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总总算下来,在这方面的开销就超过了7万,正好顶我一年的工资。剩下来的房贷、车险、个人社保都是我四处写稿子挣来的,毫无储蓄,一年白干。我自我说服,父母养大我不容易,婆婆看孩子也辛苦,姑妈小时候独宠我,姐姐们从小偏爱我……我终于有能力了应该想办法报答她们才对,家人过得好了我挣钱才有意义。好在我丈夫性格豁达,不太计较这些。
父母帮衬带娃,县二代标配
总花费:20万元
除了人情世故和回馈亲友,养孩子是我们家内部最大的开销,双胞胎1岁,八脚吞金兽已经至少花了家里20万块了。
婆婆身体不好,抱不动孩子,从月子中心出来我们就带回来了月嫂,一个月8000块。不过那句话怎么说:一个人能带了一个孩子,两个人是绝对带不了两个孩子的,因此请了婆婆的妹妹过来帮忙,每个月也多少给点意思一下。我生完孩子没有奶水,两个娃娃每个月奶粉钱也得两三千块,加上孩子过了周岁后的辅食、衣服、玩具、各种尺寸的车车,一大家子饭菜水电,乱七八糟下来每个月将近两万元。
这些钱全都是公公在出,指望我和老公那点可怜的工资是绝对养不起或者养不了这么轻松的。生完孩子后爷爷奶奶确实是最高兴的,手机屏幕、微信头像、抖音头像全换成了俩娃。可能是我老公36岁才有了下一代,对他们家来说意义非凡。孩子一出生老公和我调侃,啥时候才能享上我儿子的福,我说你都快40岁了还在啃老,更别指望你孩子了。这也是我们周围有娃家庭的常态,老人出钱又出力,真的付出了太多。
公公外地工作,半个月回来一次,开车往返路费六七百元。我生完孩子后他选择坐班车来回,就想把钱省下来给孩子用。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咱们少吃一次饭店,能多给娃娃们买件衣服”。撑了一段时间后也确实负担不起月嫂了,就换成了育儿嫂,月薪降低到5000元。
带孩子是个辛苦活儿,一天五顿奶,半夜起两次,大人一吃饭孩子就拉屎,早晚还要出去遛两趟,一个生病另一个马上也生病,一照料就是一整夜,做辅食、早教……这些活儿真让我做我也是个“低能儿”,所以知道小姨这么尽心尽力只收2500块时我很不好意思,每次回家过来她还要给孩子买玩具、带衣服更让我羞愧。正值她的手机老闪退,我赶紧给人家换了个苹果14,也算间接为孩子做点贡献。
老公经常说,我顾住自己的房贷就好了,其他的事儿不用操心,生活有他和他爸来托底。我给孩子的花销仅限于买点小玩具,比如下班带两个气球、买小桶零食之类。去年我觉得最值得的消费体验是花了550元买了小米照片打印机,白天出门给孩子拍的照回去就能洗出来,非常方便,已经打印整整一本了,特别有纪念意义。而且耗材也很便宜,拼多多有5毛钱一张的,我们家已经把拍立得彻底闲置了。

▲最值得的消费体验是花了550元买了小米照片打印机。图 / 访谈者提供
现在别人一听我俩儿子就意味深长地笑,拍拍肩膀示意我们两口子好好奋斗吧,将来两套房子两辆车两个彩礼两百万……关于未来的压力有时确实会让我心烦意乱,好在我定性还可以,选择先过好眼下的生活,毕竟我的负债窟窿到处都是,下个月能不能挺过来还是问题,根本顾不上想那么多。
小地方,常出得去才是真滋润
总花费:2万元(外出看病+旅游)
小地方过得好标准并不是你在这里过得多滋润,而是能不能随时出去。我身边有些餐饮店的老板、开美容院的老板、本地小网红,虽然都住在小县城,但隔三差五出去学习考察旅游参观,朋友圈里的定位今天北京明天广州眼花缭乱,行程忙到像是赶通告,还得专门发圈写今日回X,可约。
我们舞蹈班上有个姐姐女儿在美国读书,一夏天两口子去送孩子上大学顺便自驾转了大半个美国,一点看不出来是小地方人。也有人会专门为了吃哪里的特色,一群人开车来回好几个小时。这些是我心目中的真正的县城“贵妇”。而我们家的生活简单很多,一年能出门几次,每次都不是单纯的旅行,要么是看病要么是办什么事儿。
比如去年年初回国在北京转机,我顺便去协和医院复查了一下脸。去年生小孩导致激素残留,满脸起痘,小城市花了好几千一点效果也没有,产后焦虑加上烂脸肥胖,我几近抑郁。老公大手一挥决定开车带我去北京看病。我们外地人抢不到50块的专家号,只能转战医保不覆盖的国际医疗部,光挂号费就花了900块,本来我心疼钱打退堂鼓,老公说“贵”一次性能看好就是“便宜”,要是再看不好还得扔几千。

