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需要家用机器人吗?(图)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我们真的需要家用机器人吗?(图)

2017年3月8日,德国不来梅(Bremen)的不来梅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一个机器人在给爆米花撒上盐。

(英文..;专栏作家Jeffrey A. Tucker撰文/信宇编译)

也许曾经有一段时间,当我还在孩童时代经常观看家庭情景动画片《杰森一家》(The Jetsons,1962年)时,我就幻想过家里有一个会走路、会说话、能干活的机器人。它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开门、遛狗、带娃、铺床,几乎无所不能。

目前,许多公司,尤其是世人皆知的特斯拉(Tesla)公司,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其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已经让它们的语音生动逼真,令人印象深刻。它们的动作看起来也越来越自然。特斯拉创始人、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说,人工智能消费品将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消费品。

至少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个说法我无法苟同。事实上,这种前景在我看来是荒谬的,它注定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我们真的需要为了减少日常的家务,找到更多的借口,整天坐在电脑前发呆,让机器为我们做更多的日常事务吗?

对此,我坚持怀疑态度。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用机器取代家务劳动。有些机器有其可取之处,因为手工操作过于繁琐。我宁可用吸尘器,也不愿意手工清扫地毯,即使从长远来看后一种方法更好。洗碗机和洗衣机也一样。我知道它们能节省时间,帮我们减轻不少负担。

然而总有一天,机器人会让人受不了。对我来说,“智能”灯泡是第一个让我受不了的装置。这就是我的底线。我宁可站起来开灯关灯,也不愿意成为一个只会用智能手机、整天粘在沙发上的“沙发土豆”(couch potato)。可以远程管理家居温度的装置或许有其存在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今天正在建造房屋,我会认真考虑使用模拟恒温器(analog thermostats),而不要数字恒温器(digital thermostats)。

在决定拒绝智能灯泡之后,我开始对家居空间进行去数字化。我不再想要家居电子助理。我可以站起来用手指上下调节扬声器的音量。我可以透过门上的小孔看看谁在门外。我可以走到汽车旁边,打开车门。等等。我也很庆幸,自己身边没有布满监控设备。

随着我不断地进行去数字化,我开始意识到所有这些新技术背后潜藏的一种文化上的微妙影响。它们都在教我们后悔自己是在如何利用时间的,除了在数位设备上消磨生命之外的一切,似乎都是虚度光阴。它们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其它一切都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总是被鼓励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精力完成事情。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总是存在浪费时间的遗憾的。采用新技术意味着节省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节省时间和精力?答案很有可能就是其它应该让你后悔的事情。

这就成了一个重大的态度问题。这个现象形成了一种抱怨和不满的文化。这种态度会侵袭我们的心灵和灵魂,最终,正常的生活本身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痛苦。这就助长了消费者对更多产品的需求,因为这些产品承诺为我们做一切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多少真正的技能?答案是:很多很多。

说个简单的故事,我的一块亚麻布上滴满了融化了的蜡。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我在人工智能机器人Grok上查找办法。Grok建议分两步走。首先,可以把布放在冰箱冻一下,然后用信用卡刮掉多余的蜡。第二,在熨斗和布之间放一个棕色袋子或报纸,然后加热熨烫。

我照着做了,结果大吃一惊。它就像做梦一样成功了。

我想:“幸亏人工智能教了我这个绝招。”

但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中,我发现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秘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就是这样从布上去除蜡的。

显然,我们的祖辈都知道这一点。但对我来说,不知何故,我错过了这一课。现在,它可以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了。

我们不禁要问,当我们把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部分交给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还有多少其它知识正在流失。这里确实存在智力和精神萎缩的危险。我们应该在全面进入机器世界之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每一项新技术都会带来好处,但也会付出代价。例如,音乐技能正在家庭中消失,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如今,大多数年轻人都不知道如何熨烫衣服。几年前,通货膨胀严重打击了餐馆,许多人不得不第一次学习如何烹饪。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不用洗衣机是如何洗衣服的,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用热水浸泡清洗一双袜子。相反,我们认为洗衣机会在一个隆隆作响的盒子里施展某种神秘的魔法。

