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网时方报道/2025年,中共国经济陷入债务、通缩、人口萎缩与外资撤离的四重危机,个人与家庭债务问题尤为严重,并与中共高层政策混乱和权斗相互交织。
2025年第一季度约有1.2亿人陷入30至90天的中度债务逾期,占全部贷款用户三分之一;另有4300万人逾期超90天,属重度逾期。评论员文昭指出,相比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信用卡重度逾期率6.8%、2015年希腊危机55%的水平,中共国债务风险已极具警示意义。
尽管居民储蓄在2024年创下56万亿元新高,但家庭总债务高达80多万亿元。储蓄分布极端不均,人均存款超10万元家庭仅占10%,超百万者不到0.1%,大多数属月光族。
家庭“现金短债比”普遍低于1,意味着一年内可动用收入与存款之和低于需还短期债务,存在偿付危机。中国失业保险替代率仅约20%,远低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失业家庭更陷困境。
房贷是家庭债务主力。中度逾期者多以信用卡维持房贷,最终形成恶性循环。4300万重度逾期者多已断供,1.2亿中度逾期者也濒临边缘。全国债务达455万亿元,仅利息支出即13.65万亿元,占GDP逾10%。即使GDP增长10%,债务比率仍难遏制。
外资持续撤离,唐青指出,大众关闭南京与上海安亭工厂即为缩影,比亚迪销量大增至210万辆、同比增长33%,严重挤压外资车企。吉普与广汽的合资企业已申请破产。
评论员唐青认为中共对外资采取“养套杀”策略:初期以准入优惠吸引,后要求技术转让,最终扶植本土反超。摩托罗拉、苹果、特斯拉皆遭反噬。
深圳、上海经济数据低迷:深圳工业增长仅3.5%,写字楼改菜市场、流浪者增多。上海虽公布GDP增长5.1%,但公寓空置、地铁乘客稀少,外来常住人口跌破千万。中产因高房贷与投资失败陷入入不敷出,餐饮服务业艰难求生。
中共“化债”方案实为“挪债”:以4万亿元再融资债券换取低息长期债,无法削减逾100万亿元地方债务根本问题。
文昭指出,中国缺乏个人破产制度,房地产在家庭资产中占比过高,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巨大。破产清理机制不健全,行政干预强,债务人维权困难。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出生率下降,房地产需求与资产价值双跌,银行追加抵押要求频现,危机进一步加剧。
中央高层权斗频繁。唐青提及,丁薛祥主导的大湾区项目烂尾,马兴瑞被免职,何卫东“人间蒸发”,政策缺乏连贯性,市场信心崩塌。
外资撤离导致技术流失、岗位锐减,加剧结构性衰退。文昭与唐青呼吁,民众应避免新增债务、稳定现金流,摒弃高增长幻想,转向守成式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