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杂志:一个体制边缘俱乐部的兴衰浮沉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文集 > 正文
《炎黄春秋》杂志:一个体制边缘俱乐部的兴衰浮沉

还值得说道的是,那些文章的作者,很多都是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泰斗,中国法学四老,除了重行而不重言的大律师张思之,其他三老,如郭道晖、李步云、江平,悉数出现在作者名单上,其时已年过八十的郭道晖先生更是连篇累牍,可见其执着,也可见其赤子之心。

杜导正

厄运降临 :停刊是不可阻挡的宿命

如此定位,注定了《炎黄春秋》的命运。厄运之来,是迟早的事。

2008年之前,《炎黄春秋》的运行大体上还算平静。原因一是当时国内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二是一批政治老人都还在,尤其是萧克还在。最高当局纵有百般不快,也不得不忍。2008年10月24日,萧克将军去世,《炎黄春秋》的命运马上开始逆转。当年11月,文化部高层人士即出面劝社长杜导正退休,被拒。2009年5月22日起,《炎黄春秋》网站开始无法访问,直至5月31日才恢复正常。2013年1月4日9时左右,《炎黄春秋》网站更是被直接关闭。2014年9月10日,中共高层直接出面,强行改变杂志的主管单位。

与此同时,对《炎黄春秋》有组织的网暴也拔地而起。2015年,《国防参考》杂志刊发中国社科院马院研究员龚云的文章:《起底〈炎黄春秋〉》,指控《炎黄春秋》打着合法旗帜,假借客观公正之名,“对普通民众特别是离退休干部具有很大迷惑性和欺骗性”。文章还称,《炎黄春秋》“抹黑毛泽东,抹黑英烈,虚无历史,实际上是把新中国的历史颠倒过去,为把中国拉回资本主义做舆论准备”;此文在同年6月3日被解放军报的微博转载并引发激烈争议。这一切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都是舆论铺垫。

2016年7月,《炎黄春秋》杂志终于被官方全面接管。二十五年的历史到此画上句号。但相信其光荣与梦想不会就此终结,而会一直照耀后人,照亮自由事业的未竟之路。

(作者海星:居住于中国大陆。历史研究者,新闻从业者。)

本期推荐档案:

《炎黄春秋》——中国民间档案馆已收藏《炎黄春秋》在被官方接管前的全部期刊,欢迎读者们浏览、下载、收藏!

本文提及并推荐的炎黄春秋文章篇目:

关于普世价值:

《论表达权与言论自由》(2011-1 郭道晖);《建国前党对新闻自由的说法与做法》(2012-8 孙旭培);《重提如何保障宪法规定的出版自由》(2013-2 吴江);《新闻自由在中国的命运》(2013-4 孙旭培);《苏俄的新闻审查》(2013-5 李玉贞);《马克思捍卫新闻出版自由》(2014-9 安立志);《欧美征税权演变与政治文明》(2014-6 王建勋);《宪政审查的世界经验》(2012-9 张千帆);《瑞典违宪审查实践及启示》(2013-12 高锋);《民国的公民教育》(2012-4 毕苑);《美国的党争》(2012-5 董郁玉);《美国政治是金钱政治吗》(2014-9 张海平);《什么是法治》(2013-12 魏耀荣);《转型成功依赖公民社会成长》(2013-5 贾西津);《反思国有经济强国论》(2014-7 曹正汉);《宪法序言及其效力争议》(2013-6 张千帆);《百年宪政认识误区》(2013-5 王建勋);《美国宪法精神探求》(2013-3 张千帆);《党在法下——八二宪法的关键原则》(2013-4 黄钟);《蒋经国与台湾政治转型》(2013-3 王轶群);《台湾百年民主路》(2012-7 杭之);《西班牙民主转型之路》(2014-12 魏兴荣);《“非法之法”与公民抵抗权》(2013-2 郭道晖);《财税改革必须保障纳税人的权利》(2013-9 李炜光);《建设完备型税收国家》(2014-8 姚轩鸽);《自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2014-2 李光远);《宪政民主应成为基本共识》(2012-6 张千帆);《公民做什么》(2014-1 吴思)

呼吁宪政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

《一定要解决好民主化问题》(2011-7 何方);《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2011-7 郭道晖);《言论自由关系到党的兴衰》(2011-7 王海光);《还权于民、让利于民才能保障民生》(2011-7 张曙光);《守卫我党的政治伦理底线》(2011-7 周瑞金);《走出伪民主误区》(2011-10 许良英);《政治体制改革躲不开绕不过》(2011-11 虞崇胜);《实现由革命党到宪政党的演进》(2011-11 郭道晖);《上下互动,促进政治体制改革——本刊座谈会摘要》(2012-5);《“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2012-9 李步云);《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中步前进了》(2012-9 杜导正);《依法治国依宪执政》(2012-12 洪振快整理);《规范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2012-12 郭道晖);《从党治走向法治》(2012-12李步云);《司法改革应向世界主流看》(2012-12 江平);《党内民主破局可从“三落实”入手》(2012-12 任剑涛);《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2012-12 陈志武);《宪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2013-1 本刊编辑部);《四项基本原则有两个版本》(2013-2 刘山鹰);《宪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旗帜》(2013-3 高锴);《1988年深圳特区的政改方案》(2013-6 徐建);《法治要有几个大突破》(2013-9 李步云);《落实宪法贵在一个“诚”字》(2013-9 杜导正);《宪法的形成和落实有阶段性》(2013-9 吴思);《法治要有几个大的突破》(2013-9 李步云);《树立宪法权威必须追究违宪行为》(2013-9 郭道晖);《推进民主重在完善人大制度》(2013-9 蒋劲松);《人大代表制度要改进》(2013-9 蔡霞);《市场经济需要宪政》(2013-9 张维迎);《习仲勋建议制定〈不同意见保护法〉》(2013-12 高锴);《解放思想再出发》(2014-1 本刊编辑部);《建设自由社会的法治国》(2014.3 郭道晖);《1946年的宪政方案》(2014.3 刘山鹰);《冲破阻力,做全面改革的促进派——本刊新春联谊会发言摘要》(2014-4);《法治的关键是政体》(2014-6 艾永明);《政党执政模式决定党政关系》(2014-6 应克复);《政改要有开放的政治文化心态》(2014-6 韩云川);《司法中立,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2014-9 童之伟);《依宪治国是执政的基本守则》(2014-10 郭道晖);《邓小平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2014-10 吴伟);《著名学者座谈四中全会决定,“权力入笼,必先”权利出笼“》(2014-12 郭道晖);《法治国家的标准与建设思路》(2014-12 李步云);《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与新问题〈(2014-12 江平);《改革要从司法突破》(2014-12 何兵);《领导干部干预案件的问题如何解决》(2014-12 刘仁文);《向法治中国迈进》(2015-1 本刊编辑部);《依宪执政五人谈——依法治国与保护不同意见》(2015-8 江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2015-8 邓小平);《我为何建议重发邓小平“8.18”讲话》(2015-8 李锐);《大刀阔斧推进法治——田纪云忆乔石》;《良法 良知良序》(2015-8 张千帆);《民主是绕不过的坎》(2014-12 张千帆);《邓小平“8·18”讲话的现实意义》(2015-10 陈剑);《政权的合法性系于民心向背》(2015-10 皇甫欣平);《宪法应为人民所掌握》(2016-1 郭道晖);《从人治到法治的历程》(2016-6 郭道晖)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民间档案馆 China Unofficial Archives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06/224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