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怎样被关在了欧洲的大门外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俄罗斯,怎样被关在了欧洲的大门外
作者:

总而言之,从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到19世纪中叶,沙俄搞了20多年俄版的闭关锁国,但这种闭锁带来的影响是非常要命的。一方面,它刚好让沙俄错过了日新月异的西欧工业革命,在科技、工业和经济上日渐落后。另一方面,在思想上,空前的压抑,反而导致了十二月党人后继有人,以果戈里为代表的一批俄罗斯文学家应运而生。彼得堡的大学生们开始公开朗诵他的《死灵魂》、《钦差大臣》,在嬉笑怒骂中发泄对沙皇越来越多的不满。

尼古拉一世绝非蠢人,他知道在“欧陆霸主”的表象背后,沙俄帝国的败相已露。科技、工业、经济硬实力的日渐落后和国内思想上的躁动,让这位沙皇意识到,必须做一些什么动作挽救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皇位了。

而考虑到沙俄的扩张传统,他明白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对外发动战争,通过大面积扩张领土重新证明自己的国家依然非常“支棱”。被战争所点燃的大俄罗斯主义情绪更有助于对冲掉自由派的星星之火。

那么,打谁呢?当时的欧洲列强中,英国太强肯定打不过,法国是已经在拿战中被征服过一次的国家,普奥两国是沙俄“神圣同盟”的盟友,不好公然毁约。想来想去,只有日渐衰“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可以打一下“彰显武德”了。

——2——

但诡异的是,尼古拉一世的这个想法,跟欧陆另一头的另一位“皇帝”撞了车,这就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

与尼古拉一世的皇冠是靠大炮镇压国内所有阶层得到的不同。路易·波拿巴头上这顶皇帝的冠冕,是靠讨好国内所有阶层得到的,1852年,当他通过全国公投的方式称帝时,全法国的投票者当中居然有97%的人拥护他推翻共和制称帝。路易·波拿巴实现这个奇景的秘诀在于他对国内所有阶层都许诺了美好的未来——他向穷人许诺了工作和福利、向资本家许诺了经济发展很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向民族主义者许诺了法兰西帝国的重新崛起和打破束缚法国的维也纳体系,甚至向天主教徒许诺了“重建基督的荣光”。

而能立刻达成所有这些许诺的“终南捷径”似乎也只有一条,那就是发动一场战争。

那么,打谁呢?最初,拿破仑三世和尼古拉也想到一块去了——他选上的也是欧陆鱼腩土耳其。

但在具体操作上,民选出来的皇帝拿破仑三世毕竟还是比尼古拉一世精明不少。他知道直接对土耳其提出领土要求是触犯首强大英的底线的。所以他别出心裁的想了个在19世纪堪称奇葩的目的——宗教要求。

1850年,路易·波拿巴派拉瓦莱蒂侯爵去君士坦丁堡,要求土耳其宫廷明确的承认法国对大部分圣地教堂拥有保护权。

所谓“圣地保护权”,这个概念几乎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代。1535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破天荒的与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结为同盟共同反对神圣罗马帝国。作为馈赠,彼时强盛的土耳其帝国确认了法国对圣地教堂的“保护权”——以后来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都归你法国罩着了。

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教权在推翻一切的革命浪潮中自顾不暇。“圣地保护权”也就旁落到了受沙俄支持的希腊东正教徒手中。

现在拿破仑三世重新问土耳其要这个权力,那意思是法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了,以前许诺的权利你得重新还给我们。

这可难坏了土耳其苏丹——一边是法国皇帝,一边是俄国沙皇,双方都憋足了劲,想把他的国家当做自己对内博取民众欢呼的权力秀场。两边他谁都惹不起,那能咋办呢?

苏丹明智的选择将法国的这个要求通报给了沙俄。高傲的沙皇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的反应当然是暴怒——法国?当年的手下败将而已么!他也配和我们抢圣地?

于是尼古拉一世写了一封态度极为傲慢的亲笔信给拿破仑三世,信的大意可以总结为“禽兽,放开那个土耳其,让我来!”——土耳其是沙俄的势力范围,不容法国染指,前两年我访英的时候都跟老大说好了!

而千不该万不该,尼古拉一世还历史学家附体,在文末补了这么一句:“我想您一定不希望1812年的发生在法兰西身上的耻辱重演。”——1812年,也就是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最终几乎孤身逃回巴黎那一遭。

这,就属于打人偏打脸了。且正中拿破仑三世下怀。

本来拿三皇帝跟土耳其碰瓷一下,就是为了挑起法国国内压抑已久的民族主义激情。接到沙皇这封信以后,拿破仑三世一看——呦吼,买一送一,还有意外收获呢!

正愁打土耳其不得劲了,你沙俄就送上门找揍来了?

于是他立马将信件原文在法国各大报纸上做了公开。

顷刻之间,法国国内顿时群情激奋,民族情绪被彻底点燃。

右派想起了沙俄当年给他们亲爱的拿破仑皇帝的战败羞辱,左派则回忆起了沙俄军队对法国革命势力的镇压。双方一起要求拿破仑三世——保卫我们在土耳其的圣地权力,跟他丫的沙俄新仇旧怨一起算。

而拿破仑三世此时正在谨慎的召见英国驻法大使,询问英国是否真的已经与沙俄达成了(如沙皇所言的)瓜分土耳其的默契。

英国人的回复是理所应当:没这回事儿啊!他那次去,我们就是礼貌的敷衍了一下而已。尼古拉一世现在打着我们的名号四处拉大旗作虎皮,我们也很愤怒的好不好?

闻言的拿破仑三世,立刻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拿破仑战争战败后的法国打一个翻身仗,以终结法国作为维也纳体系下被处分的“战败国”的机会。

因为构建维也纳体系的两大柱石——英国与沙俄之间,此时已经出现了不可调和的裂痕。沙俄不断扩张的野心,已经超过了英国的忍耐极限,此时只需要轻轻推上一把,双方在一场战争中正式开打,名存实亡的“英俄友好”就正式解体了。

于是拿破仑三世立刻做对英国抛出橄榄枝,表示咱们两国那点矛盾都好商量。法国在阿尔及尔的扩张,是绝对不会损害英国在埃及的利益的。法国对土耳其的主权也将完全尊重。

得到这个表态后的英国立刻表示法国这个兄弟行!能处!比不识相的沙俄听话多了!

于是英国投桃报李,表示愿意与法国协同立场,还要说服土耳其与法国统一战线,大家联合抵抗沙俄。

似乎还嫌“朋友圈”不够大,拿破仑三世又拉上了萨丁王国,以支持后者日后统一意大利为代价,换取了撒丁王国在对俄问题上协同立场。

这样,一个共同制衡俄罗斯的英、法、萨(意)、土四国同盟,就在拿破仑三世的牵线搭桥下,在1852年迅速形成了。

读史看到这一段,你会感叹拿破仑三世其实也算是非常懂得纵横捭阖之术的一时人杰,能精巧的挑动沙俄的怒气形成统一战线,并借此摘掉自身的战败国帽子——如果不是后来碰上了比他更懂外交的战略大师俾斯麦,拿破仑三世也许真的能以“让法兰西重新伟大”的伟大皇帝的形象走完此生。

但在1852年,在俾斯麦的普鲁士尚未成气候的时刻,拿破仑三世的这点手腕已经够用了。一个精巧的“捕熊陷阱”已经在他的编织下张网而待。就看沙皇尼古拉一世还没有认清形势,上不上套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海边的西塞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18/224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