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孙立平
孙立平:人人都想当人上人的畸形社会
2019-06-28

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广告,尤其是房地产广告,就发现都是这样的词儿,什么帝景、王府、豪宅、尊贵、至尊等等,都是这样的。衡量小孩成功往往按照高考来衡量,好像只要你考不上北大清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失败。所以考上最好的大学、挣到最多的钱、住到最好的房子里、开上最好的汽车,然后受到社会的高度羡慕和尊重,就成了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孙立平:整个世界可能都忽视了这个信号
2019-05-24

特朗普无论是在执政之后,还是在进行大选的时候,都经常把矛头对准政治正确。他非常明确地说,我拒绝政治正确。而且他把拒绝政治正确和使得美国再次伟大直接联系在一起。在奥兰多枪击事件发生之后,他说,我拒绝政治正确,我只做正确的事情,我想把事情变得简单一点,我想让美国变得再次伟大。非常可惜的是,整个世界可以说在当时都没有真正理解他这些言论的意义。甚至就是在今天,我们都忽略了这些信号。

孙立平: 2019年三大陷阱
2019-01-14

【导语】2019年1月5日,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在2019中国ThinkBig新年论坛上做了题为《2019,是对2018做出反应的一年,并决定着2020年之后的走向》的演讲。特此刊发演讲实录,以飨读者。

孙立平:2018年是出题,2019年是答题
2019-01-06

——再谈2019年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选择的重要性在去年年末的几个论坛上,在展望2019年的时候,我多次谈论过不确定性的问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此之前,曾经有论坛的主办者向我提出,能不能用关键词的方式,来回顾2018年并展望2019年。于是,我想了两...

孙立平:以理性在撕裂中寻找弥合的路径
2018-12-23

最近的一个消息是:美国民主党众议院领袖,也是特朗普主要的政治对手之一的佩洛西,在回答反特朗普最重要的媒体之一的CNN记者提问时说:媒体要更多关注政治家们需要做的事,关注美国人民的需求,而不是早中晚都在反总统。对美国政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佩洛西的这个表态,...

孙立平:回望2015 如果没有房地产去库存 没有棚改货币化(图)
2018-11-16

今年以来,我脑子里最近经常浮现一句话,叫回望2015。说得更具体一点,叫做:回望2015:假如没有房地产去库存,没有棚改货币化。

沉重的真实:四大“寄生兽”吞噬了中国经济…(图)
2018-10-05

去年12月,我曾经写过一篇长微博,题目是:疏通中间,打开两侧。这篇短文指出,无论从需求侧还是供给侧看,当然都存在问题。但根本的症结是在两侧的中间。现在则可以更明确地说,这个中间的症结,就是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寄生性。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恢复不了活力。 ...

孙立平:现在60左右的人 如果能熬20年 也许就能熬50年(图)
2018-08-31

我们知道,中产阶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多次讲,现在是中国消费升级从而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消费升级主体的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实际上已经处于枯竭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产阶层的未来会如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清华教授孙立平:看起来光鲜的中产阶层 其实非常脆弱(图)
2018-08-29

这是朋友传过来的一个帖子,让我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我之所以将其作为一个故事,是因为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情的真伪。但之所以要谈谈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因为它合乎逻辑,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按照逻辑是可能存在的,只不过会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而已。 对于其中最后一句话...

孙立平:经济危机 富人损失最大 穷人冲击最强烈(图)
2018-08-01

中国经济下行中常见的一景 【这样的文章居然也不能正常发送。请审查者看清楚,这里说的都是历史上、历史上,与今天无关,无关,一点关系也没有。同时也请那些总是说孙老师您多发文字的少发音频的网友不要再说了】 从历史上看,经济危机是利益关系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孙立平:普通人生活中的大萧条——重读《光荣与梦想》(1 )(图)
2018-07-25

记得在大学读书时就曾被这本书所吸引,而在今天重读这本书,又自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光荣与梦想》被称为一部"美国断代史",它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的水门事件40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他描写的是历史性的大事件,但其着笔之处却细致入微。

孙立平:世界处在巨变中 国家间竞争的最大悬念
2018-06-26

国家间的竞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和性质?可供参考的三种模式是:贸易冲突、冷战、大国竞争。但这三种模式都是从历史上概括出来的,都是已经经历过的。这次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冲突首先会表现在贸易或经济的层面。其中关键的问题,是贸易和经济的冲突会不会演化为类冷战、准冷战或新冷战?关键的问题是意识形态与体制的因素。

