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Intel)宣布重大裁员措施,计划在今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9万6400人削减至7万5000人,裁员幅度高达22%。新任执行长陈立武(Lip Bu Tan)提出重组蓝图,目标是打造一家“更精简、更高效”的芯片制造商,彻底扭转英特尔近年来在全球芯片竞争中节节败退的局面。
据《路透社》报道,陈立武自今年3月上任以来,已着手调整战略,包括出售非核心业务、精简管理层,并将资源重新分配至核心技术。财务长辛斯纳(David Zinsner)指出,此轮裁员以“手术式”方式执行,特别针对中层管理,英特尔目前已削减约50%的管理层级。
近年来,英特尔因策略失误,在快速崛起的AI芯片市场几乎边缘化,眼看英伟达(NVIDIA)独占鳌头,老对手超微(AMD)也持续侵蚀其在PC和服务器芯片市场的地盘。对此,陈立武在致员工的备忘录中直言,未来英特尔建厂将不再超前布局,而是“有需才建”,每一项投资都必须具备明确经济效益。
为强化18A制程的量产能力,英特尔正积极推进技术突破,尽管外部客户仍寥寥无几。陈立武强调,若下一代14A制程无法获得关键客户,公司不排除全面退出晶圆代工业务。英特尔也已在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中表明:如需维持技术领先,公司保留将先进制程交由外部代工厂生产的选项。
此外,陈立武宣布调整多地建厂计划。位于俄亥俄的新厂将放缓进度,波兰与德国的建厂案则被暂停;哥斯达黎加的封装业务也将并入越南、马来西亚,以减少区域分散带来的成本与复杂性,放弃原先“全球弹性供应链”的布局理念。
英特尔周四收跌3.66%,盘后出现震荡,一度拉高涨逾6%,但随后股价急挫下跌4.64。
在领导风格上,陈立武态度鲜明,他否定“只要建好厂,客户自然会来”的传统思维,并表示将亲自审查所有主要芯片设计,确保每一步都聚焦效益。他坚信,即使18A制程只用于英特尔内部产品,也足以获得合理回报。
英特尔股价周四盘中大幅波动,收盘下跌3.66%,盘后一度拉升6%,随后急挫4.64%。《路透》稍早曾披露,陈立武正在评估是否停止对外提供18A制程服务,凸显英特尔正面临艰难抉择。
此次大刀阔斧的重组,标志着英特尔正式步入“后空头支票”时代。面对AI浪潮与晶圆代工激烈竞争,英特尔能否翻身,全球半导体业界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