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十四节气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二十四节气
秋分这天“全球昼夜等长”!养生、禁忌一次看(组图)
2023-09-21

封面图片2023年9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秋分”。(Photo: Getty Images)2023年9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秋分”。秋分这时候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有关白露节气的古诗词集锦(组图)
2023-09-08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仲秋时节的开始。古人以四时配五行,其中秋属金,而金色白,因此秋天的露水也就被称为了白露。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诗经·蒹葭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

8月23日处暑,记得“吃5样,做1事”寓意好合时令,老传统别忘!(组图)
2023-08-21

今年的8月23日是处暑,处暑是我们传统中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传统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的意思即为出暑,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在处暑节气中,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以及食俗。在食俗中大多数以符合季节的美食为主,寓意着健康、圆满和幸福!处暑将至,再忙也要记得吃5样做1件事,寓意...

今日小暑,老传统不能忘,牢记“吃四样,做1事”, 为入伏打基础(组图)
2023-07-07

小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夏季正式进入炎热的阶段。气温升高,阳光强烈,让人倍感压抑和沉重。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高温蒸煮的模式考验著每一个人。小暑节气又闷又潮,体出汗多消耗大,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来对抗暑热。不要暴饮暴食,少食辛辣,少食冰凉食物,避免给...

古代不贺夏至 节俗中蕴含什么深机?(组图)
2023-06-25

夏至落在每年6月21日前后,木槿盛开标志夏至到来,提醒人“夏至一阴生”。(Shutterstock)夏至在每年6月20—22日之间到来,这时点标志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可是古人却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哲学智慧。夏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俗话说“芒种吃1宝,不往医院跑”具体是指啥?咋吃?老传统别忘(组图)
2023-06-12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芒种前后,农事活动非常繁忙,因此民间也称其为忙种。宋代诗人陆游曾在他的诗中描绘了这个节气耕种忙碌的景象。随着芒种的到来,气温将显著升高,出现闷热、暴晒和潮湿等苦夏感受,雨后热气蒸腾。为了顺利度过夏天,每逢芒种节气,老祖宗在饮...

2月4日立春,老话说“立春吃5宝,春季无烦恼”,莫忘老传统(组图)
2023-02-02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2023年2月4日为立春日,立春的到来意味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但这并不代表天气会迅速变暖,春寒料峭,忽冷忽热将是立春节气的主要气候特征,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各种细菌和病菌也开始活跃起来,又到了一年当中最难将养的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立春节气到来,调整...

二十四节气 小雪节气,养生有方(组图)
2022-11-22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交接。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空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腊肠的好时候,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小雪时节除了腌制腊肉外,下面三大健康知识要注意!...

露滋始觉寒,忆取艳阳天。有关寒露的十首古诗(组图)
2022-10-07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和寒露有关的古诗。晨坐斋中偶而成咏张九龄唐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浅谈古代夏日特色风味有哪些?(组图)
2022-08-31

夏日酷热,不仅在习俗上颇多讲究,在饮食上也别有风味。苏州夏日的饮食以清淡为倡,忌食过多的油腻荤腥,《吴郡岁华纪丽》中记载:三伏烈日炎蒸,易感痧暑,食宜淡泊,薄滋味,凡腥臊肥腻食品,咸屏除弗御。一般而言,苏州的男女老少在这个季节都会选择清斋素食,一月方复荤,而少者也会选择清斋素食二...

小暑防病养生有3忌、吃3宝、记3件事!健脾祛湿、养神安眠不生病(组图)
2022-07-10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2022年的小暑从7月7日开始,至7月23日结束。同时小暑节气也是三伏天即将到来的前奏,温度很高天气也很湿热。此时很难熬,若过热容易中暑、若贪凉又会引起伤寒感冒,易让人湿气重,脾胃虚弱。因此在小暑节气,养生的重点有两个:祛湿补脾、养神安眠。今天小...

最养生不过“小暑”天(组图)
2022-07-09

小暑的由来2022年7月7日就是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

谷雨一过就是初夏!中医提醒:养生注意防范“5月病”(组图)
2022-04-20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的雨水变多了?没错,“雨生百谷”,今天(4月20日)我们就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初夏即将到来。入夏前的准备,你做好了吗?“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侯天舒博士...

“谷雨”就要到了,用心做好这6件事,不容易莫名其妙生病(组图)
2022-04-10

谷雨是在二十四节气中处于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就是谷雨。进入谷雨以后,空气中的湿度会逐渐加大,因此,我们的养生也要因时而变,因势利导,以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养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谷雨时节就要到了,用心做...

清明节将至,上坟牢记“五不做”,老习俗不能忘,子孙后代福报多(组图)
2022-04-03

清明节快到了,这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民间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许多人在这一天扫墓祭祖,不仅是对已逝先人的缅怀,还有祈求先人的庇佑。关于清明祭祖,古人是有很多讲究的,这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有的规矩不遵守,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其中便有一句清明五不做,平安无灾祸的说法,...

惊蛰至,倒春寒,要多喝这6道汤,祛春燥养脾胃,精神饱满过春天(组图)
2022-03-05

不知不觉迎来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惊蛰。春雷响,万物长,三月的初春,降雨增多,气候反复无常,容易出现倒春寒,很多疾病在此时发生。不妨为自己或是家人煲上一锅靓汤来进行调理,有助于家人少生病,毕竟,身体才是本钱。下面我分享6道营养汤水做法,祛湿润燥又开胃,全家都适...

大年初四迎立春,记住“7吃1不吃”,尊重老传统,日子越过越顺(组图)
2022-02-03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这一天正好也是春节的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民间会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也有特定的饮食安排,一方面是顺应时节调整饮食,另一方面是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大年初四迎立春一些饮食习俗,老传统别忘了,牢记7吃1不吃,迎春接福...

明日大寒,记得吃三样、喝三样、做三样,顺应时节,腿脚保暖是关键(组图)
2022-01-19

大寒是我们二十四节气当中最后一个节气,民谚云: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冷时期。万物蛰伏,昼短夜长,天寒地冻,此时人体最易受寒邪侵袭,损伤阳气。所以在大寒时节,养生之重点在防寒保暖,温固阳气。建议大家吃好3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

小寒 一年最冷时节的5个保养秘诀(组图)
2022-01-03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可能众人都听过,“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等俗语,也能切身体会到,这是一种多么“冷”的贯通!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尤其是小寒,对人体太重要了。小寒,其实是气候由阴盛阳衰向阳盛阴衰改变...

明日秋分,记得常吃“3果2菜1肉”,补充营养,健康饮食特重要(组图)
2021-09-23

秋分是秋季节气之一,代表着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秋季的气息越来越浓,在这个时候人们会明显感受到气温的变化,由炎热向凉爽过渡,如果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所以除了穿衣上的变化,我们的日常饮食也要有所变化。那么,秋分应该吃什么?今天我为大家介绍这秋分节气多食的3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