哨,顿然会惹起无限遐思。 桦皮厂三巷。清朝,制作马鞍、弓、刀把等器物时用桦树皮,故内务部在京设有桦皮厂。从门口看一个贫民的小院,老北京通常是一个院只有一个共用的水龙头。 明武定侯府邸在此,是以名武定侯胡同,经明、清、民国,六十年代改为武定胡同。 关于丰盛胡同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与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有关,一是与明初大将丰城侯有关。事实是谁也没错,在东西城曾经各有一条丰盛胡同。 王府仓胡同,一条名字从明朝一直叫到今天的胡同,屋檐下挂着一排鸟笼。养鸟,上不可考。唐诗云:“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我藏有一宋代影青小罐,十分精七,人皆谓之鸟食罐。而北京人养鸟,则盛于清。是时“每到入冬,北京下至顽童贫士,上至缙绅富户,无不手架一鸟,徜徉街市,可谓举国若狂。”其鸟通分为三等:“以鸣叫悦耳的北鸟为上;叼旗打弹的为次;羽毛观赏的南鸟为下。”另外从鸟的驯养、叫口到鸟笼、鸟架、鸟食罐等都有极多的讲究,这只言片语无法讲述。 后窗下,一棵百年老槐,盘根错节;房顶上一丛小草,生机勃勃;我总以为,此即老北京胡同的确切写照。这里是东四九条,过去曾有清贝子府和不少大宅院。又《顺天府志》载;“盖明时北里也”(北里,与青楼同,为妓院之别称。)清人有句云:“萧疏客从才三骑,曲折胡同到九条”。 草厂胡同东巷,几个四合院之间的小夹道。老北京的吃水过去主要靠水井,宣统二年(1910年)通自来水,如凤毛麟角;后来也通常是一个大杂院只有一、二个水龙头,因而水缸是居家必备。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了水龙头,这个与老北京同在的大水缸便寿终正寝,移尊于此了。 北京有一种胡同,从这个口进去,转来转去,又从离入口不远的地方转了回来,因其形就像一个人的两只手抄在一起,故北京人幽默地称之为抄手胡同,这是位于阜城门内的抄手胡同。远处的白塔便是国内最古老、规模最大的藏式喇嘛教覆钵式佛塔——妙应寺白塔。 寿逾百胡同,名字非常有意思。逾是超过的意思,不知是指住在这胡同里的人寿长逾百,还是这条胡同。我猜想不是以讹传讹,就是因言不雅训所改。院里的住户告诉我:这是日伪时期一个警察局长的房子,看格局恐怕充期量是一个小分局长吧。 说到北京最窄的胡同,众口不一。六十年代中,常去音乐厅,那里有一条耳朵眼胡同,又弯又窄,若是一个大胖子当关,肯定万夫莫开,如今已不存在了。 元李好古杂剧《张生煮海》第一折:“家童云:我到哪里寻你?”侍女云:“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短短片语,在北京胡同的考证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胡同的叫法始于元朝;二、砖塔胡同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三、砖塔胡同自元、明、清、民国至今从未改名。 冬天的草场胡同,远处为钟楼,钟楼是北京城中轴线上最北端的建筑。与正南约100迷处的鼓楼同为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报时中心。
|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11/0202/195385.html
相关新闻
古语“人过四十 不睡三觉 不求三人”啥意思?(图) 一天三顿不离口,甘肃人有多能喝茶?(图集) 豪横的清明节(组图) 近百年前日本人拍摄了如诗如画的济南泉城(图集) 老北京城有10大秘密 很少有人全知道 本地人吃不腻,外地人却避之不及的六种美食(组图) 家庭版老北京炸酱面,炸酱面制作教程,过程简单,一学就会(组图) 你知道慈禧太后每个月必吃的是什么吗?(组图) 炸酱面好吃有窍门 这样做才最解馋!面条筋道 炸酱味浓 特过瘾(组图) 【揭秘】课本这一句 是赤裸裸谎言 第一个字是改(图集) 老北京风水呈“双龙”布局 三大恐怖建筑破局! (组图) 古城老照片 再乱说就把你梁思成也给“拆了”!(图集) 美女之国的总统是北大博士 地道老北京 组图 太珍贵了 外国人拍的1909年老北京街景 还是高清的(组图)老北京城是如何一步步被拆掉的(组图)
〝王岐山果然有一套〞一声令下老北京收麾下 图 老北京八大胡同的头牌姑娘都会哪些绝招(图) 被中共拆毁前的老北京:城门二十座 组图 自制传统老北京炸酱面(图) 吃货必看 老北京名吃 炙子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