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5日,中国海警局发布第三号令,公布《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翻摄自腾讯网军武次位面
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稿分析,中国海警三号令施行后,与菲律宾、日本海上交手出现的新变化,得出的结论是,“有三号令作为法律支撑后,中国海警预计会更强势执法。”
今年5月15日,中国海警局发布第三号令,公布《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共包含16章281条,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有三条:一、中国海警可在中国管辖海域执法;二、中国海警在认定管辖海域,可登检扣押涉嫌违反规定的外国船舶与人员;三、对于涉嫌侵闯中国领海的外国人员,最长可拘留审查60天。
三号令在发布一个月,也就是今年6月15日正式生效,两天之后的6月17日,菲律宾海军组织力量向仁爱礁补给,所用船只、小艇被拦截,8人被扣押(事后放回)。5天之后的6月20日,日本海上保安厅组织4艘渔船和多艘巡视船,进入钓鱼岛海域,中国海警在6月24日通报,对日本船只进行必要管控和警告驱离。日本海上保安厅再次组织船队进入钓鱼岛海域,同样被中国海警警告驱离。
同样在2日,台湾渔船“大进满88号”被中国海警登检并押回福建港口,而上次发生类似事件还是在17年之前。《联合早报》就这四起标志性事件总结认为,中国海警三号令明确海警执法权限,让有些之前模糊的区域,现在有法律作为支撑后,表现出来的就是“更强势执法”。当然,文章也承认,其实中国海警这几年行事风格,其实和最近这一个月差不多,三号令主要还是起到规范执法步骤,让一切清晰可循的作用。
《联合早报》分析,此法令对菲律宾、日本等国家来说,最担心的,其实是舆论认为理所应当的部分“中国海警可在中国管辖海域执法”。因为“管辖海域”其实是个并不清晰的概念,领海属于“管辖海域”,但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是否属于“管辖海域”,南海九段线内是否也属于“管辖海域”,三号令并未明确,周围国家也完全没有底气。
《联合早报》认为,中国海警行事应该不会那么激进,不会把管辖权放得太开,搞得周围国家强势反弹。但周围国家为了试探中国底线,想要在实际接触中感受中国海警决心,才会在6月15号之后动作频频。
中国海警三号令的出台让执法更加落实。翻摄自腾讯网军武次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