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梅贻琦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梅贻琦
【微揭秘】蒋介石政策 当年民国教育这么牛 惊叹(组图)
2019-04-25

抗战期间,蒋介石力排众议,认为教育“不仅在战时,还要看到战后”,拒绝征召适龄大学生和高中生入伍,希望他们继续完成学业,待战后为国家重建出力。受此政策影响,在校中学生,反自1936年的48万余人,暴增至1945年的126万余人。

【老照片】这三个女孩落榜反映了民国教育界的良心和良知(图集)
2019-02-24

1946年,有三个女孩报考清华落榜,这让人看见了中国教育界的公平和良心。落榜的女孩是:清华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文学院长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校长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但是现在,每个大学招生办手中有一大把机动名额。

【微揭秘】道德完人?邓小平一句话就泄了底(组图)
2019-01-02

1980年9月8日,彭真(中央“两案”审判指导委员会主任)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工作。彭真说,起诉书所列的犯罪事实,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划开了。起诉书不涉及路线问题、工作上的错误。邓小平说:“起诉书的内容不能涉及毛主席、周总理的错误,这一点要特别慎重。”

华罗庚恩师被周恩来请回国 却惨遭中共整死(组图)
2019-01-01

因为当年那句“不聘请华罗庚,我就走”,不仅熊庆来,华罗庚也被批斗。熊庆来没有想到的是,那些高喊着“把熊庆来揪上来”、拉着“华熊黑线”标语的,是那些曾经再熟悉不过的面孔,可如今俨然换了一副模样。据说,当时批斗会上,只有熊庆来1962年招的研究生杨乐一声不吭。

【老照片】一念定生死?聪明的人49年都去了台湾(图集)
2017-12-31

智慧的种子遭国变之后都去了台湾。胡适幼子胡思杜思想左倾、向往光明,不满意胡适的政治态度,因而不愿意随父亲南下。胡适夫妇只得留下一箱细软给他,便乘傅作义安排的飞机飞往南京。直到1957年胡思杜去世,父子两始终没能再见上一面。

【老照片】清华校长:“中共傀儡和反革命都是我不愿意做的”(图集)
2017-12-19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被称为两袖清风、持心公正。1945年11月5日,梅贻琦在日记中曾明确表示:“余对政治无深研究,于共产主义亦无大认识,但颇怀疑。”这个“怀疑”既是他心迹的流露,1948年底,吴晗以共军军代表的特殊身份,奉周恩来之命发“挽留”函电劝梅贻琦留下来,他没有听从这一建议,而是像胡适一样悄然乘飞机到了南京。他的一位友人曾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大陆,他说:“我若留在大陆,只有两种可能的出路,一是当傀儡,一是当反革命。因为这两者都是我不愿意作的,所以必须离开。”

【老照片】吃喝玩乐依法治国言论自由的北洋 绝无奉旨删帖!(图集)
2017-08-21

1912年,司法总长许世英曾饬令,法官不得加入任何政党,“凡未入党者,不得挂名党籍,已入党者,即须宣告脱党”,如有法官不愿脱党,即行辞职。”他表示法官一职,绝对处于独立地位,司法之不能干涉他项政治,犹之行政机关之不能干涉司法。相比如今叫兽砖家云集,那时可谓大家大师辈出。一半因为段祺瑞的坚持,一半因为混乱局势,报刊发行量一度出现过井喷。段曾言:“限制舆论的做法不适合共和国国体,对舆论应先采取放任主义。”20年全国报刊杂志一千多种,“每隔两三天就有一种新刊物问世”,绝无“奉旨删帖”。

【微揭秘】蒋介石政策 当年民国教育这么牛 惊叹 老照片
2017-04-24

抗战期间,蒋介石力排众议,认为教育“不仅在战时,还要看到战后”,拒绝征召适龄大学生和高中生入伍,希望他们继续完成学业,待战后为国家重建出力。受此政策影响,在校中学生,反自1936年的48万余人,暴增至1945年的126万余人。

华罗庚恩师被周恩来请回国 却惨遭中共整死(组图)
2017-01-12

他曾和别人说:“不聘华罗庚,我就走”。华罗庚是谁自不必多说,但很明显,说话的人应比华位高权重、且非常赏识华罗庚。 可谁曾想,有一日这位先生却成了火葬场最孤独的那一个,因为没人吊唁,没有花圈,更没有追悼会。 当华罗庚赶到火葬场之时,只能在尸体堆中找到他,华...

【微揭秘】道德完人?邓小平一句话就泄了底 老照片
2017-01-10

【底线】1980年9月8日,彭真(中央“两案”审判指导委员会主任)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工作。彭真说,起诉书所列的犯罪事实,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划开了。起诉书不涉及路线问题、工作上的错误。邓小平说:“起诉书的内容不能涉及毛主席、周总理的错误,这一点要特别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