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被抓 中共宰猪模式开始国内新闻|大陆新闻解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释永信被抓 中共宰猪模式开始
作者: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出事”引发舆论震动。表面上看,是因他私生活混乱,早年曾被爆出拥有情妇、私生子,被讥为“佛门CEO”,但真正的问题远不止于此。这一次的“整肃”,更像是一场早有预谋、围绕巨额宗教资产展开的系统性“经济捕杀”。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出事”引发舆论震动。表面上看,是因他私生活混乱,早年曾被爆出拥有情妇、私生子,被讥为“佛门CEO”,但真正的问题远不止于此。这一次的“整肃”,更像是一场早有预谋、围绕巨额宗教资产展开的系统性“经济捕杀”。

释永信风波背后,是中共财政崩盘的前奏

2024年底,中国地方债总额已突破40万亿元,财政部疲于发债“借新还旧”,多个省份出现公务员减薪、退休金延迟、医保基金枯竭等危机。2025年初起,多个地方政府甚至承认“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资金捉襟见肘,部分公务体系接近瘫痪。

这种情况下,过去多年未受直接监管的宗教场所,尤其是掌控巨额现金流的寺庙、道观,成为体制“搜刮”目标。而释永信掌控的少林寺,资产之大、影响之广,无疑是头号猎物。

少林寺,不只是寺庙,是庞大的商业帝国

据《南方人物周刊》与2015年前后多家媒体披露,释永信直接或间接控制数十家公司,投资横跨酒店、旅游、影视、健康管理、武术培训等行业。少林寺仅“少林”二字的商标估值就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年香火、门票、演出收入合计超过亿元。更有报道称,他计划在澳大利亚兴建“少林文化中心”,实则为海外高端地产项目。

一名寺庙主持所掌控的资产,甚至超过中国多个县级财政总收入(部分县每年不足3亿人民币),长期处于“体制之外”,怎可能不引起中共注意?

中共惯技:从“风流”起手,实为“资产清理”

十年前有关释永信私德的爆料曾闹得满城风雨,却毫无结果;为何今天旧事重提,就突然“出事”?答案可能并不复杂——财政压力已逼近极限,必须“找钱”,而宗教界正是新一轮“搜刮模式”的开端。

早在2022年,中共宗教事务部门就下发内部通知,要求佛道教资产全面登记、财务统一监管,并提出“宗教中国化”口号,这些举措为今天的“集中整顿”早早埋下伏笔。

从“养猪”到“宰猪”:中共体制的财富利用逻辑

释永信不过是马云许家印范冰冰之后又一个落入“宰猪模式”的知名人物。这个模式早已成熟:

养猪阶段:允许你迅速积累财富,制造“繁荣假象”;

控猪阶段:当你财富积累过大,可能影响体制话语权时,开始打压、整改;

宰猪阶段:当体制缺钱或你不再听话,直接查封清算、公开整肃。

马云2019年还风光无限,一场演讲就开启“消失”状态;恒大许家印曾是“红顶富豪”,如今资产被查、行踪受限;而释永信,作为能登上全国两会、会见各国元首的“明星和尚”,如今也成了“被清理”的对象。

宗教界,成为中共搜刮最后的口袋之一

这是宗教问题吗?不是。这是体制对“非我族类”的经济整肃。

从灵隐寺到五台山、九华山,各大名寺早已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有的主持是旅游集团董事长,有的参与地产开发。这些“佛门高僧”本质上是控制现金流与资产的“地方资本家”,自然会被中共系统锁定。

你可以信佛,但你不能有太多钱,更不能有脱离体制掌控的财富网络。释永信的“落马”并非个案,而是整场宗教资产清查行动的第一枪。

中共体制下,“先富后宰”从来不是新事物

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话语,在中共内部的真正逻辑是:“先富可以,但听话更重要”。富到一定程度,你若想脱离体制、不交保护费,那就轮到你上断头台。

当财政走到尽头、民企被榨干、土地财政枯竭、房地产泡沫破裂,下一阶段就必然轮到那些拥有庞大“隐性资产”的“灰色口袋”。宗教,就是新的口袋。

“和尚CEO”的时代终结,中共开启“翻箱倒柜”模式

释永信,这位住五星饭店、办海外地产、年入数亿的“佛门掌门”,如今成了“祭旗之人”。但更大的信号是:中共体制对宗教界的全面整顿与经济重分配已经开启。这不仅仅是一个高僧的陨落,而是整个宗教界资本版图被重写的开始。

下一个会是谁?灵隐寺?普陀山?还是更多“和尚董事长”?当财政走入寒冬,每一个“香火鼎盛”的庙宇,都可能成为猎物。而你是否听话、是否愿意交出资产,将决定你是暂时被留,还是成为“开刀示众”的下一个名字。

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冬琪

来源:阿波罗网李冬琪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