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北京办公室的外墙。(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下滑,曾经不差钱的大厂们,也开始精简架构、降本增效了。京东、阿里和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纷纷解散“品牌部”,将其职能并入市场部和公关部。专业研究报告指出,经济寒冬下生存最重要,过去两年,近8成中国企业实施了组织变革,近5成精简了提供支持服务的后台。
头部企业纷纷精简架构
360董事长周鸿祎近期发视频称,“我准备干掉360整个市场部,这样一年可以给公司省下几千万元”,并称其“效率太低”,不如把资源投入产品研发。
京东此前也开始精简架构,撤销集团品牌部,其职能与人员将并入市场营销部下的平台营销部。理由是精简架构、提高服务业务效率。
事实上,近几年来头部企业纷纷实施组织架构精简,撤销品牌部是其中典型案例。多数企业并非完全“撤销品牌职能”,而是将其分散或重组,例如整合到市场部、用户运营部或增长团队,根据公开资料:
•新东方(2022年):缩减品牌团队规模,将资源转向直播电商等新业务;
•阿里巴巴(2021年):撤销集团部(品牌部),将其职能拆分至各业务线;
•字节跳动(2020年):整合品牌市场部与增长部门,成立“增长营销中心”;
•滴滴出行(2019年):撤销独立品牌部,将品牌职能并入市场公关体系,等等。
•部分传统快消企业(如蒙牛、伊利):品牌部与数字化营销部门合并,成立“全域营销中心”。
据陆媒“36氪”日前报导,过去一年,头部互联网公司中的半壁江山:腾讯、阿里、字节、美团、百度、快手6家大厂,至少做了12次组织架构调整。
周鸿祎豪言背后是营收下滑、持续亏损
周鸿祎“干掉360整个市场部”的豪言背后,是企业营收下降、持续亏损的无奈之举。近日360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归属净利润亏损2.4亿元至3.2亿元。
近年来,“360”深陷营收下降和持续亏损的困境。2021年—2024年,“360”营收持续下滑,分别为108.86亿元、95.21亿元、90.55亿元及79.4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28%、12.54%、4.89%、12.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2亿元、-22.04亿元、-4.92亿元、-10.94亿元。
其实,周鸿祎早就拿市场部“开刀”了。一个360前市场部员工告诉“万棱镜”,他今年4月份被裁,“之前整个360市场部哄着周鸿祎,到最后背锅的还是市场部”。
网友“父拔插头人踢狗”则爆料称,“360已经裁了很多了……整个济南的安全部门就剩一名干技术的。”
经济寒冬下生存最重要企业近8成变革近5成精简后台
根据专业机构穆胜咨询的《2024中国企业平台型组织建设报告》,近两年(2023—2024年)选择进行组织变革的企业高达79.8%,其中,有48.9%的企业选择精简后台。数据也显示,采取精简中台行动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所谓前台:面向客户,提供直接的交互界面和功能;后台:面向内部管理和数据处理,提供支持服务;中台:则连接前台和后台,整合共享服务,提高效率。
就京东撤销品牌部,AIGG商业顾问指出,透过京东此番调整的显微镜,折射出的恰是商业世界从“做品牌”向“用品牌”的深层变革。
博主“刀客Doc”认为,品牌建设必须更紧密服务于增长。在新的架构下,品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包装部门,而成为市场运营的一部分,要服务于转化率、点击率、复购率等指标,成为增长漏斗中的一环。
“钛媒体”则发文分析,这预示了中后台转型趋势。中后台部门越做越大,越做越虚,越来越消耗企业的资源,但这些消耗的资源也变不成“弹药”,输送不到前台支持打仗。
经济寒冬中,这种消耗是老板不能容忍的,于是中后台职能部门的变革成为了必然选择。说到底,老板们不是介意中后台的规模太大,而是介意他们“没有打仗”。
差旅费也成了“开刀对象”
字节跳动、蚂蚁等互联网大厂不仅精简架构,也开始修改员工出差政策,严控员工差旅费。
社交媒体上多名网友披露,蚂蚁集团财保部门近期开始严查出差,杜绝职级16以下员工(相当于原P8以下)非必要出差,对于此前员工的酒店订单,追溯周期至少半年。在不确定性日渐增加的今天,“降本增效”是很多企业的共同选择,臃肿的差旅费成了“开刀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