当然,我并不是在反对流媒体音乐或洗衣机,而只是在提醒大众,在它们缺席的情况下,我们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作为人类,我们变得越来越缺乏技能。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哪怕我们只能认识到一点点也好。

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产品市场是如何通过满足我们的不满情绪而茁壮成长的。它并不邪恶,这就是市场在起作用。众所周知,市面上总有更好的捕鼠器出现。

但我们仍然应该意识到它对我们生活和态度的影响。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打扫卫生、做饭、叠衣物、遛狗,时不时地站起来做事,甚至是园艺和辛勤耕耘等,都蕴含着价值和喜悦。

如果我们认为所有这些事情都是毫无意义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最好由机器来完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变得非常辛苦。

这与我们对待日常劳作的态度有关。如果我们带着“应该由其他人或其它东西来做”的想法去做这些事情,我们的心态就会消沉,工作就会马虎,大脑就会被各种负能量侵袭。

如果你把同样的任务看成是一次机会,让我们恪尽职守、有所作为,用自己的双手成就一番事业,改善我们的小天地,并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那么情况就会截然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忧郁逐渐变成了喜悦。

正如我所写的,农民就是这样思考的。他们起早贪黑地喂鸡、修篱笆、打水井、替马刷毛或做其它任何农活,不是觉得这一切都很糟糕,而是觉得这就是生活,是生活的本质。这就是利用自身的能量,与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建立某种控制和文明的合作关系。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是农民,但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拥有耐心、毅力和喜悦,即使我们要处理的是城市通勤、购买日用品,或者保持我们的家园和空间整洁有序。或者还包括园艺。我们不需要机器人。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些日常家务。

回到上文提到的问题,我们准备用这些自动化和匆忙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呢?如果你仔细想想,你可能只是在做另一件事,而这件事也会让你后悔不已,就像前一件事一样。老实说,这不是我们的生活该有的样子。

关键在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如果我们总是听信别人的叫嚣,认为我们的生活是悲惨的,叠衣服、洗碗几乎就是奴隶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机器人来为我们做事,那么结果将是满心的悲伤,而不是不断的成就感。

也许这些机器可以为老弱病残人士发挥作用,就像自动驾驶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自己开车的人来说是一个梦想一样。但是,对于新产品,我们总是倾向于夸大它们的优点,认为它们能消除我们身边的所有恶魔。当这种想法行不通时,我们就会求助于外力。

如果实在非买不可,那就买个机器人吧,然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快乐地学习和完成所谓的琐碎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醒自己,在我们的人生发展过程中,作为人类的我们自己拥有的地位是崇高的。也许我们应该停止把钱花在那些鼓励我们相信自己作为人的作用越来越小的机器上。

21世纪的每一项新技术似乎都遵循相同的轨迹:过度承诺的成果、疯狂的热情、股票市场的飙升、新品的发布、随之而来的失望,最后回归现实。还记得几年前,许多前卫人士都预言我们都将戴上耳机,生活在虚拟的“元宇宙”(Metaverse)中吗?这并没有发生。

家用机器人也是如此。我不看好智能机器人的未来。我的直觉是,社会已经看到了技术乌托邦的顶峰,现在已经准备好回归物理世界及其所有美好的日常活动,而掌握这些活动需要人类的双手,需要我们的真实参与。

作者简介:

杰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创始人兼总裁。他在学术界和大众媒体上发表了数千篇文章,并以五种语言出版了10本书,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锁》(Liberty or Lockdown,2020)。他也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文集》(The Best of Ludwig von Mises,2019)一书的编辑。他还定期为《..;时报》撰写经济学专栏,就经济、技术、社会哲学和文化等主题广泛发声。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原文:Do We Really Need Home Robots?刊登于英文《大..;时报》。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608/223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