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德 张杰:关于特朗普与普京通话的美俄乌欧中互动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政党 > 正文
陈奎德 张杰:关于特朗普与普京通话的美俄乌欧中互动 —风起云涌归何处?
作者:

但是,在普京2022年2月24日公然侵略主权国家乌克兰后,在全球几乎是千夫所指人神共愤。因为它不仅践踏联合国宪章,同时也撕毁了1994年的有关各国签署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而美国是其中最主要的担保国。(1994年12月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欧安组织会议上签署的三项基本相同的政治协议,旨在为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提供安全保证。这三份备忘录最初由三个核大国签署:俄罗斯、美国和英国)。若在此时认可撕毁协议的普京,是双重背信弃义。如果纵容普京,使他相信侵略不仅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会赢得利益,那么,整个欧洲都将处于危险之中,台湾也岌岌可危了。

政治信用是一个国家在文明世界的立国之本。

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美国的力量对付世界秩序最大最危险的破坏者中共,是一个看来似乎合理的解释。

然而,乌克兰、台湾,是必须二者只居其一的问题吗?恐怕不是。

北约过去发布的军事实力报告看,如果在紧急历史关头有必要的话,美国与英国、欧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民主国家仍然有实力同时赢得两场战争(原说的是两场半战争)。

因此,以北约的实力,如果有抵抗的坚强意志,它们完全可以同时战胜中俄两个轴心国,同时护卫台湾与乌克兰。

3、美国何以调整战略重心?

我们多次强调过,当下的中共,是既有意愿也有能力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唯一轴心国家。美国把主要注意力转向印太地区,是有充分依据的。对于特朗普这样一位经济盈利至上的高度现实主义政治家,更是如此。

当然从地缘政治现实看,美欧重新分工是必须的。美国把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印太地区转向共产中国是其国家利益的体现和世界历史的趋势。

但美欧隔离则是不必要的,相似价值观国家结盟仍是重要的。

而美国,在事实上目前也加强了对中共的压力。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已经在巴拿马拿下一城,迫使巴拿马在运河的管理上按照美国的要求去做,并退出一带一路。下一步,是要把中国的势力赶出南美。再次,特朗普本人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联合声明,美日韩外长在慕尼黑会见的共同声明,都表示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政治,反对“中国以武力或胁迫方式片面改变现状”,这实际上延续了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美国国务院网站日前也删除了“不支持台独”的表述,并继续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第四,支持菲律宾挑战中国的南中国海主张。所有这些拜登政府时期的对华压力,只增不减。

因此,在俄乌战争问题上,欧洲国家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付出更高的代价,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特朗普总统常强调俄乌战争不该发生,如果他2022年在位,就不会发生。前些年,普京对此说法沉默,不着一词。最近,普京赞同了这一说法。当然,绝大多数人都同意该战争确实不应发生。但事实上它发生了。其责在谁?谁发动了战争,谁侵略了谁?这一点不容含糊。

此外,在谈判之前就亮出自己的底牌(如乌克兰不入北约,不回到2014年前控制状态),没有提及库尔斯克地区等等,这些恐怕都难说是高度的谈判智慧。

4、欧洲需要被电击,欧洲需要21世纪的丘吉尔

客观而言,过去欧洲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实质性援乌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欧洲其实是有其不容低估的实力的。

诚如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所言:开战前欧洲的经济是俄罗斯17倍,三年后欧洲经济是俄罗斯的115倍;欧洲军工在开战前是俄罗斯7倍,如今是俄罗斯的33倍……此外,欧洲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俄罗斯的75倍,人口是俄罗斯的4倍,而且还有两个五常国家,如此强大的力量却偏偏患上了“恐俄症”,80年来将自己置身于美国的羽翼下。

这是说不过去的。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15日呼吁建立一支欧洲军队,他认为欧洲大陆不能再依赖华盛顿。美欧之间的分歧已然深化。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特朗普震撼如果能使欧洲加上英国象日本一样有出息,扛住了,美国从欧洲的部分撤退或许能让全球秩序更加公平,更加稳固,更加平衡。

外事不决看英国

受法国总统邀请,德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荷兰、丹麦等国领袖都参加了2月17日欧洲领袖的紧急峰会。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英国首相史塔默、德国总理萧兹(Olaf Scholz)、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北约秘书长吕特(Mark Rutte),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意大利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荷兰首相斯霍夫、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欧盟理事会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出席了这次巴黎峰会。

近日来,欧洲各国反应强烈,欧盟领导人频频发表声明,表示决心支持乌克兰战斗到底。欧洲各国也在筹备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在排除美国的情况下介入乌克兰战争。整个欧洲斗志昂扬,满血复活。激活欧洲似乎成为此次通话事件的副产品。

其中,英国首相史塔默(Keir Starmer)的表现最为突出,可圈可点。

史塔默在2月16日表示,如果有必要,他准备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史塔默强调,他不会轻易做出让英军身处险境的决定,但稳定乌克兰对于遏制俄罗斯的进一步侵略至关重要。

这再次体现了近代以来,英国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历史智慧和勇气。丘吉尔先生是其最高典范。

土耳其的奠基者凯末尔,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后代们留下了这样的智慧箴言:

“倘若未来在全球舞台上我们面临抉择,务必记得要站在英国这一边,他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抉择之智,无人能及。”

纵观英国的决策史,可以说在大英帝国没解体时,英国的大部分战争都赢了;大英帝国解体后,英国参与的战争每次基本上也是胜利者。

特别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战、二战、冷战。英国美国,加上其他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盟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站在了胜利的一方,塑造了当代世界的格局。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RFA(中国透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222/217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