孙立平:从足球的两种踢法说到厕所的两种建法 (图)
2018-06-19

那是一种机械的运转,那是一种连木马都无法驻足的程序。几乎每个球员脸上都看不到表情,每一个球员似乎都是精密机床加工出来的部件。它靠的不是哪个球员的天赋或出类拔萃的技术,靠的是严丝合缝的整体的运转。所以,正如有人说的,德国队虽然是公认的欧洲第一强队,却鲜有球员夺得世界足球先生。离了谁都同样地转,只有整体的力量是不变的。但这种整体性,确实可以造就一种可怕的力量。

孙立平:说说林同学的错读及道歉(组图)
2018-05-11

在我们现在的大学校长中,以理工科出身的学者专家为多。特别是在重点大学中,大多要求校长是院士。但其实我们知道,学术有专攻的科学家,并不一定适合做校长。因为学术需要专注,从相反的方向看,就是在其他方面的知识越是有限。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是专家吗?不是,他是教育家。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教育家做大学校长说不定更合适一些。

孙立平:守规矩活不下去 行贿又犯法 (组图)
2018-05-04

在现实中,这两种非制度化生存往往是区别不开的。比如,一个民营企业要在银行贷一笔款。假设从项目本身来说,这个贷款风险很小,银行是应该贷给他的。但在现实中,要真正贷到这笔款,有时候又需要向银行的有关人员行贿。在这种情况下,行贿的行为是趋利还是避害?从本应该按正常程序就应该得到贷款的角度说,这是一种避害,即避开了应得到贷款而得不到的害。但相对那些应该得到贷款的企业和项目得不到贷款而言,这又具有趋利的含义。

孙立平:如何认识当今的世界——三个可供参照的认识框架 (图)
2018-04-16

有人怀疑,在如今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思维中,是否闪现着凯南的思想幽灵。美国在世界上收缩,坚持美国优先,就是明显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应该提防的就是陷入冷战陷阱,回到闭关锁国状态,哪怕是现实中有这样的逼迫因素。换句话说,谁能够将自己的事情做好,谁能够获得人们更多的道义上的认同,谁就将是最后的胜者。

孙立平:世界上在发生什么----四个有意思的提法(图)
2018-04-10

在我那篇被删掉的《贸易战:只说三点看法》一文中,我第一句话就是:贸易战是美国战略思维发生变化的产物。现在看来,那句话虽然不能说不准确,但其实意义也不大。因此删就删了吧。 这句话如果让我现在重新表述的话,应该这样说:中美贸易摩擦----世界秩序重构的一部...

孙立平:班农主义是理解美国战略思想变动脉络的一把钥匙(图)
2018-04-10

【班农东京的一席演讲(链接),国内有人就说,这让你见识什么叫真正的战略眼光。这话也许有溢美之词,但了解班农的思想,对我们理解美国战略思想转变的脉络是有帮助的。同时说明一下,这篇文章昨天发完之后就删了,是我自己删的,因为编排有问题。特此说明,抱歉抱歉】 ...

孙立平:大萧条中的美国为什么没有走向法西斯主义?
2018-03-30

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变革是一种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骨子里对自由的热爱,使美国人哪怕在最坏的情况下都没有丧失最后的清醒,没有丧失对失去自由所带来的恶果的警惕,这一点值得历史铭记。

一针见血 清华教授孙立平被封杀:贸易战只说三点(图)
2018-03-26

1、贸易战是美国战略思维发生变化的产物,而国内的不明智的言行起了触发的作用。2、中国打不起,没法打。3、对企业的影响,让步后对外开放的影响大于贸易战本身。

孙立平:我们正在面对以前时代没有面对过的
2018-03-19

把他本国中的一部分人,尤其是蓝领和部分中产阶层甩了出去。这就是美国所谓社会断裂的真正含义,而这种情况是不久前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人们对所谓建制派的怒火,对特朗普的支持很多就是来自这里。而特朗普竞选中的许多主张,以及就任以来所做的种种努力,尤其是重振制造业,鼓励制造业资本回归美国本土,甚至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可以视之为修复这种机制所做的努力。

孙立平:把人留住 把钱留住 别的然后再说(图)
2018-03-15

(公有领域 Pixabay) 看到一篇文章:《精英们为何一心要移民离去》。文章中的有些内容也许有不妥之处(哪篇文章没有不妥之处?),但所提出的问题,还是令我想了很长时间。 文章开头就说:许多国家的驻华使馆门口,中国的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排长队等待签证。其...

