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中共高调纪念,并藉电影《南京照相馆》煽动仇日情绪引发各界批评,学者专家依据史料指出,中华民国才是抗战主力,其中三大真相,中共在淡化或不敢公开说。
《南京照相馆》情节被揭造假
中共近来藉电影《南京照相馆》营造民族情绪与政治氛围,影片上映仅11天便累积15.7亿元人民币票房。不过这部电影因造假引发各界批评。
电影的主旨讲述一名南京照相馆的学徒在1937年日军军官送洗的底片中发现屠杀、强奸与抢掠的影像,冒险保存下来并传送出去揭露日军暴行,这些照片在1946年成为审判日军战犯的证据。
影片宣称改编自真实事件,但影片情节被揭多处造假。自媒体《老王来了》盘点了《南京照相馆》的谎言与歪曲,认为该电影是基于造假,比如用照相馆学徒顶替真正冒死传送照片的英雄,抹黑中华民国国军高级抗日将领,抹黑国军主力,日军攻打南京城假镜头等等。
大陆公开报导显示,《南京照相馆》原型是当时南京一家叫上海照相馆的学徒罗瑾,他将收集的日军杀人的照片做成相册藏起来,后来因相册丢失回乡下避难。直到6年后的1946年8月,相册被另一个发现相册的人吴旋交给南京临时参议会,成为日军杀人铁证。在日本投降前,相馆学徒没有冒死把相册送出南京的举动。
图:南京安全区总干事、美国人乔治‧费奇
公开信息显示,在1938年真正冒死将日军在南京暴行影像秘密缝在大衣夹层里带出南京的是当时南京安全区总干事、美国人乔治‧费奇。相关影像之后引发国际震动,令日本人极度恐慌。
日本资深媒体人矢板明夫转引多名日本历史学者意见指出,“日军随军摄影师主要拍摄正面宣传影像,且自带冲洗设备,不会将可能涉及军事机密的底片交给当地照相馆处理。”
《老王来了》认为,要回顾和不忘的是真正的历史,不是歪曲的历史。《南京照相馆》歪曲历史,助长国人戾气。
影片上映后,中国网络涌现大量仇日留言,特别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网民批评中共“一代代愚弄人民”,并警告仇恨教育会扭曲下一代的历史观。
北美资深评论员唐靖远直言,中共利用伪造抗日功绩与煽动民族仇恨,以弥补政权合法性不足。
中共高调纪念抗战惹议:谁最有资格纪念?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中共此前公布,将会举行一连串活动,包括于9月3日举行大阅兵,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将发表讲话。
唐靖远表示,最有资格举办纪念活动的应该是中华民国,因为它是八年抗战的主要力量。
唐靖远指出,中华民国才是国际公认的“抗战中流砥柱”,如今与日本建立正常友好关系,这才是“缅怀历史、放下仇恨、和平共处”的正常国家行为。
他说道,中共长期敌视“中华民国台湾”,因为只要中华民国存在一天,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就难以被建立。
亚太精英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智盛也对大.纪.元;说,最有资格纪念80周年抗战的是国民党,因为这场战争是在蒋介石领导之下的国民党历经8年抗战打赢的。
台湾国防大学政战学院前院长余宗基提醒,若对谁是真正的抗战主力仍有疑问,不妨走进台北忠烈祠,看一看那271位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国军高阶将领神位,即可判断哪一方才是真正承担八年抗战的重任,并赢得最后的胜利。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卢沟桥事变已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公有领域)
真相1:毛令“一分抗战”与日军默契打国军
根据中共早期高层郭华伦在《中共史论》第四册第九页的记述,1937年8月在陕西洛川会议上,毛泽东认为中日战争是共产党发展的绝好机会,于是提出“70%发展自身、20%妥协、10%抗日”的方针,后被简化为“一分抗战、两分应付、七分发展”。
对共产党史有深入研究的学者、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认为,实际比例甚至更接近“半分抗战、九分半发展”。
明居正在多次公开活动中讲道,抗战早期,中共与日军之间形成默契:日军不主动攻击中共,中共也不主动攻击日军。
借此,中共得以在“敌后地区”建立19个“边区政府”,如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等,统治人口达9,000万,占当时全国人口近四分之一。中共把持着其直接行使征兵、征税、征工等行政与军事权力。
一些战史记录甚至显示共军伏击国军的情况,即共军从后方射击前线作战的国军。
