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乌云笼罩下的上海陆家嘴高楼。(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周三(7月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美企在华投资意愿创下历史新低,企业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美中地缘竞争、关税压力、产能过剩等,整体营商信心正迅速下降。
该委员会的《2025中国商业环境调查》(PDF)于3月至5月间进行,共有130家公司受访。调查显示,美企虽未计划全面撤出中国,但在投资方面已明显趋于保守,近九成(88%)企业表示,他们对中国经济感到担忧。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史坦(Sean Stein)表示:“目前在中国的企业获利状况不如以往,但风险却不断上升,包含声誉风险、监管风险和政治风险。”
该委员会成立于1973年,总部位于华府,代表超过270家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会员包括中小型企业与跨国公司。
在华美企营商信心下滑
今年,仅48%的企业表示将在中国新增投资,远低于去年的80%。该委员会副主席沙利文(Kyle Sullivan)说,超过半数受访企业表示今年“完全没有”在中国新增投资的计划。
“这是史上最高比例,是我们以往从未见到的新情况。”沙利文说。
与此同时,有超过三分之一(34%)的受访企业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已经暂停或缩减了过去规划的在华投资,较去年的四分之一(26%)有所上升。
此外,27%的企业表示,他们已经或计划将部分业务迁出中国,相比之下2024年仅为19%。针对未来五年在华业务的前景,29%的企业持悲观态度,为该调查的历史新高。
地缘政治是最大营商风险
根据报告,今年美企在华面临的十大挑战中,有三项与地缘政治直接相关。其中,“中美关系”连续两年居首位,而“关税”则从去年的第八位攀升至第二位。
报告指出,自4月2日之后关税税率持续上升,加上双边谈判时断时续已动摇了企业信心,打乱了投资计划。
88%的企业表示,其业务已受到中美关系紧张的影响,较去年的79%进一步上升;另有68%的企业表示关税直接冲击其营运,制造业与科技企业受影响尤为明显,比例接近90%。
约40%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经历了销售损失、客户关系中断与商誉受损等问题。
报告指出,出口管制影响已从半导体产业扩展至更广泛领域。2025年有近半数企业表示因出口限制而失去订单,其中56%的订单流失至中国竞争对手。
史坦呼吁,华府的出口管制必须“非常精准”,因为一旦美企撤出市场,欧洲、日本或中国公司便会迅速填补空缺。
中国内部结构问题加剧
中国经济放缓与产能过剩,正进一步压缩美企获利空间。中国的产业政策、不平等的公共采购市场准入条件、跨境数据传输限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缓慢进展,都进一步加剧了美企的压力。
报告还警告,中国的产能过剩正快速蔓延。过去,产能过剩主要集中于上游制造业,如今已蔓延至消费品与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受其影响的企业比例从25%上升至42%。
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的影响尤为显着,受影响企业比例高达92%。
产能过剩正使中国的通缩压力加深。其中81%的受影响企业指出,其所处行业已出现价格下跌现象。
尽管中共当局承诺改善营商环境,但多项制度性挑战未见实质进展。报告显示,仅有10%的企业认为中共当局与国有企业的采购市场准入情况有所改善,33%认为恶化,高于去年的27%;其余58%认为无明显改善。
知识产权保护仍列为十大挑战之一。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担忧,大多数企业认为今年整体的知识产权环境与去年相比,未见明显改善。
报告引述官方数据指出,尽管2024年中国GDP增长5%,但内需贡献率仅为45%,较前一年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