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向“格陵兰”部署 F-16战机。图:撷取自 Rainbow7852
丹麦议会近日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与美国签订的《格陵兰防务合作协议》,使得美军在北极门户格陵兰岛的军事存在大幅扩张,引发国际舆论对北极地缘政治的新一轮关注。
根据《纽约时报》报导,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以防范俄罗斯扩张为由,向国会提出该协议草案。最终,议会以94票支持、1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协议。协议内容赋予美军在格陵兰岛部分地区的自由部署权、进出无阻权、以及司法豁免权,意味着美军在岛上可设立基地、进行军事行动而无需经丹麦政府事前批准,美国军人若在当地犯下罪行,将由美方依法处理而非接受丹麦审判。
不过,尽管协议在实质操作上扩大了美军的活动空间,格陵兰仍属于丹麦王国的一部分,且拥有高度自治权。丹麦并未放弃对格陵兰的主权,而是选择透过法律手段规范美国军事存在,以避免未来潜在的单边行动。
格陵兰地处北极咽喉,战略地位关键。随着全球气候变迁导致冰层融化,北极新航道逐步开放,格陵兰有望成为连接欧洲、北美与亚洲的贸易转运枢纽。同时,岛上蕴藏丰富的稀土、铁矿、煤炭、天然气及潜在石油资源,也让其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地缘热点。美国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意在巩固对北极地区的长期军事与经济影响力。
格陵兰地处北极咽喉,战略地位关键。随着全球气候变迁导致冰层融化,北极新航道逐步开放,格陵兰有望成为连接欧洲、北美与亚洲的贸易转运枢纽。图:翻摄自Google地图
虽然丹麦政府强调此举符合北约共同战略,部分观察家仍对格陵兰可能逐步被纳入美国地缘版图表示忧虑,尤其担心当地经济日益依赖华盛顿而损害自身自治性。值得注意的是,格陵兰方面尚未对此协议公开表态,地方民意与未来自治发展仍是外界关注焦点。
另一边,南高加索地区也正发生剧烈变化。美国驻土耳其大使汤姆·巴拉克(Tom Barrack)近日证实,美国正主导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和平进程,俄罗斯已基本被排除在关键谈判之外。
核心争议之一的“赞格祖尔运输走廊”,长达32公里,长年为两国矛盾核心。美国提议由一家美国私营物流公司租用该走廊百年,作为调解方案的一部分。消息人士指出,两国对此提案均持正面态度,视为可能打破谈判僵局的折衷路径。
美国驻土耳其大使汤姆·巴拉克(Tom Barrack)近日证实,美国正主导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和平进程,俄罗斯已基本被排除在关键谈判之外。图:翻摄自X账号@rainbow78521
近期,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在阿布扎比会晤,就边界划分、赞格祖尔走廊及和平条约签署等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若双方最终签署协议并转向与土耳其和美国深化合作,可能使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遭到进一步压缩,仅剩乔治亚为其在南高加索的最后支点。
此一发展标志着美国在欧亚之间敏感地带的地缘战略快速扩张,也显示俄罗斯长期以来所主导的安全架构正在被重新洗牌。
有分析指出,美国在格陵兰与南高加索的同时布局,意图形成从北极圈到黑海的地缘战略“弧形防线”。前者确保资源与军事通道,后者则稳固对欧亚交界的掌控,对抗俄罗斯与中国扩张并维护全球秩序主导权。
但也有批评声音认为,这类安排往往忽视当地人民的声音,甚至可能引发依赖性与治理自主权的流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