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藉著举办奥运,八年来,北京市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极具特色、甚至「怪异」的建筑,矗立在旧时城墙、胡同边;各方势力竞逐,决定北京的城市规划。从老北京到新北京,这座中国皇朝古都,要留给后代怎样的容颜?
天安门西南边的煤市街,一叠叠灰黑色、用来修补城墙的石砖,安静地躺在路旁;炙热艳阳下,一群工人裸身挥汗,拿起木槌,一砖一瓦,敲打出皇城区的旧时风貌。
煤市街旁,融合绿框、红柱和黑瓦的清代砖木建筑,及民国初期砖混结构建物的前门大街,修缮完成,清末民初的百年风采,即将重现。
胡同里 凭吊皇朝
离开繁华市街,走入狭窄的胡同内,斑驳石瓦的纯朴沧桑,似凭吊过去皇朝年代的辉煌;一栋栋修建中的怀旧建筑,有如赞叹京城过往的贵气风韵。
为迎接奥运、拥抱世界,北京如同一个孵育中的蛹,透过颠覆既有思维的建筑,努力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全球的建筑师如浪潮般涌进北京,追寻梦想,构建风格强烈的建筑。
○五年十二月,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北京囊括七座,如鸟巢、水立方、首都机场、央视总部、国家大剧院…等。但在创新建物一栋栋拔地而起,和大宅院相互「争宠」,自元朝定都的北京,究竟想展现怎样的面貌给后代?又如何传承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保护旧城,建设新城」遗絮?
国家大剧院 像坟冢?
国家大剧院,是争议的典型案例。这座位在人民大会堂东侧、由钛合金组成,重达六千八百吨的「大巨蛋」,似飞碟降落在老旧胡同区和紫禁城中间。
为孵化这颗蛋,迁走一千五百户居民;但这座由法国人设计的庞然大物,无法融入皇城区的景致,批评排山倒海而来。
开十多年计程车的老北京人李振玉,就对这「异物」无法忍受。途经天安门广场,老李拉下窗戏戏谑:「国家大剧院就像一个坟冢,人民英雄纪念碑宛如一座墓碑,毛泽东的死尸,就躺在毛主席纪念堂中。您说,这地方不阴森可怕?」
央视新楼 空洞扭曲?
央视新大楼,是另一个话题。当初评选委员以「不卑不亢,优美有力」评价这栋由荷兰人设计、外观像一个被弯曲的正方形甜甜圈的原创性建筑。
老北京人却揶揄:「央视新大楼的风格,就像央视新闻:空洞、扭曲。」
对此,深入观察中国社会脉动的中国文化报主任林瑞华认为,新颖建筑是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激烈碰撞的产物;传统该保护的,就要认真保存;该创造的,一定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同凡响。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也强调,北京应开放成为「博物馆型」城市。
一位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的北京建筑学者则认为,很少人真正关心,北京究竟要留下怎样的容颜给后代。
「北京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意念,而非城市概念」,他说,由于各方势力长期在此竞逐,决定北京的城市规划,诸如官方意志、外国财团、政治考量及民间利益,埋下新旧势力相互矛盾的种子。
尽管新旧思潮仍在对立交锋,但明显地,北京正以强烈的迸发力,试图保存旧北京馀韵,更要发展新潮、现代感十足的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