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丁家喜律师:“我爱你们,但我不能放弃理想和信念”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民意 > 正文
【重温】|丁家喜律师:“我爱你们,但我不能放弃理想和信念”
作者:

罗胜春记得,丁家喜曾对她说:“我们要有最坏的打算,也要有最好的期待。极权专政就是不合理,我就是要出一份力量。哪怕没有能力建设,见证变革也是一大幸事。”为此,罗胜春感到无奈。甚至一度“恨不得中国政府不让他回国”。但她也是矛盾的。她说:“我本来就没打算说服他留下来,甚至只是想让他待六个月。(就算这样)他都觉得会耽误他回中国做事。”

丁家喜的坚决也在他的行动中有所体现。为了便于回国后继续参与运动,他在国外选择保持低调,没有参加公开活动,仅仅是私下见了几个朋友。哪怕是在他回国前几天,曹雅学邀请他采访时,他最初也不太愿意,担心会引起注意,妨碍他的工作。

罗胜春曾在文中写到,住了一个多月后,丁家喜开始有一种急着回中国的焦躁。她形容,“他对中国老百姓的苦难了解得太多。他觉得本来中国老百姓都可以享受到自由,但他现在却一个人在这里享受,有负罪感,很痛苦。所以他只能在美国享受安逸的生活一段时间,但两个月之后,他可能就会想着访民。那是他骨子里质朴的东西。”

由于不忍看着丁家喜煎熬,罗胜春最终选择了妥协。身为基督徒的她只能安慰自己:也许这就是神赋予他的使命。

在丁家喜回国的那天,罗胜春一人送他去水牛城坐飞机。背着小背包,转身飞吻,灿烂微笑——这就是丈夫留给她的身影。她形容,送走丈夫后,”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把车开回来的”。

如今,她还清楚记得,回国的前一晚,丁家喜在沙发上抱着她和小女儿的样子。他说:“我很爱你们。但我只能以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爱。我也很想两全。但在常人无法理解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能支持一下。我不愿放弃理念和理想。”

没人想到,这次见面成了丁家喜第二次被捕前的最后一次家人团聚。

罗胜春与丁家喜的信件往来。图源:罗胜春推特

3曾经给妻子的“十年之诺”

2018年5月,丁家喜带着给孩子们的礼物和一行李箱的家庭照片,再次赴美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计划留美六个月,好好陪伴家人。但这次,他却遭到了限制出境。

那次对两个人的打击极大。罗胜春形容,“那一个星期我都很难受,基本上觉得以后团聚无望。之前他保证每年都会来看我们,每次都待半年以上。但现在,婚姻、家庭都破灭了。内心只有绝望。”甚至,她一度闪过和丁家喜分手的念头,认为那样彼此就都不会再痛苦了。而丁家喜也因这次出境受限而备受打击。回到家中后,他将原本要带给家人的照片一张一张拍下,传到USB里。这个USB后来被朋友带到美国交给了罗胜春,一直保存在美国的家中。

罗胜春记得,绝望中的她对丁家喜说:“家喜,你总要给我一点活下去的希望吧?”对此,丁家喜恳请妻子给他十年时间。他承诺,从他第一次出狱后算起,如果十年内他没有看到中国发生改变,就会安心将事业交给下一代更有能力的人去做,来美国和家人团聚。

这个十年承诺也为丁家喜的多位朋友所知。老友吕先生回忆,他大概在2019年5月的一场饭局上和丁家喜相识。之后,他曾和丁家喜有过一次彻夜长谈。在那次深聊里,丁家喜笑着说起曾经的牢狱岁月,也说到自己与爱人的“十年之约”。他对此既深感震惊,也敬佩不已。他表示,“对很多从事社会运动的中国人来说,由于受过政治迫害,如果有机会去到一片自由的土地,他们大多都会选择留下。他非常清楚自己面对的风险。他选择回国其实就是选择了为信仰受难。尽管他是轻描淡写,但在我看来这是很悲壮的。”尽管丁家喜并未皈依宗教,但他的献身精神却让吕先生将他视作“基督的门徒”。

背负着这样的承诺,丁家喜四处奔走,组织公民聚会,与大家讨论对社会和政治的看法。另外,他也利用自己此前积累的人脉和资源,调解公民圈内的隔阂矛盾,声援维权人士,资助良心犯及其家属。他梦想着能用十年的时间联结各领域的活动人士,建立公民社会,推动中国的社会变革。

不光是联络以前相熟的伙伴,他也默默帮助着年轻的同道。据吕先生回忆,2019年的一天,丁家喜带了一名刚出狱不久、对前途感到迷茫的政治犯来找他,希望有过相似经历的他能予以帮助和开导。

朋友小河(化名)注意到,再度投身社会运动的丁家喜比之前更加直面问题的根本——专制和极权。她表示,丁家喜的这一变化轨迹也是近十年社会运动演变的缩影。丁家喜参与公民运动的起点正值胡温当政的末年。当时,社会运动的空间还相对宽松,大多数维权运动也因此采用去政治化的策略,例如呼吁官员财产公示、教育平权等新公民运动的主要活动。然而,2012年,习*近*平当政后,中国更极权化,维权运动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系统性打压:NGO、维权律师、宗教团体及异议人士几乎被扫荡绞杀。这让很多人更加意识到,无论是女权运动、劳工运动还是环保运动,要想走得长远,最后都殊途同归:反极权。在她看来,这也是他要联结同温层里不同光谱、不同领域的行动者的原因。

