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学运35周年 外地学生当年的六四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八九学运35周年 外地学生当年的六四
35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要求民主,反对官僚特权和腐败的中国学生运动从具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和12.9学生运动传统的北京高校开始,迅速扩散到中国最大的国际化都市上海及南京、广州、成都、合肥、贵阳等多数省会城市的大学生中间,掀起持续数周的大规模抗议浪潮,成为八九六四学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照:八九学潮开始后,复旦大学的学生在上海游行。(夏明提供照片)

35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要求民主,反对官僚特权和腐败的中国学生运动从具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和12.9学生运动传统的北京高校开始,迅速扩散到中国最大的国际化都市上海及南京、广州、成都合肥、贵阳等多数省会城市的大学生中间,掀起持续数周的大规模抗议浪潮,成为八九六四学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四事件35周年前夕,当年参加上海和南京等地高校学运的人士回顾了外地学生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外地学运与北京学潮紧密呼应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猝然去世。北京高校学生率先开始悼念这位以开明、亲民、务实著称、被党内顽固派老人整肃下台的共产党领导人。大批学生涌向天安门广场集会,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几乎每个省会或高校相对集中的城市都发生了在本地主要广场请愿抗议的学生运动。一些参与其他省市抗议活动的学运领袖指出,六四以及之后的镇压中,当局对外地抗议者的抓捕处罚尤为严酷,不少人被重判十年以上刑期(向天安门毛像掷鸡蛋者最重,判处无期徒刑)。据中国官媒报道,北京、上海等地有多名抗议者被指为“暴徒”、“罪犯”遭司法从快枪决。

在美国的自媒体人、油管政论节目主持人吴建民当时是南京市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参加并领导了江苏南京的学潮,六四后被抓,遭判刑10年。他告诉美国之音,当时学生们的主要诉求是希望当局公正评价胡耀邦,同时爱护学生的民主热情,把中国的体制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政治体制改革。

吴建民说:“因为学生这时候上街只是表达一个民主的诉求,并没有提出任何什么反对共产党的口号,要什么推翻共产党了,要什么打倒邓小平了,那时候根本没有。基本上,学生这种诉求以北京为主,全国各地的高校全部参与了,我所在的城市是南京。南京当时有50多所高校,我们这个规模也是相当大。南京的主要广场叫鼓楼广场。南京高校学生主要集中的集会主要都是以鼓楼广场为集中地。”

吴建民指出,把和平请愿定为动乱的中共党报《人民日报》426社论激化了学生与当局之间的矛盾,激怒了参加抗议活动的南京学生,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正在从事一个神圣的和平抗议活动。

他说:“政府故意把学生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他把学生指定为动乱嘛。就是你们这些人根本不是爱好民主,你们是挑起动乱,是破坏社会稳定嘛。那我们学生当时是不能接受的。可以这样讲,当时无论是北京还是我们南京的学生,在广场上游行示威都是相当文明。我们没有砸过一块玻璃。我们整个广场几千几万人待在上面,游行也好,示威也好,等到我们撤去,是没有垃圾的,每一个同学都会告诫身边同学,带好塑料袋。大家把那些自己可能产生的各种垃圾,都用塑料袋带回去,没有人在广场乱扔垃圾。秩序井然,没有人破坏社会秩序,没人去拦截过任何公交车辆,阻拦别人上班,什么搞打砸抢行为,完全没有。不光是北京,没有全国各大城市都没有。我们南京更是这样。”

资料照:1989年南京学运得到多家官方媒体记者声援。(吴建民提供图片)

南京学生徒步北上行动

就在六四事件之前几天,南京抗议学生发起了徒步前往北京的北上行动。

吴建民说:“5月28号,由我本人当时策划了这个北上运动,也就是在南京高校有几千个学生在鼓楼广场宣誓以后,6月1号向北京挺进。”

谈到这次徒步行动的目的,吴建民说:“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沿途一边走,一边到北京,一边宣传,一边路上把沿途所有的高校都把它联合起来。因为从南京走到北京,有2000公里,在这个路途过程中,要分别跨入安徽省、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也就是有相当的这些所有沿途省份的高校呢,最终都被我们这个一路走去,一路发动起来了,然后最终跟北京所有的学生,然后在北京城外会师,形成一个巨大的学生到北京来的压力。如果全国各地都这样来的话,显然李鹏是很紧张的,因为学生们到北京来,就是要求中央跟我们对话,然后承认我们学生自治的这个组织的合法性啊。同时,学生们愿意参与国家的民主建设。”

6月3日夜晚北京开枪时,北上的南京学生走到了安徽省。

“安徽滁州市。我们本来第2天冒着大雨要继续出发的,结果到第二天,因为北京已经开枪了,那迎接我们的安徽和江苏两省的领导马上脸色就变掉了,”吴建民回忆道。

资料照:1989年6月1日,南京高校北上行动中的东南大学队伍。(吴建民提供图片)

吴建民:六四鲜血不能白流

六四大屠杀35年过去,但中共当局对当年参加或领导各地学运的“六四分子”的监控打压仍在持续,原贵州省高自联学生领袖季风和参加六四事件、1988年7月至1992年4月领导安徽省民运的沈良庆等异议人士仍在高压下坚持当年对自由的追求和民主的向往。

吴建民告诉美国之音,六四事件过去了35周年,尽管他参加八九学运以及后来被抓坐牢,影响了个人婚恋和事业,改变了人生道路,但他丝毫不后悔。

他说:“我们不需要共产党给我们做什么平反,我是坚决不承认共产党‘平反’这两个字,我们是永不放弃,永不忘记,我们的目的就是六四英灵的这些血不能白流。”

1989年6月1日南京高校北上行动中的南京邮电学院队伍(吴建民提供图片)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VO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4/0604/206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