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现身新加坡香格里拉峰会,媒体关于他的报导,几乎都聚焦在他提及中国的发言,包括直接点名中国对即将于瑞士举办的“乌克兰和平峰会”进行外交破坏(不参加),几乎成了“普丁手中的工具”,并指控“如今俄罗斯武器(用来攻打乌克兰)的一部分正是来自中国”。今天之前,泽伦斯基曾多所期待中国出面遏制俄罗斯的入侵,香格里拉一席话,意谓他自知期待已经破灭。
回溯乌俄战争一周年,尽管习*近*平提出了12点不痛不痒的乌克兰和平计划,但因为完全不触及要求俄罗斯自乌克兰撤军,甚而还谴责乌克兰盟友对俄罗斯的制裁,国际媒体便多以“亲俄式中立”诠释中国立场。不过,当时泽伦斯基仍对习*近*平抱持肯定,一则表示希望能和习*近*平当面讨论如何结束战争,其二,他也曾公开表示“我真的愿意相信中国不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两个月后,泽伦斯基没有如愿见到习*近*平,但双方有了自乌俄战争以来首次直接通话。
泽伦斯基称那次通话“漫长而有意义”,且立刻在推特上发文:“这次通话有利推动我们双边关系的发展”。但习*近*平一样没有对乌克兰做出承诺,一样含糊地强调自己“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且绝口不提“入侵”一词,对有无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亦未置可否。等了一年后到香格里拉峰会,泽伦斯基对中国已从期待、喊话到指控,形同揭露中国的不可信。
这样的发展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即泽伦斯基也许很了解俄罗斯、普丁,但他对中国、习*近*平,要不是一厢情愿,就是存在诸多误解。否则,如果他知道在寄希望于习*近*平的同时,过去两年时间,其实也是中国社群网路广传乌克兰境内设有美国生物武器实验室,以及不断渲染纳粹在乌克兰复辟的一刻,更不断有中国媒体、学者将乌克兰形塑成一个缺乏主体性、只是“暂时受西方控制的俄罗斯势力范围”,并竭尽所能淡化乌克兰以一国家形式的存在、自我防卫和独立的发展权,而中共官方一方面除对上述阴谋、论述推波助澜(或默许),一方面再以正式发言打击乌克兰的西方盟友,促成整个中国舆论几乎都倒向俄罗斯,泽伦斯基这一路以来若对中国了然于胸,还会认为自己有得到中国半点支持的可能?
再回到更早之前。2021年泽伦斯基选上总统后两年,曾接受HBO的Axios节目专访,面对主持人提问,曾斩钉截铁表示:“我不同意美国所称中国是地缘政治的威胁,因为在乌克兰,我们没有感受到这一点。”对中国跃升为乌克兰最重要贸易伙伴,泽伦斯基也强调,只要任何国家的人民、企业尊重你的人民和国土疆界,我们当然都欢迎他,包括中国。只是,短短一年后,时局发展便又凸显了泽伦斯基的判断有多严重,尤其后者,“乌克兰的国土疆界”对中国来说,甚至是不存在的(受到鼓励的舆论大幅应和普丁的俄罗斯领土观),既不存在,何来尊重你的人民和国家?
可以说,泽伦斯基日前最新的香格里拉峰会谈话,完全反映了他过去“等待中国”的徒劳。之前,中国已不只宣布和俄罗斯建立“无限”的友谊,同时再透过购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去支撑俄罗斯经济,以减轻其受西方制裁的影响(如此等同加压乌克兰),如今,还暗中提供俄罗斯武器(泽伦斯基根据情资所言),徒增乌克兰保家困难。
此外,我们也无法忽视乌克兰自2010年起,自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开始,如何一步步推动俄罗斯、乌克兰经济一体化,直至乌克兰能源、贸易的三分之一以上资本都掌握在俄罗斯手上,一旦控制乌克兰经济,下一步即有2014年占领克里米亚,2022年直接入侵乌克兰。很明显,俄罗斯要将从苏联分裂出去的乌克兰拉回,“经济殖民”早已先行于军事入侵,军事入侵的时机,很大程度便取决于经济屈服促成政治屈服的成熟度(只是普丁原设定扶植的傀儡政府,在乌克兰反抗和西方援助下已超出剧本设定)。
乌俄战争初期,曾多有评论指向台湾恐是下一个乌克兰,但后续的观察,其实更多是对比出了两者间的不同处。其一,乌克兰和“寄予厚望”的中国之间,并不存在依存关系,也就是中国地缘政治的利益在结盟俄罗斯,而非乌克兰,台湾军事上仰赖甚多的美国,彼此则是地缘政治的共同体,美国会不会出兵协防台湾是一回事,但至少不可能像中国对待乌克兰那样“事不关己”。
其次,先于土地殖民,中国对台湾当然也有“经济殖民”的布局,不过,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欧美国家虽然间接承受了能源、通膨压力,主要仍是冲击乌俄两国经济,而今中国若入侵台湾,将引发世界性的经济灾难,几乎已是举世公认的评断。因此,尽管同样受到邻近威权国家高度压迫,都因对方强烈的领土占领面临军事威胁,但“台湾不同于乌克兰”的论述,在乌俄战争这两年多来却愈形成主流,关键就在当中国对台湾“经济殖民”这一环节愈显势弱,台湾和世界经济的连动反更为密切,对台湾来说,这便在“有美国支持”、“国防支出是乌克兰两倍”外,另又创造了第三道防护。
就这点看,前不久辉达执行长黄仁勋频频在台湾露面,并借由演讲场合,以辉达和台湾合作的大学、企业为展示背景,自然投射出了另一层关于“国家安全”的背后意义(由此或者还有效补强了台湾所欠缺的乌克兰优势——正式国家外交地位),对于高度依赖芯片的世界经济来说,辉达无疑预示了全球因台湾而来的“经济连锁反应”只会更巨大。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针对台海冲突,和军事评估几乎等量齐观的主题,会是环绕在“台海冲突对全球经济造成的破坏”(当然主要涉及芯片供应的影响)。
乌克兰的处境令人愤慨、同情,国运遭“中国因素”的摆弄更让人不胜唏嘘。至于无论作为实质经济议题或间接的国家安全设定,辉达却是为“台湾不同于乌克兰”的例证再加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