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宝刚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颜宝刚
颜宝刚:中国梦破碎:向后大跃进,富人逃出中国
2022-11-15

《经济学人》提出“向后大跃进”的概念,指在习*近*平领导下,党与民众的社会契约发生实质变化,有很多中国观察家谈到习*近*平在经济上是“向左”移动,但在煽动民族主义时却“向右”移。更矛盾是知识分子最近在官方媒体上自发地赞扬了几十年前的供销合作社制度“复活”,但同时又表达了对计划经济卷土重来的担忧这种矛盾心态。必须理解是习*近*平改变了党和人民之间的社会契约。为了集体利益,个人的愿望被淡化了。学者们开始谈论毛泽东时代的“群众路线”回归。

颜宝刚:市场误读加息讯号,楼市跌浪杀埋身
2022-11-08

不少人寄望在楼市跌势加快,政府可以放宽楼市辣招,特别是买家印花税,令楼价止跌回升。但我反而认为,参考1999年至2003年的漫长楼市下行周期,楼价于期间每年下跌10%,累积跌幅高达45.5%,政府要到2002年11月先懂到推出“孙九招”,包括暂停卖地及停售居屋,以及取消发展商内部认购限制,但这一切措施均来得太迟,反而在缺乏政策憧憬下,楼市跌势进一步加剧,如果不是2003年沙士后内地推出“自由行”,楼市跌势恐怕不止一半。

颜宝刚:容许散户参与虚拟货币交易 为货币双轨制铺路?
2022-11-01

在年度盛事“香港金融峰会”举行前夕,香港及新加坡率先在金融科技项目上“短兵相接”,香港的“金融科技周”与新加坡的“金融科技节”几乎同期举行,召开日期只差两天,据知香港的“金融科技周”因此令讲者较去年逾300人为少。

颜宝刚:“巧立名目设“共同投资基金”,将港人储备“送中”
2022-10-25

按“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四个基金规模,已达620亿,连同“未来基金”中有1000亿专用于“北部都会区”发展,总额已有1,620亿元,占整个“未来基金”比重达六成三,恐怕不用等“十年大限”,已经掏空了我们的“未来”。

颜宝刚:“抢人才”本末倒置,“留人才”刻不容缓
2022-10-18

其实政府一味说要“抢人才”,是将问题本末倒置,更根本的问题应是“留人才”:由过去半年净移出人口破纪录逾十一万、几年间总劳动人口减少二十多万,具经验的中层已经到了可怕的断层程度,你问任何一家大企业高层都是有苦自己知,采取措施“留人才”才应是刻不容缓。

颜宝刚:人民币新低:不动如山还是束手无策?“核武级别”杀招
2022-10-04

不能够排除,为了维稳,人行可以动用最后杀着:资本管制,情况就如2015年般,透过进一步收紧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管控,不单严格限制个人及企业将资金调出境内,更可以要求出口商将任何外汇收入兑换成人民币,从而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当然这一招代价是相当巨大,外资几乎肯定会被迫全数撤走,这也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核武级别”杀着。

颜宝刚:金管局的“托市第一击”
2022-09-27

今次金管局出手托市,是2010年以来推出“辣招”后,首度放宽楼市措施(之前林郑Plan及期后强化的波叔Plan,均只是针对首次置业的按揭保险,因此不计在内)。尽管当局一再否认是托市措施,但降低压力测试门槛,对象划一是所有楼市的买家,实际效果就是当局扭转之前对楼市施加的限制。

颜宝刚:习*近*平力挺普京恐加大对华制裁,香港将殃及池鱼?
2022-09-20

如果最终中国真的因支援俄罗斯被“二级制裁”,届时会否有特定措施针对香港?一旦美方行动升级至实际制裁,即视香港为中国一部分,禁止高科技、敏感科技进口香港,或针对在香港的中资机构和财团,作出惩罚性措施,届时我们香港的官员们,又是否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政策作出应对?

颜宝刚:香港大佬受不了了 群起施压港府
2022-09-13

当《国安法》令香港红线处处,资讯及言论自由被重重箝制,包括被迫停运的《苹果日报》及《立场新闻》高层亦被控“煽动刊物罪”,案件将陆续开审。正如本栏多次强调,金融中心失去资讯自由,会令外资担心增加投资风险,不是单靠放宽隔离措施就可以弥补,最终这个金融中心的“金漆招牌”,恐怕都会被除名。

颜宝刚:香港高等学院成内地“润学”三甲
2022-08-30

不少内地留学生本身都有背景,可能是高官子女,又或是国企高管的下一代,他们在内地已经被视为特权阶层,一旦这些留学生毕业后留港发展,令人担心的是很可能形成新特权阶层,对香港本地学生来说,就会形成一个不对等的竞争环境(Unlevel Playing Field),日后在职场上会面对不公平竞争,这对近年已经备受打压的年轻一代,将会带来更艰难的向上流机会。

颜宝刚:“金融政变”的幕后黑手——被“送中”的神秘富豪
2022-08-23

由被国安“绑走”,最后判词就以“自首”来形容,即可免却了国安跨境执法、践踏“一国两制”的指控。不过整件事却突显,中央无法“名正言顺”在港执法,这些被习*近*平视为的头号敌人,居然可以置身“境外”,享受富贵生活,恐怕这才是最终引发2019年要推行“反送中条例”的隐藏理由。那为何习*近*平要不惜代价,都要将肖建华拉回内地受审?

