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集体卷“低价” 增收不曾利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餐饮集体卷“低价” 增收不曾利

7月20日,连锁潮汕火锅品牌陈记顺和也宣布大规模降价。据悉,陈记顺和广州区域门店所有产品价格全线下调,一盘牛肉类产品降价4-10元,现售价基本为28元,蔬菜类产品则降价约4元,“价格回到10年前,重回28元鲜牛肉时代”。

近期,海底捞旗下的火锅子品牌“嗨捞火锅”宣布品牌升级,改名为“小嗨火锅”,主打平价,被称为是“海底捞的平替版”,已在北京、沧州等地开设多家门店。在价格上,“小嗨火锅”单价进一步降低,锅底低至9.9元,鸭血豆腐可以无限续,还推出了49元单人套餐。

此外,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巴奴全国平均客单价从1月的144元降到了5月的130元。对此,巴奴相关负责人称,价格是年初开始调整的,并且随时动态调整。

04咖啡、茶饮刮起“9.9元风”

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咖啡、茶饮消费快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行业也出现了降价现象,“10元以下”成了各大咖啡、茶饮品牌“厮杀”的重点价格区间。

红餐大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1%上升至29.6%,曾经三十元一杯的奶茶越来越难觅踪影,极致性价比已成为行业新趋势。

华安证券研报提到,2020年至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上升至30%,20元以上占比则从33%下跌至4%。

此外,蜜雪冰城、古茗也在招股书中判断,平价茶饮未来增速将快于中价、高价茶饮。

5月底,古茗在部分地区推出为期三个月的柠檬水折扣活动,原价10元的柠檬水折扣价到手仅需4元。7月,古茗发放“50万张免单券”,并推出“小程序天天9.9元畅饮”活动,表示要让健康原叶鲜奶茶进入“9.9元时代”。

此外,不少头部茶饮品牌也在推出低价新品。在部分地区,茶百道酸奶紫米露折扣后只要2.9元一杯;喜茶曾推出限时活动,“纯绿茶妍后”4元一杯;书亦烧仙草推出了多款售价在10元以下的新品,并称“未来的定位是要走质价比路线,未来可能还会推出6元、7元甚至更低价格的产品。”

而自去年以来,咖啡赛道已经开启多轮“9.9价格战”,甚至价格一跌再跌,从9.9元到8.8元,再到新用户1元,甚至0元。

8月5日,瑞幸推出年度新品“轻轻茉莉”轻乳茶,随即又在8月11日官宣刘亦菲为茶饮首席推荐官,并开启“送1亿杯9.9下午茶”的活动。

尽管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在3月时曾表态“无意参与价格战”,但实际上,面对低价咖啡产品的冲击,星巴克似乎正在以优惠券和套餐等方式“变相降价”。

今年,星巴克推出了各类团购和套餐,包括“233元10次卡”“55.9元三大杯”“45.9元双大杯”等,将一杯咖啡的价格拉低到20元左右。

05餐饮“卷低价”背后的心酸

上半年,消费市场疲软显著,多家餐饮企业财报亏损。

九毛九增收不增利,其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收入约人民币30.64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6.4%,但归属于公司权益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不超过6700万元,同比跌幅高达69.8%,下滑近7成。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九毛九称主要是期间的可比基数相对较高,顾客人均消费及翻台率均出现下跌,导致餐厅单店收入下跌。

7月29日,麦当劳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与上半年营收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麦当劳营收同比增加2%至126.59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同比减少4%至39.51亿美元。

8月2日,呷哺呷哺披露2024年半年业绩预告,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了近16%至24亿元;净亏损2.6亿元-2.8亿元之间,而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12万元。

呷哺集团指出,消费降级与竞争加剧导致顾客到店意愿下降,影响营收,呈现同比下降。

同一时间,“拉面第一股”味千(中国)也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不超过2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利润1.33亿元,大幅下滑、由盈转亏。

除了业绩承压,盈利预警,消费趋于理性和保守,消费者都在追求质价比,也是餐饮企业“卷低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源,餐企不得不卷入“拼低价风潮”,面对“”价格战”,头部品牌硬着头皮参战的同时,也有一些小餐企经不起亏损,只能无奈倒闭。

对此,呷哺集团创始人贺光启在接受采访时曾无奈道:“整个餐饮市场都在降价,我们不调也不行。这个市场你不抢就只有饿死。”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的数量已经高达105.6万家。这一数字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全国餐饮门店的关停潮已成常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也指出,“价格战”迎合了当前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行为习惯。现在基本上降价的都是头部企业,因为供应链很完整。单店或议价能力不够强,就熬不下去,其实降价是一个洗牌的过程。

06如何在“价格战”中活下来?

尽管通过极致低价策略,能够吸引消费者到店,带来短期热度,却可能压缩利润空间,持续“价格战”,如果换不来销量,无法带动客单价,不能弥补利润损失,就会引发恶性循环。

中国烹饪协会提醒,今年前5个月,餐饮行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原因就在于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剧。

对此,中国烹饪协会也指出,“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剧是造成目前餐饮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的几大因素。停止“价格战”转向良性竞争,发展“数字+餐饮”提升价值创造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餐饮业整体水平,加大政策支持激发餐饮消费潜能是破除“增收不增利”的关键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餐饮品牌宣布降价的同时,也有品牌开始涨价。

在今年7月,日本意式平价餐饮品牌萨莉亚多款产品价格上调,部分菜品价格上调10%左右。对此,萨莉亚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供应商涨价,因此其对个别菜品进行了小幅价格调整。

根据萨莉亚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在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期间,其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到了1632亿日元的历史新高,营业利润达100亿日元,约为去年同期的三倍。

在同行纷纷降价,萨莉亚却能实现业绩增长,逆势涨价,依托的是其强大的供应链和高效率,打造出的极致性价比。

江边城外联合创始人孟洪波曾表示,“餐饮会走向更明确的消费分级,消费者会找到自认为最极致的性价比,未来做‘人均消费的性价比’是核心。”

九毛九集团相关负责人也称,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餐饮市场面临激烈的价格战,但片面追求低价的竞争不可持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改变,绝对的低价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定价,既重视产品品质,又考虑价格合理,这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价格战的“血拼”中,众多品牌都深陷其中,但在人均工资、租金、原材料等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餐企不断“内卷”价格,利润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单纯降价不足以应对竞争,长期低价也可能导致品质下降,影响品牌长远发展,如何在不损害消费者体验和权益的基础上,在“价格战”活下来,找到降价与品质间的平衡,对于餐饮品牌来说,或许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新零售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4/0828/209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