孙立平:为缤纷的世界变局捋一条线索
2018-03-14

1998年鲍曼就说过一句很有预见性的话:对某些人而言,全球化是幸福的源泉;对另一些人来说,全球化是悲惨的祸根。这一点,在他说完这句话之后的这20年间,被不断地证实着。第二,人们更没有想到,在全球化过程中,像中国这样的大体量而体制又是迥然不同的国家,成了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并对在全球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孙立平:过年 在我们的心灵中已无处安放 (组图)
2018-02-27

在过去的年代,那时候人们不是没有窘迫,不是没有挫折,不是没有不如意,但春节的年味驱散了这一切。去他娘的,没有比过年更重要的,天大的事,过完年再说。于是,人们放松,人们快乐,人们沉浸在可以忘掉一切不快的节日的氛围中。

孙立平:运动 运动 运动 (图)
2018-02-13

我不禁想起在2015年股灾时我说的一个比喻:一个有点怕你,但心不甘情不愿的人给你开车。你说怎么开吧。你说快点吧,不然要迟到了。好,你想快点是吧?那就一脚油门到底。这时你觉得开的太快了,说别太快,别出事。好,害怕了是吧?想慢点是吧?那就一脚刹车到底。应当说,这是运动式的通常做法。在这些做法中,包含着运动式治理的一些最基本的密码。

孙立平:房产税有可能毁掉中国经济的未来
2017-12-24

现在政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应当是继续加大从居民手中抽取财富的力度,而是要还富于民,提高居民的收入,保护居民给的财富。任何加大抽取力度的行为对今后的消极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孙立平:通往荒谬的梯子是如何搭造起来的
2017-12-22

如果换个思路呢?认为这样的产量不可能的人,实际上固守的是1公斤=1000克、1市斤=500克这样陈旧的换算关系,但如果我们把1市斤定义为5克呢?你再重新算算,可能不可能?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将私人司机定义为出租司机,将凡是坐过出租车的都定义为拥有私人司机。这没有说不通的吧?不就是个定义的问题吗?那么,我们现在宣布我国有10亿人拥有私人司机,你觉得不对吗?

清华教授孙立平:极权主义的诱惑与免予恐惧的自由
2017-09-27

“等待枪决是一个折磨了我一辈子的主题。”晚年的肖斯塔科维奇向年轻的友人伏尔科夫讲述往事时,忽然沉默良久,然后如是说。伏尔科夫同情的看着这位苏联最负盛名的音乐家,那是一张满是孩子气的脸,圆圆的镜片,蓬松的头发,总是尴尬和手足无措的神情,谨慎得几乎称得上畏惧的眼睛,这张面孔是如此意味深长,一个时代对一颗灵魂所能造成的痛苦挤压,在这张脸上纤毫毕现。

清华教授孙立平:关于那个女孩 关于那次碾压 (图)
2017-08-11

多少年来,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如果你伸出了这把手,说不定会惹上麻烦,甚至惹上大麻烦。说得难听一点,如果被轧的不是小悦悦,如果是一条狗,说不定这18个人中都有可能有人会伸一把手,但是是人他不敢。这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他就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这你可以说是一个个人的问题,道德的问题,但如果他经过一番挣扎,他没伸一把手,他不不敢伸这把手,这就不是一个个人道德的问题,是社会出了问题。

社会阶层是在固化还是在重新洗牌?
2017-07-10

当前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与萧条,很多人说过了;一些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房价的火爆,也有人说过了。但有一个问题似乎还没有人系统讨论过,这就是,在这寒流与热浪双重激荡下,中国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换言之,在这种激荡下,不...

孙立平:中国当前困境与转型 中产阶级或许还要遭次洗劫
2016-04-04

但是这一次好像有点不一样。这一次有点像在沙漠和戈壁上开车,前面的路都是很明确的。但是走着走着,路没有了,前面是个沙丘。车辙按照不同的方向走,有深有浅,最后哪条路能走通?我们现在可能就不知道。

孙立平揭权贵是改革最大阻力 曝王岐山一隐秘背景 图 被删原文
2016-03-29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个著名的“改革四君 子”,即翁永曦、王岐山、黄江南、朱嘉明。他们是4个30左右岁的年轻人。他们研究倡导改革,提出政策建议,在政策研究乃至决策圈里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名声 和影响力。

孙立平:共识已经不可能
2015-10-29

问:最近的局势好像有点扑朔迷离。最直接的,网上的对立越来越明显,气氛也越来越火爆。甚至共青团好像在整体加入这场混战。这个问题怎么看?答:首先说明一点,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社会越来越情绪化,并在情绪化的氛围中对立和分裂进一步加深,绝不是好事情。导致这种趋势...

