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物资缺乏的背景下,人们会搜集市场上卖剩下的猪骨头、内脏等食材,连同米饭一起放入砂锅熬煮成汤饭,意外美味。韩国国宝级漫画家许英万在连载漫画《食客》里描写:“如果说牛骨汤给人的感觉像老老实实走大路的模范生,那么猪肉汤饭就是在砂石路上奔跑的坏小子。”
2009年,釜山政府将猪肉汤饭列为当地美食。去釜山吃一碗猪肉汤饭,成为一种流行。
△韩国猪肉汤。(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属于韩国南方人的釜山人,也像猪肉汤饭那样粗犷直率。如果你想沉浸式感受一下当地民风,传统市场则是不二选择。
走入釜山地铁,顺着海鸥鸣叫的进站BGM,在一号线札嘎其站下车,三大传统市场——国际市场、富平罐头市场和札嘎其海鲜市场,都分布在临近街区。
拿下2014年韩国电影票房冠军的电影《国际市场》里,黄政民扮演的主人公颠沛流离后,回到国际市场,开了家卖海外商品的杂货铺。现实中的国际市场也像几十年前那样,保留了混杂的市井面貌。
△釜山街景。(图/钱雨朦)
只不过在电子商务和跨国贸易更便捷的当下,原先国际市场售卖日本、美国舶来品的繁华场景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爱的复古风商店和日本漫画店。如果耐心淘货,爱好者们大概可以有一些意外之喜。
国际市场隔壁,是以小吃出名的富平罐头市场。虽然罐头失去了用武之地,不过好在紫菜包饭、辣炒年糕等手工小吃迅速填补起这里的夜市。游客的光临让小摊贩们在大型商超经济的冲击下,得以生存。
三大市场里最为出名的是札嘎其海鲜市场,这是韩国最大的海鲜市场。毗邻港口的楼栋和街边,摆满了新鲜捕捞的海产品。
△札嘎其海鲜市场。(图/钱雨朦)
沿街搭起的棚子里,本地大叔们就着韩国烧酒吃刚刚加工的生鱼片,鱼摊老板们一边处理鱼,一边用方言随时招揽过路的客人,一口一个热情的“大哥”,让人无法推脱。
游客们也爱到札嘎其海鲜市场,但旅行杂志《孤独星球》在釜山攻略里友善提醒:别随意举起相机对准鱼贩们,脾气火爆的釜山阿姨会拿起水盆就赶你走。
△札嘎其海鲜市场的老板。(图/钱雨朦)
但是,如果你在这里下单了海鲜,老板又会爽快地从水里拿出一把蛤蜊给你加餐。在鱼市二楼的用餐区,再付上一些加工费用,就可以对着窗外的海景大快朵颐。
无论是猪肉汤饭、街头小吃,还是海鲜大餐,釜山大概率不会让你空着肚子离开。
△札嘎其海鲜市场二楼,食客正在吃新鲜加工的海鲜。(图/钱雨朦)
03
慢节奏的“釜山行”
在著名的僵尸片《釜山行》的末尾,釜山是那个没有被僵尸屠城的光明之所,承载着韩国人的希望。而现实中的釜山,少了些电影带来的肾上腺素,多了很多慢下来的生活日常。
△夜晚,釜山沙滩就成了素人歌手大舞台,友善的路人粉纷纷挥起了手机里的荧光灯。(图/道喵叽)
慢节奏和人口构成有关。韩国老龄化早已不是新鲜事,但釜山“拔得头筹”。据韩联社报道,釜山人口从1995年的388万减少至2023年的330万。
截至今年3月,釜山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该市总人口23%,由此成为韩国唯一进入“超老龄社会”的大城市。以联合国相关标准来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就进入老龄社会,超过20%则是超老龄社会。
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留下来,比如友好的留学生工作签证政策,比如引入大量南亚、中亚的工人,改善首尔、釜山、济州岛这样的旅游城市观光、餐饮业人手不足的现状。
△沿着海边步道散步的老人。(图/钱雨朦)
在海云台地铁口的一间韩牛餐厅里,除了老板是一名中老年韩国男性,其他三位服务员均为外籍人员。来自孟加拉的一位小伙灵活地搬运烤肉需要的炭火,为客人添上生菜和小料,并用流利的英文和游客沟通。在远离游客区的西边的德浦洞,东南亚超市和越南餐厅分散在街道的两边,和烤肉摊、水产店融为一体。
但话说回来,得益于外来劳工的涌入,以及不断鼓励发展的旅游业,老人多的釜山也不见得失去了活力。
沿釜山蜿蜒的海岸线徒步,除了游客,遇到最多的,便是穿着冲锋衣、拿着登山杖的老人。
△老人沿着海岸线徒步。(图/钱雨朦)
彭彭去过本地人钟爱的温泉区东莱,这里的温泉能追溯到新罗时期。她印象最深的,便是脱下鞋子撸起裤脚,融入本地老人的泡脚养生局。小红书上,有人晒出在地铁公交上,爽朗的釜山老人给带行李的他们“让座”的经历。
前几天,在釜山摇滚音乐节的现场,不只能见到蹦蹦跳跳的年轻人,熟知当红乐队一手信息的釜山阿姨们,戴着遮阳帽就冲进了人潮,随着音乐自在地摆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