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只身赴刑场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林昭只身赴刑场—《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第一卷第十四案(1960)
作者:

林昭(1932年1月23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乳名苹男,又名许苹,笔名令昭、欧阳英、慕容贞、小昭、高翔、任锋等,化名吕明,大学生、编辑、诗人、作家;在被打成“学生右派”遭监督改造三年后,1960年因在地下刊物上发表长诗被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捕,由此遭迫害监禁八年后被处决。

划清界限进“革命摇篮”

林昭于民国二十一年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父亲彭国彦和母亲许宪民都是苏州名人,曾担任国民党官员。1946年,十五岁的林昭考入苏州萃英中学(“苏州市第五中学”前身)读高中,次年初与几位同学创办“大地图书馆”,开始以“林昭”为笔名写作,并以另一笔名“欧阳英”在文艺团体“文青联谊会”所办的《初生》月刊上发表文章。同年暑假后,她转学到教会学校景海女中读高二。1947年,林昭参加“苏州文艺社”,以笔名“慕容贞”在《大江南报》的《星火》文艺副刊发表文章。

1949年,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林昭恰好高中毕业,她不听父母考大学的建议,给母亲留下“活不来往,死不吊孝”的纸条,于7月1日进入她考取的中共“革命摇篮”──苏南新闻专科学校,随后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5月,她毕业后志愿加入“苏南农村工作团”参加农村土地改革。1952年初,她被分配到私营《常州民报》任副刊编辑,此后两年撰写了数十篇报导、诗歌、相声等。当年冬天,她父母离婚,母亲许宪民带子女迁居上海

1954年1月底,《常州民报》被迫终刊,林昭被转到“常州市文联”工作。同年夏,她以江苏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专业,作为“调干生”,每月工资二十五元。她入校后不久出任校刊编辑,次年春,她加入北大诗社并任月刊《北大诗刊》编辑。同年5月,中共在全国发动批判和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和“肃反”运动。林昭给母亲写信说:“他们要我井里死也好,河里死也好,逼得我没办法,写了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我不得不满足他们……我没存心诬陷你。““今后宁可到河里、井里去死,决不再说违心话!”

1956年秋,中共北大党委决定停办《北大诗刊》,改办一个学生综合性文艺刊物《红楼》,林昭为编委之一,《红楼》第二期起,她与同年级的中文系文学专业学生张元勋为责任编辑。她还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

“我年轻的心伤痕斑斑”

1957年5月1月,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上宣布开展全党“整风运动”的文件。5月19日傍晚,北大学生响应中共中央“大鸣大放”、“帮党整风”的号召,掀起了后来所称的“五一九运动”,历史系三年级学生许南亭以“历史系一群团员和青年”署名在北大大饭厅东墙上贴出第一张大字报,质问:“青年团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清华有代表,北大有没有?如果有,是谁?是谁选的?他能不能代表我们的意见?”哲学系学生一年级学生龙英华随之贴出一张小字报《要求开辟民主墙》:“一、要求取消党委制;二、要求取消政治课必修制度;三、开辟民主园地,让同学给党提意见,帮助整风。”数学系三年级学生陈奉孝等四人贴出《自由论坛宣言》,进一步提出确保民主和自由的要求。此后很多学生群起响应,当时影响最大的是中文系三年级学生沉泽宜、张元勋的长诗《是时候了》,以及物理系四年级学生谭天荣的《一株毒草》、《二株毒草》等大字报和他在广场上发表的演说和辩论。次日,林昭以长诗《这是什么歌》支持张元勋等学生,并在5月22日的广场辩论中反对所谓“右倾言论是反革命煽动”等指控。月底,陈奉孝、谭天荣等学生成立“百花学社”,创办刊物《广场》,张元勋任主编。林昭以笔名“任锋”在《广场》发表诗歌《党,我呼唤》:“奇怪的谴责像马刀砍来,我年轻的心伤痕斑斑……”她当时正在《中国青年报》实习,为了《广场》经常回学校与张元勋等协商,张也数次到报社去向她请教。

同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中共中央开始把“整风运动”改变成“反右斗争”,全国三百多万知识分子、学生、干部和民主党派人士被打成“右派分子”,成为新的专政对象。北京大学八千多师生员工,有七百一十六人被打成右派,包括陈奉孝、谭天荣、张元勋、林昭等五百九十六名学生。校刊《红楼》发表多篇揭批林昭的文章──《翩然〈红楼〉座上客,竟是〈广场〉幕后人──如此林昭真面目》、《幕,拉开来!──林昭是〈广场〉的幕后谋士》、《林昭,什么时候摇身一变?》和《评〈党,我呼唤〉》,指控说:

《是时候了》发表后,林昭写了《这是什么歌》的长诗支持张元勋,而当中文系三年级的党员准备批驳张元勋的时候,林昭说:“你们共产党员就会拿着大棒等着打人。”

她在十六斋前宣称:“党团员存在‘组织性与良心的矛盾’。”

她在背后不是说党对整风没有诚意,就是说哪个党员不顾人家死活。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独立中文笔会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501/221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