孙立平:脑残是如何发生的?图
2015-05-28

但我觉得最具奥妙的是第三种,即控制你想问题时所用的资源。加框架是需要资源的,没有资源怎么加?当你用来进行思考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时候,只能集中在一根筋上。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搞的移风易俗,斗私批修等是为了什么,就是净化你想问题时的资源。当然,最重要的是信息的控制。有什么米就只能做什么饭了。

孙立平: 下半年中国政局将有重大变化
2015-03-20

如果是这样的话,改革只有很窄的路可走,而且充满陷阱。前一段时间,我就在讲两个陷阱,左陷极权,右陷权贵。为了压制住权贵集团,很容易走到极权的路子上去。但如果权贵占了上风,很可能又是一场对社会和民众财富进行掠夺的战争。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堪设想。

孙立平:未来的30年,充满着不确定性
2015-03-09

过去30多年,我们要改革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几十年所形成的一个旧体制,经过30多年的改革,这个旧体制实际上还没有改完,新的、所谓的稳定的“过渡体制”又产生了,所以下一轮改革,要面对的其实是两个体制。没改完的旧体制,再加上新情况,就出现了新弊端——经过30多年的演练,新的权贵阶层和市场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孙立平:辽宁日报公开信的事情奇怪得不可小看
2014-11-19

辽宁日报公开信的事情真的不可小看。我看到的是网络版,不知是否有误。该信的署名是本报编辑部。我们知道,辽宁日报是辽宁省委机关报。以罕有的本报编辑部名义发出的东西,可以理解为辽宁省委对全国高校教师的要求。一个地方党委对全国高校教师发号司令,不觉得奇怪吗?印象中...

语出惊人 孙立平微博讨论本轮改革(实录全文)
2014-07-28

权贵的力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这种力量不仅是他们对权力的拥有,不仅仅是在于资源的掌控,更在于他们这些年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八九绝不仅仅是改革的挫折,而是历史的逆转。邓开启了改革,也葬送了改革,更造就了改革不可能的进程。甚至他南巡开始改革的每一步成就,都在加固这种逻辑。

孙立平:美国唯一的皇帝与海螺共和国 林肯安置御林军 图
2014-03-30

皇帝诺顿的游戏更玩到了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事情上。1859年10月12日,他发布诏书,以腐败盛行、当今政府不能保护公民生命财产为由,宣布解散美国国会,并再次命令各方代表到旧金山音乐大厅共商国事。当然国会仍然是抗旨在华盛顿开会。在内战爆发后,诺顿一世向林肯总统表示他愿意派御林军援助联邦政府,林肯礼貌而又幽默地答复说,将把他及其队伍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

习“国师”孙立平针针见血 :伪改革掠夺民膏 除弊先清理维稳
2014-03-13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真正意义上的的改革已经陷入停滞状态,而旨在掠夺民脂民膏的伪改革却层出不穷。这时的改革实际上已经开始成为财富掠夺的战争。于是,社会中贪腐横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各种社会乱象迭出。既得利益集团或权贵集团对改革的威胁,也许是在改革启动之后。即在改革启动之后,他不但不反对改革,甚至改的比你还积极,然后通过将改革措施扭曲变形,将改革变成一种财富掠夺的战争。

孙立平:东莞事件也许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
2014-02-15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不仅仅是以前人们常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由这种力量推动的不同于官方发起的改革过程的社会转型过程……人们所要表达的与其说是对弱者的同情,不如说是对公权力的反感;与其说是掉进道德的陷阱,不如说是被挤到粪坑里后所进行“草泥马”式的反抗。即政府还是原来的政府,而老百姓已经不是原来的老百姓。社会已经明显地变了。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大陆正在加速走向社会溃败
2010-07-31

1.我们是不是焦虑错了问题?现在人们都在关心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等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关心,是担心发生大的社会动荡。但事实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   2.社会动荡是指严重的社会冲突会威胁政权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