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的团长夫人莫高窟前惊人一幕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官场 > 正文
史上‘最牛‘的团长夫人莫高窟前惊人一幕—新疆建设兵团的一团长夫人都这么牛 网友热批
镜头一:10月6日上午十一点三十分(国庆长假第六天),在莫高窟最为著名也是最为拥挤的藏经洞,有一位五十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在伸手触摸一千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我部一年仅19岁的女讲解员制止,该妇人顿时大怒,拂袖而去。不料该妇人顷刻即回,身后簇拥两名壮汉径直走向了那位斗胆说了"不要触摸壁画"的讲解员。顿时二记耳光响彻洞窟,伴随着耳光的是她那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洞窟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此时受辱的19的小姑娘早已泣不成声,该妇人方才扬长而去。

镜头二:(莫高窟小牌房入口处)当几名莫高窟的保安人员将该名女士带到办公室内询问情况时,该女士大发淫威,反诬讲解员打了她们,并且想强行离开现场,当保安人员考虑到游客过多,不要阻塞参观通道,请她到旁边的办公室等待公安人员的到来时,本以为该女士的丈夫会劝阻其配合调查,不料想该丈夫说:"你们不要浪费警力,这里不就是一个景点吗?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

镜头三:(接待部办公室院内)当公安人员从市区赶来,进行调查取证时,满脸轻松的该女士轻佻的对办案人员说:"阿Sir,你看我像是不讲道理的人吗?"调查取证期间该女士与同行者们谈笑风生,颐指气使。其中一位颇像有些身份的人拉着办案的警官说:"你们谁是处理这个事情的负责人,我和你们单独谈谈,我把我的身份告诉你们。"原来该夫人确实大有来头,她乃某某农垦建设兵团某某团的某某团长的夫人,该团长大人居然与其同行。

镜头四:(在派出所取证期间)该夫人极其淡定,并表现出超人的心理素质,面对公安局的办案人员,依然坚持她才是被打的受害者。此时她的"扈从"们正忙着打电话与各方联系,该夫人面带笑意,颇似胸有成竹......

镜头五:次日(10月7日凌晨)在当地公安机关连夜往返800多公里,在嘉峪关市找到了当时的目击证人并取得有力的证词后(19岁的受辱的讲解员自始至终语言文明,被打后也保持了极大的克制)该女士软瘫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镜头六:(接待部会议室)当该女士在公安人员陪同下,来到莫高窟向被打讲解员赔情道歉时,下车后,她毫无愧色、面带笑容,昂首阔步走入会议室,在近百名讲解员的注视下,面对受辱讲解员委屈的泪水,几句敷衍之词,草草了事......

镜头七:当部门同事陪同受辱讲解员去医院就诊的途中,路过敦煌宾馆时,有人竟无意中发现该夫人在一行人的簇拥下,登上四辆豪华轿车,其中有两辆车的车号居然是(新O•A0918和新O•A0922)。

我们不禁感叹真是:"好牛的团长"!"好牛的夫人"!"好牛的警车"!......

史上“最牛”团长夫人莫高窟前逞凶记(组图)
 

史上“最牛”团长夫人莫高窟前逞凶记(组图)
 

史上“最牛”团长夫人莫高窟前逞凶记(组图)

史上“最牛”团长夫人莫高窟前逞凶记(组图)

史上“最牛”团长夫人莫高窟前逞凶记(组图)
 

阿波罗网综合海外网友评论


海外网友1评论:

已经人肉出来了 男陈伟 新疆农12师221团团长 其夫人 于富琴 医院医生 国庆期间 开着
新O•A0918和新O•A0922前往敦煌旅游 早晨在鸣沙山时候 进入参观入口的时候 不遵守参观规则 硬将玻璃瓶子带入景区 由于该女实在彪悍只能无奈让她进入 等到他们进去的时候 将滑沙板的老板辱骂了一顿 强行走过人家的通往山中腰的简易通道 并将山中腰拿着滑沙板的小伙子骂了一顿强行抢过人家的板子 从山中腰滑下来 不付钱 扬长而去 紧接着 下午前往莫高窟参观期间 殴打前来阻止她摸上千年文物的年轻讲解员,并且脏话连篇不堪入目 她在兵团就是这样对待兵团其他人的吗

海外网友2评论:

别拿兵团团长不当干部。

东北的农场体系下,一个连长,或者区长,一年少说净赚30-50万,多了就100多万。

一个团长,下面有10-20个连,区,就这些连长为了保住位置,上供给团长,场长的钱,一年要15-50万之间,团长大人是根据连长的收入多少,再看你上供的比例,决定你第二年是否能够留任的。

现在你们这些城里的土老帽知道团长多大的干部了吧? 一年单单接收的连长上供的钱,就要200万以上,团长大人当然还有别的门道的收入。

当然这些钱,团长大人只要在任,基本上他也是用不到的,党的干部吗,怎么能花个人的钱生活呢,是不?

团长大人的收入基本上不是投资了,就是存入银行,或者转给子女名下了。生活花费当然都是国家,政府给了。

海外网友3评论:就这样的团长,新疆不乱才怪

海外网友4评论:完全是一頭母野豬!

