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率先在南极问题上发难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中俄率先在南极问题上发难

2017年11月8日,中国破冰船“雪龙”(Snow Dragon)号从上海港启航,前往南极洲建立中国最新的基地,助力北京成为极地强国。

(英文..;专栏作家Gregory Copley撰文/信宇编译)

俄罗斯和中共正准备在南极洲展开大规模领土争夺,而美国及其盟友对此毫无准备。而这场争夺的焦点在于资源,首当其冲的就是石油和磷虾(krill)。

2025年初,“南极争夺战”到达了一个重要里程碑,俄罗斯宣布在英属南极领地发现一个大型油田,该油田蕴藏着至少5,110亿桶石油,比世界上任何其它油田都要多。

根据1959年《南极条约》(the Antarctic Treaty),俄罗斯的石油勘探活动是非法的。然而,由俄罗斯国有企业俄罗斯国家地质公司(Rosgeo)运营的俄罗斯地质调查船在南极洲的威德尔海(the Weddell Sea)地区进行了勘探,并声称该研究本质上是“纯科学的”。显然事实并不是这样。实际上,近年来俄罗斯和中共一直在大幅扩张其在南极洲的主权主张,尽管这两个国家并不靠近南极洲,与南极洲地区也没有什么联系。

根据《南极条约》的规定,不得提出任何资源开采的主张,俄罗斯也坚称将遵守条约,保持和平开展研究的立场。然而俄罗斯的野心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显而易见。与俄罗斯一样的还有智利和阿根廷,它们也属于《南极条约》的56个缔约国。这两个国家已经开始对这片位于英属南极领地主权重叠区域的油田表示兴趣。

英国代表伯恩茅斯东区(Bournemouth East)的保守党(Conservative)议员、前英国议会国防特别委员会主席托拜厄斯·埃尔伍德(Tobias Ellwood)指出,今年5月,“俄罗斯公然在南极洲(违反条约)勘探石油,反映出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试探国际准则的信心日益增强,人们普遍认为西方国家过分规避风险,将不会阻止这样的行动。”

埃尔伍德的看法或许是对的。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英国还是其盟友澳大利亚(后者对南极大陆拥有最大的领土主张),都没有在该地区投入大量资源或政治利益,而中共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活动却大幅增加。

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美国商业刊物《海事执行官》(The Maritime Executive)3月2日发表报告指出,尽管中俄两国在其它地区关系紧张,然而两国在南极洲的合作正在加速。中俄合作表面上是为了进行地球物理勘测,以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然而很明显,合作背后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和没有明说的意图。该报告指出,“中俄已就2025年在南极洲联合钻探举行了会谈。”

报告称:“(2024年)9月,北京和吉林省长春市主办了南极探险国际会议,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署(the Federal Agency for Mineral Resources,简称Rosnedra)的专家出席了会议。随着今年(2025年)地球物理勘测的成功,双方合作可能会扩展到东南极洲的其它地点。”

报告还指出,“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反对扩大南大洋(the Southern Ocean,也译为南冰洋或南极海)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a,简称MPA)的计划,这意味着可供磷虾捕捞的区域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和中国的举动并非仅仅为了“试探国际规范”,而是为了跟上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特朗普)如今倡导的普遍趋势:世界正即迈入一个新的时代,对于那些理论上已经过时的旧条约和协议,需要退出或重新谈判。尽管美国曾经广泛参与南极事务,并推动了多国在1959年达成了《南极条约》,但华盛顿与莫斯科和北京一样,迫切需要在局势发生变化的时候,保留开发南极洲资源的选择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南非、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南极相关国家尚未加强各自对南极洲的战略定位。根据《南极条约》,它们对南极洲拥有重大领土主张,尤其是澳大利亚,因为它的南部与南极洲接壤,并且是南大洋北部边界的主要守护者。

最近一次《南极条约》磋商会议(Antarctic Treaty Consultative Meeting,简称ATCM)于今年6月23日至7月3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所有《南极条约》缔约国的代表均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意大利外交部主办,共有450名代表出席,但主要关注环境问题、制定南极旅游框架等议题。而对于南极大陆战略性质即将发生的变化,以及条约可能被废除等问题,在会议上并没有解决。

实际而言,《南极条约》磋商会议似乎和历史上参与南极洲事务的现实脱节,也脱离了早期地区大国的参与,甚至脱离了美国、俄罗斯、中国或印度这四个决心主宰南极大陆的主要域外战略大国的参与。

事实上,《南极条约》磋商会议秘书处自2004年才开始运作,其永久基地设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然而,在南极洲设有基地的多个国家在采取大多数关键战略行动时,都没有正式咨询过会议秘书处的意见。纵观历史,南极地区发生的最重要的活动往往都是在高度保密的气氛中进行的。

《南极条约》要求南极大陆或冰架上的所有基地必须随时接受其它国家的检查人员的访问。然而,中国的五个基地虽然大多设有机场,但其跑道已被封锁,以阻止其它国家的介入。

早在今年1月20日美国川普总统开始其第二任期时,废除旧国际条约和跨国监管机构的趋势就已接近尾声。川普总统大大加快了这个进程,希望构建一个新的国际架构,并由美国来主导这个架构。

这意味着“南极洲争夺战”已经全面展开,而且,由于南极洲在理论上是全球最后一块可供争夺的无主地区,属于法律上的“无人区”,这场争夺很可能迅速演变为武力展示或强行宣示主权。

俄罗斯宣称在南极地区“石油发现”,这意味着该地区的战略风险变得极高,并可能为中共摆脱对外国石油的高度依赖提供机遇。那么,承担着南极洲保护者的角色,并对南极洲拥有最大主权的澳大利亚为什么没有将其大部分海空力量专门用于控制南极地区呢?

因此,澳大利亚将中共视为其主要军事威胁,也要求中央政府防范中共政权可能即将违反《南极条约》控制南极矿产和渔业资源的企图。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今年7月访问北京期间并未就此事向中共官员提出质疑。背后原因就是,澳大利亚国内选民和媒体并没有向他进行足够的施压。

作者简介:

格雷戈里·科普利(Gregory Copley)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国际战略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Association)主席,也是《国防与外交事务战略政策》(Defense& Foreign Affairs Strategic Policy)在线期刊的主编。他出生于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勋章获得者、企业家、作家、政府顾问和国防出版物编辑。他出版了37部著作,最新出品是《高贵的国家:卑劣时代的治理选择》(The Noble State: Governance Options in an Ignoble Era,2025)。

原文: Russia and China Challenge the World Over Antarctica刊登于英文《..;时报》。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07/225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