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终将白忙一场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北京终将白忙一场—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分析

阿波罗网方寻报道/《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监管机构计划要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从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手中收购未出售的房屋,以协助消化中国总面积达4.08亿平方米(1.234亿坪)的过剩房屋。这些大型国企将获准动用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5月启动的3000亿元人民币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计划。此举不仅旨在加快清理过剩房屋,还能协助房地产开发商减轻财务负担。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减12%,创5年来最差表现。新建住房价格已停滞超过2年,7月房价年跌2.8%。中国前百大房企7月的新屋销售连续2个月年跌幅超过20%。此外,中国昔日的房地产巨擘恒大集团8月12日宣布,将于8月25日自香港交易所下市。

专家分析与资金问题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表示,北京当局此举意在通过消化部分过剩房屋拉抬房价,减缓房地产泡沫的崩溃速度。然而,他指出,3000亿元的资金不足以购买4.08亿平方米的过剩房屋,且无法保证国企和央企不会私吞或挪用这些资金。谢田认为,资金不足对市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最终可能导致资金流向贪官,而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过往政策效果不佳

早在202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总额1000亿元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允许7大国有银行在2023年底前向重庆、济南、郑州、长春、成都、福州、青岛、天津8个试点城市发放租赁住房购房贷款,用于地方政府购买卖不出去的房屋,以减少闲置房并扩大租赁住房供应。然而,截至2024年3月,相关贷款发放额仅20亿元,占比2%。202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启动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计划,但根据《彭博》8月初报道,该计划获批贷款占比不到6%,运行同样不顺利。

当前经济背景与前景

《彭博》报道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21年以来持续低迷,成为经济复苏的最大绊脚石。北京当局近期要求大型国企收购房地产开发商卖不掉的房屋,以消化过剩库存。然而,由于内需和就业市场持续疲软,专家认为此次救市举措效果可能不佳。在过去2年多时间里,中国已多次尝试通过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使用银行贷款购买闲置房,但均收效甚微。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方寻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18/226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