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2025年,中国经济站上深度调整的十字路口。曾被誉为“王牌”的房地产,如今成了最大的“负资产”。短短两个月内,包括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鹏、西子电梯刘文超、浙江店头沈康明、广州亮家居曾玉洲四名地产相关企业家接连跳楼,震动社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向松祚形容这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相关产业如灯具、电器、玻璃等将遭“连环雷”。
向松祚在2025年5月指出,房地产总市值高峰曾达400-500万亿人民币,如今泡沫破裂,市值将腰斩,调整期恐需3-5年,甚至重演日本“失去的20年”。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则在7月指出,房地产崩盘摧毁中产与富人财富。2025年胡润报告显示,600万资产家庭跌破513万户,千万家庭减少0.8%(1.7万户),亿万家庭缩水1.7%(2200户),3000万美元以上家庭减2.3%(2000户)。中植系暴雷波及15万高净值人群,个别损失数十亿;鼎益丰涉及50多万人、亏损上千亿。
人口红利消失与年轻人“接盘能力”不足,令市场结构性转向。付鹏称,网约车司机激增至2000万,反映中产返贫潮。“以时间换空间”的旧法救市失效。2024年5月推出的救市措施收效甚微,因居民、企业和地方债务已近极限。
消费不足是经济“负循环”根源。向松祚指出,工资、股市、房产三大收入来源全线下滑。付鹏补充,中产下沉至低收入职业,需求萎缩,制度分配不公加剧贫富差距。企业销售下降→投资缩减→就业减少→消费更萎缩,形成闭环。
产能过剩亦致内卷恶化。向松祚称,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陷“毛利压缩+通缩”泥潭。付鹏批评,过去“低端制造”透支扩张,现今债压高筑,地方政府难再借地融资。
两人均以日本为镜。向称中国恐复制日本地产泡沫崩溃后的资产负债衰退;付鹏指,日本微复苏因结构代谢及利率调整,但仍难与中国现实相比。他警告澳洲与纽西兰经济单一、房产滞胀、中国需警惕步其后尘。
政策层面,向松祚呼吁“超常规财政”,拿出几万亿推行从幼儿园到大学免费教育、健全社保医保体系,以提振消费。付鹏批评“唱衰经济即不爱国”的环境扭曲政策判断。他指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虽方向对,但执行不力,难止楼市下滑。
债务问题方面,向主张打破传统思维,主权国家可借债改善民生而非继续砸入基建;付鹏则提醒财政扩张可能引发汇率贬值与资本外流,陷入新兴市场“加息或崩溃”的两难。
向松祚预计房价短期难止跌;付鹏称房地产需求基础已消失。他建议投资者远离房市,转向如日元升值的确定性金融资产。面对深层危机,两人都强调解决分配不公与社保制度,才是打破负循环、重建经济信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