能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常年从事社会运动的林先生(化名)表示,在他与丁家喜的相处中,他发现丁家喜拥有卓越的行政管理、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加上谦卑、亲和的品质,丁家喜得以将公民圈内不同光谱的人凝聚在一起。“大家一般都很坚持自己的观点,希望得到认可,所以能让大家坐到一起、和平相处,十分难得。”

然而,也许正如林先生所说,能力越突出,越容易被当局视为威胁。回国后,国保一直对丁家喜保持严密监控。据丁家喜的朋友王安娜撰文回忆,丁家喜位于北京的房子楼下长期停有国保的车。为了便于工作,他不得不四处借住朋友家。她回忆,2017年至2018年期间,丁家喜曾几次借住她家。2018年夏天,在丁家喜最后一次借住期间,有一天有几名身着便衣、疑似警察的人非要进门查看。出于对丁家喜的担忧,她让他赶紧换地方。不幸的是,这次见面也成了丁家喜被捕前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2019年12月7日,丁家喜、许志永及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到厦门聚会。聚会上,他们聚餐、唱歌、打台球,讨论公民社会培育和时政事件。一场看似普通的聚会,却在同年12月26日,让参会的丁家喜、戴震亚、李英俊、张忠顺分别从四地被捕。随后,参会的近二十人相继被约谈、传唤、逮捕、刑事拘留。甚至连没有参会的李翘楚也仅因声援男友许志永而遭到了逮捕。这一系列的抓捕被称为“12.26大抓捕”,也是2015年“709大抓捕”以来,中共当局对活动人士最大规模的打压。

这次丁家喜受到了严酷的报复。据丁家喜通过律师透露出来的消息,在长达六个月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他曾遭遇酷刑:包括被连续7天的24小时剥夺睡眠、疲劳审讯,以及半个月内每天半个馒头、600毫升饮水,还有长达6个月见不到阳光,有8天被绑在“老虎凳”上。

据已曝光出来的信息,这些酷刑曾让丁家喜脚踝肿得像馒头,还令他身体极度虚弱,两度昏阙。除了酷刑,他被限制与律师会见、仅能通过律师与家人传信。经历了秘密庭审、秘密宣判,他的胡子白了,看起来苍老了很多。身体出现种种问题。被捕至今的近三年四个月里,他的经历让罗胜春时时揪心。

在大洋的彼岸,罗胜春也比丁家喜第一次被捕后更加积极声援。她在社交媒体发声,给丁家喜写信。她向各国政府游说,去联合国发言,接受各方媒体采访,要求跟踪报道,呼吁国际社会予以关注和支持。对 中共当局,她写了大量投诉信给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投诉丁家喜被捕后长期被剥夺律师会见与通信权。另一方面,她动员其他12.26案被捕者的家属,共同声援被捕者,在患难中相守。

第二次被捕后,罗胜春寄给中国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投诉信。图片来自网络

审判的前一天,美国时间恰逢复活节,罗胜春买了十二支玫瑰放在美国家中,以此表达过去十年中,每年十二月对爱人的思念,也借此期盼他早日归家。

2023年4月10日,丁家喜被控“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有期徒刑12年。他在不公开宣判的法庭上如此陈述:

面对很多质疑,遇到很多困难,遭受很多挫折,以及个人被酷刑折磨,都不会改变我坚守的理念。所有关心民族前途的中国人,都需要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根除专制,建设美好中国。这需要我们克服心中的恐惧,大声地发出正义的呐喊,坚决地反对独裁者,坚决地反对特权利益集团,拒绝他们的专制统治。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自由之光,民主之光和法治之光一定会照亮神州大地!

后记

判决下达的当天,罗胜春就一直在索要判决书。然而迫于当局的压力,没有人敢提供判决书给她。她对当局连判决书都不敢公开的行为感到无比气愤。宣判后的一个星期里,她接受了各大国际媒体的采访。后续,她计划继续向各国政府呼吁关注中国人权状况,并发布家属声明,要求律师会见和家属探望,追踪丁家喜和许志永入狱后的所有情况。她也加入了一些其它的社会运动,希望与更多的人一起推动中国的社会变革。她形容,与丁家喜此前被捕时相比,自己现在感受到更多的是——“力量、希望、信心”。

审判前一天,罗胜春新买的放在家中的12支玫瑰。图片来自罗胜春推特

“这一个星期以来,我是重生了一次。他们选择复活节(宣判),我买这束玫瑰,正是庆祝我自己的复活。朋友打电话过来都以为我崩溃了,但我没有任何的忧伤、恐惧和难受。我有的只是我眼前看到要做的事情和我的力量。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丁家喜和许志永的名字。我要让所有人都看看这个国家还有没有救。我有信心,因为神和我在一起。”她说。

我要在我先生被监禁的时候把他没完成的事业完成,而且会比他做得更好。”这是罗胜春的决心与信心。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NGOCN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20/225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