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 民国时代 是今日中国人无法演绎的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短评 > 正文
民国人物 民国时代 是今日中国人无法演绎的—没有记忆,不会因一两个明星掀起学京戏的文化热/陶杰
有人以京戏名伶的生平为题拍电影,看见卡士,令人有点担心。
    为什么?因为名伶梅兰芳是民国的人,而扮演梅兰芳及其同时代者,是今日的明星人物。
    民国人物,上承晚清的养余绪,即使是旧北平澡堂子的一个堂倌,四大胡同的一个奴,迎官接客,一拂白巾,向掌柜远远的喊一声,抑扬顿挫,都有民国时代的风味。没有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导演,像胡金铨和李翰祥,没有第一手的体验,这样的题材,最好不要碰。
    民国时代,不论江湖豪气,还是诗酒风流,从北平到沪上,都有值得结识的许多人物。北大校长蔡元培,知识份子罗隆基、储安平,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京戏界更不用说,以梅兰芳为中心,谭富英、李万春、马连良,还有戏园子结交的军阀和黑社会,都是仁义礼信兼备的上一代。那时候的中国人富有性格,品味独步,有胸襟和风骨的人不少,慷慨激昂的有闻一多和鲁迅,躺进书房去选择颓废的,也有张爱玲、施蛰存和诗人李金发。就像十九世纪的巴黎,如果有时光隧道,按一个钮,我会选择回去那个时代做一个观众,看乔治桑怎样在酒吧邂逅萧邦,然后又搭上小说家福楼拜,背景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远处传来隐隐的炮声。
    民国时代的人物令人神往,是因为昔日的繁盛,对照今日的苍白;以前的缤纷,对照今日的贫瘠。因为一个文化的中国,乌啼树梢,日落城头,就是这个样子的。二十六岁的胡适方从美国归来,不知天高地厚,提倡白话文,开拓了一个新文学时代,却又遭到北大名宿的非议批评。那时候没有独裁者,人人都可以展示性格和自我,比起同光中兴,民国人物是风骚稍逊,但那时有自由,中国的知识份子活出了罕有的神采。
    民国人物的神采,是今日中国人无法演绎的。无论是“老三届”还是上山下乡的一代。北平梨园的往事,从上一辈听来,经过天翻地覆的六十年,香火断绝,那是一个死了的时代,过去的就是过去了,装模作样的凭吊,只见浮夸。何况今日买票进戏院的观众二十多岁,他们没有记忆,不会因为一两个明星,掀起学京戏的文化热,只会以为梅兰芳是女人,是梅艳芳的一个远房亲戚。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1209/11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