颜宝刚:狂妄自大的中证监副主席重要关头向美方示弱 风向明显
2022-08-16

多年内美国因为中概股热潮,大量中资公司到美国上市而且成绩可观,令监管机构“只眼开、只眼闭”。不过自从中美政经关系转趋紧张,美国监管机构开始严格执法,官员甚至“企硬”,不交出底稿就要除牌。中美双方曾经以积极态度化解分歧:在2016年进行的试点中,中国曾经交出了审计底稿,不过好快被发现是经过大量“编辑”,并非原始数据,中方并禁止美方官员查阅在美上市中国巨头的记录,包括阿里巴巴。而美国官员到中国检查期间,也有中国官员一直在场,甚至质疑中方人员有可能干扰了检查过程。最终谈判破裂。

颜宝刚:政治表忠与反制行动
2022-08-09

今次是有史以来,香港官员首次集体就中国外交事件作出个别谴责,亦反映出新一届政府全体官员,要事事紧跟中央、不落后的“表忠”心态。但如何支持?又如何配合?《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区的外交事务和国防将由中央人民政府机构负责。换言之,特区政府根本无资格制定任何具体反制措施。事隔一日,中央政府终于就反制行动制定了具体措施,但内容好可能令一众“战狼”上身的特区官员抹一把汗:外交部对美国采取八项反制措施中,特区完全无“用武之地”。

颜宝刚:清算时刻——由肖亚庆下马到二十大权斗
2022-08-02

必需强调,由国资委历任到工信部,可见今年63岁的肖亚庆掌管均是国内最重要经济产业,权力之大、级别之高,更突显他今次下马的非比寻常,更是近年在位时出现问题的最高级别官员。更值得注视是肖曾长期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在李克强身边工作,因此外界也怀疑,他“出事”与中共高层权斗有关。

颜宝刚:点止跳舞咁简单! TikTok自由资讯的敌人
2022-07-26

虽然TikTok坚称没有作出干预。但是,正如《经济学人》说“在中国这样一个痴迷于媒体操纵的专制政府下管理企业,显然就是一种风险。如果没有新的安全机制,西方国家可能有一天不得不关闭TikTok。彭博报道,近数期字节跳动在非公开交易中的企业估值,已经跌至远低于3000亿美元的水平,较去年大幅缩水最少25%。随着其上市计划搁置,部分投资者寻求套现。

颜宝刚:暴徒救市!中国式救市实录
2022-07-20

过去一周内地最惹人关注的财经新闻,不是GDP增长逊预期,而是河南郑州四家银行存户发起的维权活动被暴力镇压,画面更在全球主要媒体中曝光。对于香港人来说,白衣人来袭肯定引起恐慌甚至愤怒,即使对内地人来说,这种有规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恐怕也是闻所未闻,但相信类似暴力解决民怨事件,只会陆续...

颜宝刚:今是而昨非?谈暂缓“熔断机制”
2022-07-12

香港由国际航空地图上“消失”,这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狠批香港防疫政策,最一针见血的形容。一直被航空业及旅客批评的航线“熔断机制”,据统计,今年以来约有100个航班被“熔断”,其中这些被“熔断”的航班有五分之一为国泰航空运营。2019年,香港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而机场数据显示,去年的数字比这一水平低了98%,由于仍有货机往来,航班数量才能维持2019年的三分之一。

颜宝刚:噤声的香港——“跌出口袋”的新闻自由
2022-07-05

我相信海外媒体人将有一个优势,就是过去三年有二、三十万人离开香港,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信念,就是我们是“世界的香港人”,这份信念不会因为融入当地社区就会消失。最近我出席一个香港人市集,大家都是熟悉的面孔、共同的语言,那种“安心是吾家”的感觉很是强烈,如果能够善用这个群体做成的力量,对媒体人来说是可行的出路。

颜宝刚:寻找30万“港漂”的故事
2022-06-28

30万至35万人口,其实是一个相当庞大数目,比较一下由2020年7月实施《国安法》后至今年三月,香港机场净移出的人口达32万,当中包括今年首季已高达14万。如果按统计处人口普查,由2019年中反修例运动开始计算,到去年底净移出人数累计亦有25万人。

