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过一名英国财政大臣到访新疆拍照打卡,显示那里的贸易商机,而那时新疆的严重人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焦点。
我看着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欧思邦)身穿萤光黄反光背心在一辆卡车旁边卸货。离那里不远处就是一所监狱,维吾尔学者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当时刚刚在那里开始他的无期徒刑。
民主国家的政客到访总是在为交往合作唱赞歌,但是人权问题却常常要“关起门来”提出。
同一时期,亨特·拜登(Hunter Biden),总统最小的儿子,就在和一些与共产党有关联的中国机构建立商业合作关系。这种联系直到今天仍是拜登政治争议当中的重心部分。
回过头来看,没什么证据显示,欧美的政治精英想去对合作交往的做法作重新评估。
在我驻北京时,企业高管会常常告诉我说,我报道中国日益加强的打压某些程度上是错过了重点,没有抓住一个日益繁荣的大局。
仿佛贸易与交往政策并没有令中国官员打开思路,像过去承诺的那样接受政治改革的理念,反倒是令外部世界改变了主意,将眼光收窄到几栋摩天大楼和高速铁路线上。
当中的经验教训似乎并不是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应该紧密并行,而是你或许拥有这一切财富,但可以完全没有人权。
在中国有巨额投资的一家美国家居用品品牌跨国企业高管告诉我说,中国人并不是像西方人那样的方式去向往自由。
他坚称,他曾与他工厂里的工人谈过,而他断定,他们对于政治完全没有兴趣。“他们赚钱比较开心,”他说。
在那样一段历程中,很多从事贸易和交往的企业和政府,似乎干脆已经放弃了将政治自由带到中国的远大承诺。
现在,似乎只要加强繁荣本身就已经足够。
于是,到底是什么改变了?
打破原有框架
首先,是公众的看法。从2018年起,移居海外的维吾尔人开始发声讲述他们的家人消失在新疆大型拘留营里的事,哪怕这样做有明显的风险,可能让他们在家乡的亲人付出更大代价,受到更大惩罚。
中国一开始似乎对国际社会的反应感到震惊。
毕竟,西方政府长久以来都一直容忍北京多方面的压制,同时继续与它进行贸易和交往。
即使在习*近*平执政之前,打压宗教信仰、拘禁异见人士和粗暴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都是整个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副作用。
但是对整个民族的大规模监禁——仅仅根据他们的文化和身份被指定为威胁,这对于全球公共意见有着巨大的冲击,因为这在有过相似历史的欧洲和其他地方都能引起共鸣。
在新疆有供应链的企业承受着消费者的巨大关注,而政府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采取行动。
还有其他问题——包括北京在香港打压异见的行动之迅速,其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还有对台湾逐渐增强的威胁。
但是,似乎新疆是最能令人想清楚这一切的,而中国也感觉到了形势在转变——毫不意外地,很多试图揭露新疆在发生什么的国际记者,在那之后都被迫离开中国,包括我本人。
最新的皮尤民调显示,80%的美国人现在对于中国有负面看法,而在十年前这个数字只有40%左右。
第二个改变形势的重大因素,是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
2017年4月6日,美国总统川普(右)和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左)在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的海湖庄园共进晚餐。
川普是习*近*平强人作风的仰慕者,但却不欣赏中国的崛起
川普的反华姿态或许飘忽不定——一边指责不公平的贸易操作,一边又公开赞扬习*近*平的强人风格——但是他有效地利用这一点来聚拢了一批对社会不满的蓝领阶层。
简而言之,他宣称贸易与交往是一个坏尝试,除了工作和技术外包之外,并没有多少可见的好处。
他的对手批评他这种无建设性的做法,还有他们眼中的排外言论,但是原有的框架却被打破了。
拜登总统只撤回了很少川普的对华政策,如果真有的话,包括他所发起的贸易战。关税却保持下来了。
华盛顿已经迟来地意识到,贸易和技术转移远没有加快中国的政治改革,反而加强的北京的威权模式。
新常态
在中美数十年的贸易与交往历程之后,如今习*近*平所设想的世界与西方一直以来所期望的有天壤之别。
关于美中关系如何发生深刻的转变,再清晰不过的迹象就是拜登总统近日对于台湾地位的评论。
上月,他被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台(CBS News)问到,假如中国大陆进攻台湾,美军是否会被派去保卫台湾。
“会,”他说,“假如确实出现前所未有的攻击的话。”
长期以来,对于是否会出手帮助台湾,华盛顿的官方政策一直是有意保持战略性模糊。当中的理据是,若承认美国不会介入,就可能会给入侵开绿灯;而说美国会出手防御则可能鼓励台湾的自治政府走向正式宣布独立。
这一番似乎是“战略清晰”的新言论,已经引来了北京的愤怒,后者将此看作是美国立场的重大转变。
这一点很难否认,哪怕美国高层官员尝试收回相关的言论。
相比起共同的规范和价值,中国现在提供的是一种繁荣的威权主义,作为更优选项。
它正努力通过国际团体、情报机构以及巨大的宣传机器来推广它的体系,同时声称民主制度正在衰落。
在一些领域——比如德国的商界——支持贸易与交往的一方采取了完全不一样的论调。
中国现在对于全球供应链是如此重要,如此强大,新的论点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进行贸易,因为害怕伤害我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者引起北京的“反弹”。
但是在华盛顿,认为中国代表着严重威胁的看法,已经成为两党有强烈共识的少数议题之一。
到目前为止,找到替代选项或许尚不容易——供应链搬迁将要耗时多年,而且这样做非常昂贵。
而中国确实有办法,来给继续交往者以奖励,给不交往者以代价。
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习*近*平第三任期开始之际,世界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变的时刻。
而就像对俄罗斯一样,美国在中国这里也面对着一个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培养起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