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Swatch“眯眯眼”广告遭围攻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怪事!Swatch“眯眯眼”广告遭围攻—Swatch“眯眯眼”广告遭围攻 疑中共推波助澜

瑞士钟表品牌Swatch(斯沃琪)近日因一张模特摆出“眯眯眼”造型的广告,在中国社交平台掀起轩然大波。(网页截图)

瑞士钟表品牌Swatch(斯沃琪)近日因一张模特摆出“眯眯眼”造型的广告,在中国社交平台掀起轩然大波。许多消费者批评带有“种族歧视意味”,广告迅速被围攻。Swatch已将相关图片从中国官网撤下,并在微博致歉。评论人士认为,在中共长期“爱国主义教育”与舆论操控之下,部分网民反应激烈,甚至无法分辨正常文化表达与真正的歧视,这正是极权社会的典型症候。

据大陆媒体《第一财经》8月16日报导,Swatch广告中的模特造型在微博和小红书引发大量批评,消费者指责该品牌“在中国市场公然犯错”。《21世纪经济报道》亦提到,许多网民留言要求将Swatch“拉入黑名单”,并扬言“永不购买”。在短短数小时内,这股抵制声浪占据舆论场,情绪化的指责主导了讨论。

对此,贵州大学退休教授张龙仁(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陆这种群体式愤怒,并非单纯出于自发的民族情绪,而是长期灌输的结果。他说:“在大陆,从幼儿园开始就受到所谓爱国教育。教室墙上挂的是习*近*平照片,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唱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孩子就像树苗,如果你不断往里灌输中共价值观,他们长大后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也是一样,一提到反日、反美就立刻慷慨激昂。这完全是教育制度的产物。”

在抖音平台上,不少网民的留言充满敌意。有评论写道,“以前没买过Swatch,以后更不会买”。也有人将问题扩大到外资投资,声称“全球投资商要封杀此类辱华广告,不给资金流,要么整改,要么清零”。这些喊话不仅在微博、抖音流传,还被部分媒体转发,进一步推高了情绪。

现旅居海外的时事观察人士杨先生则认为,这类风波背后很可能有官方操作。他对大..;说:“表面上是维护民族尊严,实际上是煽动对外国文化的敌意,制造和西方价值观的对立。这次Swatch事件,我相信有‘官方背景’的舆情员在推波助澜,把一个广告事件炒作成政治议题。他们借机强调中共意识形态,暗示中(共)国和西方水火不容。”

杨先生还表示,中共通过“网络舆情控制员”操弄网民话语,是一种政治警告:“如果你亲西方,就会受到惩罚。所以你看到每次类似事件发生,总有人在叫嚣‘坚决抵制、滚出中国’,而且用词高度一致。这不是普通网民的自然反应。”

路透社报导,Swatch已在全球范围内移除相关广告,并在官方平台致歉称,“对造成冒犯深表遗憾。”

与此同时,少数网民对这种情绪化反应提出质疑。有评论写道:“国产货有几件让人满意的?奶粉、毒食品难道不是对国人更大的伤害?”也有人直言,把“眼睛小”视为“辱华”,不是自信,而是自卑的表现。

近几年,类似的争议时有发生,2021年,德国奔驰广告起用小眼睛模特,被炮轰“丑化中国人”;2021年底,中国食品企业“三只松鼠”的广告照也因模特眼睛小,被指“迎合西方审美”,女模特在社交平台喊冤,称“我天生眼睛小,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2023年,迪奥的彩妆广告中,亚裔模特以手指拉眼角,制造吊眼造型,再度被批“辱华”。2023年,苹果中国官网客服人员的宣传照,因为眼睛小、留着辫子,被质疑“丑化中国人”,相关话题冲上热搜。但事后被证实,该模特是美国印第安人。

浙江学者陆宁(化名)对此表示,这些案例显示,中共惯于借此制造民族主义狂欢,通过挑动情绪转移社会焦点。“中国经济下行、失业严重,但中共官方需要新的出口。每当国际品牌‘出错’,网民群情激愤,舆论就会被引向‘民族尊严’。这其实是当局最乐见的结果。”

杨先生认为,民族主义并没有真正增强中国社会的自信,反而使中国市场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外企不只要担心产品质量和价格,还要担心一个广告、一张照片是否会触碰所谓的‘民族神经’。这种风险迟早会吓退更多外资。”

张龙仁也强调,在中共强力操控舆论的背景下,国际品牌一旦卷入“辱华”争议,很难凭一句道歉平息风波。“随着控制收紧,未来这种事件还会不断发生。它反映的不是文化敏感,而是极权体制利用仇外情绪来维系统治。”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记者邢度采访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18/226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