颜宝刚:李班子与竞争力排名
2022-06-21

近年所谓的利港政策,例如互联互通、理财通、债券通,这些政策其实更多是向内地倾斜,反而是吸收资金填补内地缺口。至于融入大湾区建设,在疫情之下,不知何年何月才重启,一条港珠澳大桥加一个高铁站,早已废弃多时,恐变成浪费纳税人金钱的大白象工程。

颜宝刚:香港打工仔的强积金会否被暗渡陈仓,用作“报国”?
2022-06-07

要留意是香港政府去年以不承认英国BNO5+1签证为理由,不容许已移英的十二万名港人提取强积金离境,这些人留在香港境内的强积金资本,恐怕在当局一些人眼中,会是一块肥肉,日后如何设限甚至会否变相转走资金,会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课题。

颜宝刚:警察政权是如何练成的?由网络安全到众筹规管
2022-05-31

今天政权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进一步收紧众筹的方式,受害的不止是本港的创科、社会的弱势社群,恐怕连独立媒体的最后出路都会被切断资金。加上当局表明会加强规管网络安全,令人忧心香港的资讯自由进一步受限,同时不能排除外资会担忧资讯封锁,最终令相关投资却步,打击的将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颜宝刚:权力游戏——由经济数据看内部权斗
2022-05-24

行政长官唯一参选人李家超,已经获李克强任命为第六任特首,恐怕中南海有什么人事变动,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但这位由领导人挑选的特首,日后面对中央权斗可能令李家超面对更大制衡,甚至可能出现政策前后矛盾,新届特区政府如何确保自己不会站错边,将会是值得观察的课题。

颜宝刚:金管局的秘密夹万:被踢出SWIFT的PlanB?
2022-05-10

《经济学人》分析,在中国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三分之二为西方国家国债,所以必要时美国可以冻结这些资产。但是,即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被冻结,也可以找到其他方法来反击,特别是可以夺取外资在中国持有的大量资产,包括没收其拥有的3.6万亿美元直接投资和2.2万亿美元股票、债券以及其他组合投资。这一总和是外国在俄罗斯所持有的六倍多。

颜宝刚:“上海独立?”民意觉醒倒逼习*近*平放弃共同富裕以保连任
2022-05-03

虽然连任的事实不可能改变,但由内地最发达最富裕的城市率先出现人民觉醒,这种民意的改变,不正是三年前香港“反送中运动”的翻版吗?不少香港人以“回力镖”形容今次上海的情况,讽刺的是,今天政权同样以“外国势力渗透”来指责反抗的人民,为自己的暴行开脱。且看这粒“愤怒的种子”日后能否遍地开花。

颜宝刚:完美“封”暴
2022-04-26

来届政权已表明,国家安全是最重要的处理事项,目前单是《国安法》及重启殖民地年代的煽动罪,已经令整个公民社会瓦解,独立的新闻媒体几乎完全消灭。一旦日后政权完成廿三条立法、假新闻法以及网络安全法,结合正在推行的电话实名制,一套能达成完美“封”暴的工具已经完全在手,关键只是出手时机。

颜宝刚:假的,真不了
2022-04-19

长期从事内地经济分析或媒体报道的朋友,都会知道这个《紧急通知》殊不寻常,因为内地经济数据充斥水分,已经是公开秘密,否则总理李克强不会自行寻找另类经济指标做参考。他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时,不相信由GDP来评价经济发展状况,而透过三个指标来追踪经济动向: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之后经济学界统称为“克强指数”。

【财经拆局】由睡地板的银行家到寿终正寝的全球化
2022-04-05

最近几天,无数在上海上市的公司发表声明,通知投资者他们将关闭该地区的工厂,连特斯拉亦证实无法在周一恢复上海厂房的电动汽车生产。本来按计划,到4月1日,本应在浦东解除封锁,改为第二阶段在西部社区实施。但上海病例持续激增,这使得围封变成无了期,商业和日常生活将在未来几天恢复正常的想法,成为奢望。

颜宝刚:该走的那时…创新高的移民人数
2022-03-08

第五波疫情下,移民人数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与去年七、八月暑假期间机场长长人龙比较,疫情关系新一波移民潮没有上几波的伤感离别画面,但实际人数早已过之无不及。入境处每日有提供出入境数据,但未有累积统计,幸好有独立评论员David Webb作出整理资料,我们可以更...

恒大债务危机的“溢出效应”和教训(图集)
2021-10-07

正如《经济学人》提出,事件最大的连锁风险效应不在恒大本身,而是源于习*近*平提出的重塑经济模式所带来的不明朗,以及对外资投资中国市场带来的根本性改变。金融管理机构“景顺”一项最新调查显示,12%的投资机构预计将减少中国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这一比例是2019年上一次调查时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