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缺陷:中共一贯背信弃义☀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对比 > 正文
制度缺陷:中共一贯背信弃义
作者:

中共不仅有违反国际协议的不良记录,而且它一贯如此,从不悔改。(AFP)

(英文..;专栏作家Tamuz Itai撰文/信宇编译)

2025年初,美国和中国签署了一项被誉为突破性的协议:一项新的贸易协议,暂时放宽关税,暂时恢复稳定。那次签订的中美《日内瓦协议》(Geneva Accord)迅速成为全球市场的头条新闻。但在平静的表面之下,一个问题却在萦绕,在官员中悄无声息,而在怀疑论者中声势浩大。

这个问题就是:在中共政府违反协议之前,这个协议究竟还能持续多久?

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悲观的怀疑。无数次的经验教训令我们无法对中共的承诺抱有信心。

众所周知,中共不仅有违反国际协议的不良记录,而且它一贯如此,从不悔改。

众目睽睽之下的隐藏模式

中共已经形成了一种可以循环重复的万能模式:在压力下签署协议,一旦影响力发生变化就违反协议,然后否认任何错误行为,同时指责对方。这种循环,在贸易、外交、科技、学术和安全等多个领域上演。结果不仅仅是违背承诺,而且构成结构性风险。

回想一下,2001年中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场景。当时西方领导人将其视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作为对市场准入的回报,中共承诺停止产业补贴,开放行业竞争,并遵循透明的国际贸易惯例。

然而,中共的行动却与它的承诺背道而驰。中共强化了其指令性经济。国有企业继续享受补贴。关税壁垒被官僚主义障碍所取代。在稀土等行业,中共政府战略性地限制出口,同时要求外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并交出关键技术。

当中共因为这种稀土限制面临世贸组织的第一次重大挑战时,它输了。但同时它也明白了:违反规则的宽限期很长,代价也很小。

第一阶段的幻觉

让我们快进到2020年。在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时任川普政府与中共签署了所谓的第一阶段协议。该协议要求中共政府大幅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保护知识产权,遏制强制技术转让。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模式。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数据,中共未能履行其采购承诺,涉及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工业间谍活动仍在继续。美国公司仍然发现自己被迫与中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从而让中国同行获得了专有技术的内部信息。

即使美国官员发布了记录中共机构不合规行为的报告,中共政府的官方立场依然未变:一切正常,任何问题都是华盛顿的错。

延伸到欧洲和亚洲:不只是美国的问题

中共的这种模式不会因为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无论对待哪一个洲,都是同样的伎俩。

2020年,欧盟和中共经过多年谈判后,达成了《全面投资协议》(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然而协议墨迹还未干,中共就对批评其残忍虐待维吾尔人的欧洲立法者实施了制裁。欧洲议会因此冻结了对协议的批准,协议至今仍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在东南亚,中共二十多年来一直承诺,要与东盟(ASEAN)国家敲定《南海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然而,在同一时期,北京却在人工岛屿上进行军事化建设,并扩张其海洋主权声索,损害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利益——这一切都是在所谓的“谈判”期间进行的。

对于该地区的小国来说,与中共签署的双边谅解备忘录已成为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表面上承诺基础建设或贸易,实际上则换取政治噤声与经济依附。

贸易之外:非经济类的违约

中共的选择性履约还延伸到了科学、文化和安全等领域。

2015年,中共同意不为商业利益而进行国家支持的网络盗窃。然而不到一年,美国情报机构就报告称,中共的黑客行动已经全面卷土重来,目标包括美国公司和国防承包商。

在学术界,中共政府在海外创办了孔子学院,承诺推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但实际上,它们成了箝制言论与实施监控的工具,最终导致全球各国相继关闭了数十所孔子学院

而中共对待香港就是最明目张胆的违约行为。1984年与英国签订的条约承诺,在50年内实行“一国两制”。2020年通过的一项法律使这个承诺化为乌有,将异议定为刑事犯罪,提前十几年结束了香港的自治。

这些并非偶然事件。它们反映了中共的一种世界观,即协议是用于发挥战术优势的工具,而不是相互尊重的具有约束力的框架。

作为拖延战术的交易

伊斯兰世界有一个术语,叫作hudna,即“战术性停火”,其目的不是结束冲突,而是为日后的进攻重整旗鼓。中共的外交策略与这个逻辑不谋而合。

需要明确的是:中共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行为体,并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席位,拥有一票否决权。但是,当一个政权不断签署协议,只是为了争取时间、操纵头条新闻或瓦解盟友关系时,它的行为更像是一股叛逆力量,而非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合作伙伴。

这就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国际社会一直把这些协议当作是善意达成的呢?

真正的风险不是协议破裂,而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中美新贸易协议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它可能失败,而是失败后会发生什么。

因为下一次中共限制稀土出口,或限制对电动汽车和导弹系统至关重要的磁铁的流通,将不会是一场外交危机。这将是一次供应链冲击。如果美国还没有进行多元化、再制造或与值得信赖的盟国合作建立健康的供应机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这就是中共毁约行为与一般争端的根本差异:其风险不是理论上的,而是具体的、经济上的,且迫在眉睫。

华盛顿能适应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次会有所不同,因为美国的领导力不同了。川普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将对中共政权更加强硬、更好地监控和更快地报复。

但中共不需要你天真。它只需要你过于自信。

即使是有谈判筹码的强势领导人,也要面对擅长拖延、混淆视听和通过非官方渠道进行报复的党国体制。当违规行为显露出来时,损害已经造成,而责任往往已经被成功转移。

现在需要做什么?

美国现在必须为不可避免的情况做好计划,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释放善意或展示实力。需要假定协议迟早会被破坏,并立即采取紧急行动。

这就意味着:

•建设稀土、半导体和制药领域的国内生产能力。

•建立具有实际惩罚措施的自动执行机制。

•通过联盟供应链,特别是与印度、澳大利亚、日本和欧盟的供应链,建立有效的供应机制。

•建立贸易流和合规指标的公共可见度。中共总是害怕自己的错误行为被公开曝光。

简而言之,做好中共会违约的心理准备,并且不让这种违约影响到美国。

结论:新的协议是考验,而非胜利

诚然,这份最新的中美贸易协议还不是外交的胜利。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它是对华盛顿是否最终学会了游戏规则的一次考验。

因为在任何谈判中,真正的问题不仅仅是纸上写的是什么。而是你要与谁签约,以及他们之前每次都做了什么。

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现在,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作者简介:

塔姆兹‧以提埃(Tamuz Itai)是一名新闻记者和专栏作家,现居以色列特拉维夫(Tel Aviv)。

原文:Broken by Design: Why the CCP Never Keeps Its Deals—and Why This One Won’t Be Different刊登于英文《..;时报》。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