王智盛指出,这些事实说明中共当年的首要目标是壮大自身,而非全力抗战。“中共宣传口径已从‘领导抗战’变成‘国军打正面战场、共军在背后牵制’,但这种牵制的效果与代价,与正面作战的承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抗战中,国民党曾尝试“国共合作”,却让中共趁机壮大。再次“国共合作”的结果是让国民党输掉整座大陆江山。
中共篡政后,毛泽东曾多次感谢日本侵华,每当日方道歉,毛则说“应该感谢”。例如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时对侵华道歉,毛泽东说:“我们要感谢日本,没有日本侵略中国,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国共合作,我们就不能得到发展,最后取得政权。”
明居正建议,若欲深入理解国共关系,可参考国共战争史料,如《苏俄在中国》及《·九·评*共产党》等著作。
真相2:抗日将领国军271位阵亡共军称死3个与抗战无关
据记载,1937年至1945年八年间,中日双方共爆发22次会战,国民政府军是绝对主力。中共仅参与过一次,且并非主力部队参与。
按传统军事常规,战争规模分为三个层级:最高层为“会战”,即敌对双方均得投入一个陆军军团,至少十万兵力;其次为“战役”;最低层是“战斗”。
抗战期间,除了会战,中日双方“战役”共1,117场,中共军队仅数次参与;而在3.8万多次小规模“战斗”中,中共参与数百次,比例显著偏低。
其中被中共大力宣传的“平型关战斗”,实际上只是1937年太原会战中的一次小型伏击战。当时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部在平型关附近设伏,避开日军前锋部队,集中攻击日军后方的辎重车队。中共号称歼敌约千人并缴获物资与武器,但日方则对伤亡数字有不同估计。
整场太原会战历时近60天,国军伤亡约13万人,共军约3万人,而平型关仅持续一天,对全局影响有限。
余宗基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补充说,在整个抗战中,从将领伤亡即可看出国军与共军贡献的差距——国军阵亡的上将、中将、少将共271位。
而中共对外宣称,将领伤亡仅有3位,且死因多与抗战无直接关联:“左权是自杀,彭雪枫死于偷袭国军时,高敬亭则因路线错误被中共枪决”。
余宗基认为,中共只是“象征性参与抗日,却窃取胜利成果”。
抗战牺牲的国军将领。(公共领域)
抗战胜利,蒋中正(右六)率领全体高级将领到中山陵谒陵致敬,告慰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白崇禧(前排右五)将军与何应钦(前排右七)将军伴随左右。时为1946年2月18日。(翻摄:钟元/大.纪.元;)
真相3:中华民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日本帝国在美国海军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正式向同盟国签署投降书,象征二战全面落幕。签署仪式有同盟国九国代表出席,其中中华民国代表为徐永昌上将。投降书正本共两份,一份存于美国国家档案馆,一份存于江户东京博物馆,中华民国国史馆则收藏有美方版本的翻拍本,并于2016年被正式列为国宝。
一周后的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大日本帝国陆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方签署投降书,同时将其佩戴的军刀交予代表中华民国正式接受投降的国军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
该柄象征日军降伏的军刀材质为手工锻造钢,刀柄刀身共刻有5头狮子,现藏于中华民国国军历史文物馆,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实物见证。
王智盛对大.纪.元;表示,这些历史细节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说明“整场战争是在国民党的领导下打赢的”,中共当时的部队虽参与部分作战,但在战略部署、军事调动上均服从于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
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签署日本投降协定书。(大.纪.元;)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盟军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代表团(图前方)与盟军签署日本无条件投降书,图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