▲去年初回国带着行李去看病。图 / 访谈者提供
没想到我们揣上了全部的信用卡,铁了心就算是花十万元也要看好时,专家开药花了不到200元就好了!这也给我们家带来了巨大启发——小城市医疗资源有限,看病还是得去大城市。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我都是先网上挂号,优选北京上海名医。孩子荨麻疹,我们开车去省会;婆婆肠胃不好,我们坐飞机去海南找干部疗养所的专家;老公不知从哪里听说了什么抗癌针、羊胎素,嚷嚷着要办签证带他妈去日本打。
而我去年几乎没怎么出门,夏天带姥姥姥爷奶奶三个老人去了趟北京一日游;秋天回广东同学聚会校园两日游。真正纯旅行的出门只有一次,就是6月初去了趟乌兹别克斯坦。结婚前我也是混穷游圈的资深背包客,曾边打工边旅行走完大半个中国,也曾半年时间花了3万块钱走了18个国家,算中等穷游水平。我认识一个男孩子每天只花5美元,愣是从北美走到了南极。我们穷游只有一个标准,先看目的地,去哪里便宜就先买票,再看当地有什么好玩儿的。
半年前我在中亚,利用区位便利带两个朋友自助游了一趟乌兹别克斯坦。三个人11天一共花了6000元,惊呆了两位小伙伴。在乌兹别克斯坦,我久违地找回了年轻时背包环游的感觉,住青年旅社、坐公共交通、吃街头小吃,晚上还得端着电脑查下一站去哪里。

▲夏天和朋友去乌兹别克斯坦旅行。图 / 访谈者提供
旅行是平淡生活里的冒险,我很享受每天起来不一样的感觉。乌兹别克斯坦几乎处处都是丝绸之路上留下的灿烂文明,非常适合我这种人文历史旅行者。只是时代变化,以前攻略难找,穷游网翻烂了找不到信息,还得靠青旅问人才能自助成行,现在点开社交平台一搜啥都有。
有限但必要的精神消费
总花费:三四千元
说了那么多,最后写点“真正”为自己花的钱吧。其实我是一个物欲很低的人,不乱花钱的意志力很强。在国外时,我刚好生了孩子不久想恢复身材,住在宿舍,自己做减脂餐,不交朋友到处玩儿,仅能维持生命体征即可,一个月最多1000块;上班后公司又发了两套西装,每天工服出入我就再没添置过新衣服。我骑电动车上下班,吃公司食堂,生活必要开销非常少。
美容保养方面我从不在意,只买100多元的水乳,也不爱打扮。老公看不下去给我报过7000块钱的舞蹈班,还剩半年,机构搬家之后我再没去过;买过楼下2000块钱的护肤卡,能做53次,这价格可想而知也用不上什么好东西,效果不明显,我就当是去那里定点睡一觉。
小城市娱乐活动也不像大城市那么丰富,周末想出门都不知道该去哪里。周围的景点都转了十遍八遍,早没了兴趣。“吃”就成了我们的首要目的。老公不在,每个礼拜天我都带着婆婆小姨保姆阿姨和孩子们下馆子,抖音上买券,100多块的四人餐到处探店,一个月能花七八百块在上面,算是唯一的物质追求。
相比之下,我更注重精神滋养。
每个礼拜天,我都很有仪式感地在网盘上找豆瓣TOP250电影看一部;每个月我会花200多块钱买书,专买孔夫子二手书上10块钱以内的八五品好书。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出不去之后最重要的思想窗口。每天孩子们睡了之后我会看50-100页的书,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忘了成长。老公不在我反而觉得很松弛,我可以有大把的时间享受自我,走向自我。有时吵架一凶我甚至萌生离了一个人过,也不是不行的念头。

▲精神滋养同样重要。图 / 视觉中国
我还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本地读书会,一个礼拜一次活动,一年会员费158元,我果断报名。在小城市,精神共鸣是很难有的,这笔钱也是去年第二值的开销,读书会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有律师,有医生,有心理咨询师,大家职业各异,算是小地方的“精英”。我们一起讨论女性主义、玩即兴喜剧、看贾樟柯的电影,让我的灵魂有了短暂的栖息。
回顾自己的一年,去年初时我对年龄是有点恐慌的。都说三十而立,我在二字头的最后一年还过得兵荒马乱、毫无定性、负债累累。年中回来后工作问题又让我挫败感十足,被前东家拒绝当天我失落地发了条私密动态:我的以后会变好吗?五年后回看这一切还是大事吗?现在我走到30岁时,心境换了天地,可以很坦然地回答当时迷茫无助的自己:一切向前看,根本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