有時候
理解為什麼會出楊大俠那樣不要命的人

海外网友5评论:还是10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的丈夫是个连长在北京郊外某炮兵部队,一天她请我去她家聚,她丈夫手下的小兵在她家干活比保姆做的还卖力,做饭,洗衣,擦地,并且一声不吭的干。我问她是不是因为我们过来吃饭,才叫小兵来帮忙,她说不是小兵每天都过来干活,还帮忙照顾小孩。她看到我有些疑惑,笑着说都这样,她丈夫也是这样过来的。那年春节过后我们通电话,她告诉我他丈夫升官了,升到了营长,我说恭喜,她说“你不知道,我把一年做生意的5万多元,都给团长送了红包, 但是我丈夫过几年也会就收回来”。她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但是我们此后没有在联系,所以不知她丈夫官升到那一级了?

海外网友6评论:这样的军队干部素质,新疆能不乱吗?
有这样的新疆建设兵团,这样的军队干部素质,新疆能不乱吗?以前对疆人很反感,现在真的有点同情他们了。

海外网友7评论:比60年前國民党利害多了.是不是也要找个海島?

海外网友8评论:她是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的典型代表。
比起革命暴动斗地主这算是么

海外网友9评论:看看兵团的腐败
我在新疆兵团工作过十几年。见到这些情况太多了。不要说是个团长,就是个连长,每年贪污受贿也不少。我们先讲讲建设。我是在兵团最富裕的师农八师石河子市工作。那里的市政府大楼比上海市政府(人民广场)那个还有宏伟高大。你不要忘了。我们石河子的产值就是夸大捏造也不到10亿3.而上海可是1万亿。可是你到号称兵团最富裕的145团的基础连队的家里去看看。我是不敢进门。因为我发现民房已经快40-50年。到处是裂缝。快塌了。我只有把人叫道院子里说话。这就印证了一句名言城市建设的像欧洲。农村建设像非洲。

兵团腐败2

兵团的腐败还有以下特征。我在兵团·生活了30多年。你们知道就是全国实现计划生育也是人口正增长。可是兵团人口确实保持不变或负增长。你知道是为什么。难道是死亡率高或出生率低。都不是。况且边境团场你生第二胎还给奖励(十年前就是几千元)。原因就是兵团体制不对。官员太腐败。现在许多团场已经很少有职工种地。有本事的人全跑了。常常是内地的农民来包地种,你说说为什么那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为什么不种地。就是层层扒皮。在春季保地每个农工要给连长送钱。才能保到好地。夏季秋季在送钱你才能浇上水,收割机才不至于你家的粮食倒伏了才去收割。而连长对受贿的钱也不能全捞。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給团长。团长才是兵团的土皇帝。手里有人事权和财政权。那个叫说一不二。
 
兵团的腐败3
 
兵团·是层层腐败。你一个团长夫人就这么牛逼。你这是在甘肃就这么厉害。你要他回到属地。那叫天高皇帝远。什么坏事都能干。一个团他年初和团里职工订立的承办合同。到了秋收他觉得受贿少了。马上撕毁合同。压级压价收购。还指定不允许卖到地方(沙湾县、玛纳斯县)。你要偷运到外县。他就武装设卡。打你没商量,棉花没收还有罚款。你要是不交,想藏在家里等风声小了再卖。那也不行。团里连里的的武装工作队就开始抄家。你反抗就打。棉花没收还有罚款。你想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受理。兵团法院向最高法院讲兵团的事由兵团法院内部处理。好了新疆地方的其他法院不能受理兵团·人提交的诉讼。而兵团分院有规定各个师法院不得受理职工告团场的案件。兵团的职工是很苦。所以大家就跑了。人口自然就下降了。
 
兵团的腐败4
而那些团长或更高的师长一级的。就玩别的招数。他们不跑。跑了一年至少少收入10万。他们曲线救国。他们用手里的权或钱把子女送到内地大城市工作。在内地大城市买房。这样他们的腐败在当地就不太显眼。你讲讲买一套100多万的房子等在兵团退休后住。是不是有腐败问题。而对与一个团场连路灯都没有几个。却在城市里学什么大连珠海。大会上讲搞亮化工程。然后就是全部亮化工程包给自己的亲戚。捞的可是不少。改春播了。师里领导的亲戚就去团里推销低级高级的化肥。到了秋季又拿着师领导的条子去低级收购高级别的农产品。团长你要是不给面子明年的春节就是你的忌日(每年春节一过就是安排人事任命时间).还有那个春节你看看银行的钱就该大进大出了。最近我才知道原来团长们不是拿自己家的钱給师领导送。而是各个团的经费。厉害呀。连买官也可以公费报销了。
 
兵团的腐败5
兵团农民苦。还有层层大山的压迫。在兵团的干部比新疆多。小小十来万人(职工加家属)也是一个师。就是个地级(专员)配置。一个师下面几十个处或局。还有十几个团。团里下面又有十几个连和十几个科室。这些编制全是兵团农工养。兵团内部有公检法。军事部门。银行。听说以后还会有工商和税务部门。到处是官老爷。到处是吸血鬼。新疆一把手王乐泉做别的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最烦兵团。因为这是个无法无天的独立王国。兵团的领导就会到北京去反映我们兵团多苦多危险。然后骗钱。就是这些专项经费也被层层剥皮了。没有几个可以到职工手中。其实兵团全是汉人居住区。就没有任何民族分裂的危险。。我看如果兵团的体制问题不解决好。倒是对新疆的前途是个很大的危险。

责任编辑: 刘诗雨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9/1009/14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