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飞白:乌克兰的反攻何时开始?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熊飞白:乌克兰的反攻何时开始?

从上周开始,瓦格纳的攻势到达顶峰之后,开始下降,每日进攻的次数跌到50次左右,与高潮时期比跌了一半。

军事分析家认为,俄罗斯在巴赫穆特的放缓,可能意味着它正在将军队和资源转移到其他地区。

御厨普里戈金正从巴赫穆特撤出瓦格纳集团

战争研究所写道:“对巴赫穆特的袭击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实际上对俄罗斯为这场战争下一阶段的准备工作有害,下一阶段将围绕即将到来的乌克兰反攻展开。”

英国国防部认为,俄罗斯军队3月份在更北的地方取得了进展,部分控制了通往克雷明纳镇的通道,在更南的地方也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乌克兰军事分析家Oleh Zhdanov同意这一评估。他在YouTube上说,俄罗斯对巴赫穆特的袭击正在减少,而且它正在将攻击力向南转移到Avdiivka镇。

他说,俄罗斯军队在哈尔科夫和卢甘斯克地区,以及扎波罗热中部和赫尔松地区南部地区的北部地区变得更加活跃。

为何大鹅会在其他地方活跃起来,这也是他们为即将到来的反击做的准备,这些迹象与大鹅在巴赫穆特进攻缓和下来有逻辑一致性,说明他们正从巴赫穆特撤军,而将部队调往其他战线,防备可能到来的乌军反攻。

再打下去,大鹅就得把战列舰主炮搬上坦克了吧

03

乌克兰的反攻会如何进行

普里戈金说,他估计乌克兰准备了20万人进行反击,从过去一年,乌军在英国、欧盟以及国内训练的新军来看,没有20万人,10万人也是有的。

乌军新兵全部按照北约标准训练,为时三个月,仅仅在英国,最少已经训练了5万人;在德国、法国、波兰,技术兵种完成了坦克、步兵战车、防空武器的训练,像豹2坦克训练,仅仅用5周就上手了。

这些新兵的士官,也是从战场甄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士兵,又经过了北约为时四周的士官进阶训练。此时,乌克兰的新军,完全是训练有素,有战斗力的新生力量。

一名乌克兰高级官员官员告诉《华盛顿邮报》,春季反攻的所有希望,都取决于西方军事援助和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到来。

乌克兰军队在哈尔科夫地区的反击中以八比一的比例超过俄军,进攻就是要在尽量狭窄的正面投入具有绝对优势的力量。

以上10万新军,可以在任何一个战场形成对俄军5比1以上的优势,只是这些部队会放在哪里呢?

目前我们还没看到部队集中,比如北线的主力部队92、93旅都还没有离开前线进行集结,因此反攻还没有迫在眉睫。

那么反攻会以怎样的形态展开呢?

首先,乌军会在各条战线上,开始一轮大规模打击后勤线路,补给中心的行动。最近是不是很久没有海老师点名的消息了?肯定是憋着劲准备着这场反击,要存一批弹药;也要让大鹅往前线多存点粮草弹药,再整一场大活。

打击完后勤,乌军会在两个、三个,甚至多个可能成为反攻的战区发动进攻,这是为了吸引不同战线的俄军,牵制俄军的预备队。

这些欺敌手段,在去年秋季反击时,乌军用起来得心应手,俄军的预备队被充分调动,造成了哈尔科夫地区的空虚。所以不管在哪儿主攻,欺骗性进攻会首先打响。

但是,俄军已经吃过一次亏了,还会掉进同一条河里吗?熊叔是非常想看看,从泽连斯基到扎卢日内会怎么演、怎么骗。

从去年到今年,人们说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扎波罗热,这里就跟1944年夏天的加莱一样,纳粹德国相信加莱就是盟军登陆地点。

据媒体报道,乌克兰军队已经开始炮击俄罗斯控制的东南部城市梅利托波尔,目击者称该市的火车站遭到破坏。这座城市距离扎波罗热核电站约120公里,已被俄罗斯占领一年多。

梅利托波尔是俄罗斯重要的补给中心,因为它位于克里米亚通往乌东补给线的战略位置上。

军事观察家说,他们预计很快就会看到乌克兰发动攻势,这表明乌军可能会通过梅利托波尔到达黑海,以分割大鹅在马里乌波尔与克里米亚之间的部队,并且切断克里米亚的陆地运输线。

扎波罗热-梅利托波尔是最危险的地方,大鹅信不信呢?会不会还有这样一种可能,上一次是声东击西,这一次预判你的预判,当你以为我还要声东击西的时候,声东就直接击东呢?利用俄罗斯对反攻地点的判断迟疑,顺势而为?

这就是获得战略主动权的优势,乌克兰可以选择何时、何地发动进攻,80万对60万,主动权在我。

至于反攻的目标,熊叔仍然认为会放在北线卢甘斯克一线,不会放在扎波罗热-梅利托波尔。至于时间,大胆预测一下,4月15日——4月20日。而且不可能是一波流,很可能南北各准备一波,让大鹅顾此失彼。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在哪儿,这都是一场乌克兰不能失败的反击,盟友们压上的装备,花半年时间训练好的新军,再加上大鹅进一步被削弱。

泽连斯基也说了,无论国内国外,人们正在为战争的拖延感到焦虑,一场举世瞩目的反击,许胜不许败。

END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3/0405/188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