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中,往往以财富来划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于是,有钱人大多被称为上等人,没钱人就被贬为下等人。
其实这种划分非常狭隘,真正区分一个人是上等人还是下等人,应该是心胸、格局、智慧、善恶。
具体到为人处世上,会捧人的是上等人,会挤人的是中等人,会踩人的是下等人。
01
愚者互踩,智者互抬
越是低端、层次越低的人,就越是喜欢诋毁忌妒、相互拆台,因为我不好,我也不让你好。
他们见不得你过得幸福,一定要踩上一脚,以满足他们脆弱的虚荣心,这样的人,只会把路越走越窄。
这其实是人性里最阴暗最愚蠢的一面。
生活在一个远不如你的人群里,和生活在一个都比你厉害的人群里,显然后者才对你更有利,因为你永远都能借势,甚至被捎带着进步。
而很多人却宁可生活在一个都不如自己的人群里,宁可被连累,宁可被扯后腿,宁可互相踩挤,也不愿意看到身边人飞黄腾达。
《左传》中讲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人生在世,每个人之间相互连接,彼此依存。
聪明的人,彼此帮助,道路会越走越宽,而愚笨的人,互相拆台,路越走越窄,最终只会害到自己。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男子在路上捡到一个神灯,看见眼前出现神明,瞬间欣喜若狂,急忙向神明许愿。
神明却说道:“你说的愿望我都会满足,不过你的邻居会得到双倍。”
听到这句话,男子瞬间很沮丧,心想我若是得到一间房子,邻居就会得到两间,我若是拥有一个亿,他就会有两亿,不行,不能这样便宜了他。
于是,他急忙向神明说:“快,快弄瞎我一个眼睛吧。”
老话常说:“上等人帮人,中等人挤人,下等人踩人。”
愚蠢的人,高高筑起围墙,堵住别人前行的道路,却未曾想到也正是断掉自己的后路,最终深陷困局。
02
庸者谋事,智者谋局
《孙子兵法》讲:“庸者谋事,智者谋局。”
庸者只会把目光定格在一件事上,在他们眼中世界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
智者却能把单个的事件加上时间、空间的维度,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
当时朝廷却催促曾国藩不要盯着安庆打,让他先保全苏州、杭州这些财税之地。
然而,安庆是太平天国的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拿下安庆,湘军就能乘胜东下,直逼南京。
朝廷一心盯着财税,却忘记了安庆才是太平天国的命脉。
古人说:“欲做大事,先明大局。”
统筹全局,才能知道什么应该舍,什么应该争。过分注重一点,反而容易成为阻碍。
谋大事者必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迷失在细节里。
站在足够高的视角去审视自己,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
03
愚者善辩,智者寡言
《周易》有云:“吉人寡言语,躁人之辞多。”
一个人越是心浮气躁,越爱在言语上与人争个高下。
而一个人越成熟,就越沉默,越低调。
《墨子·墨子后语》中有一段对话。
禽子问曰:“多言有益乎?”
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蛤蟆和苍蝇,整天叫个不停,却没人想听它们的声音。
雄鸡平时沉默,只要清晨打鸣,便声震天下。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很多时候,沉默往往比喧嚣更有力量。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是怎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写道:“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人生在世,唯有学会沉默,才能守得住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