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他们的终极武器是“放烟花”,
这种礼花炮并不常用,一共才用过两次,
都是“要出大事”的情况下才启用的,相当于给水禽表演一场私人烟花秀,把它们吓跑。
除此之外,这几年有新添了一些高科技设备,但很多单独使都不管用,
因为不同种类的鸟对驱赶方法会有不同反应,为了保证效果,设备经常会组合使用。
这些设备包括无人机,可以遥控追踪鸟类;
手持激光笔,使用方便,对喜欢夜间迁徙的鸟类效果不错;
无人驾驶小艇,驱鸟人远程遥控,就可以把小艇开到鸟类身边,直接把它们赶走。
还有一个叫“水狗”的小号遥控船,
可以先遥控它把落在水面的鸟类轰起来,
驱鸟人再开一枪,就能把鸟彻底吓跑了。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
与其费这么大劲驱鸟,不如想个办法治理毒水坑,让它不再有毒就好了。
人们当然想过治理,也确实有办法,甚至已经投入了力量,
但这些工作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成效的。
比如在伯克利坑往下游方向走20英里的地方,就有一个成功的例子。
那里也有一个大水坑,每年会有成千上万鸟类光顾,是观察生物多样性的天堂。
生物学家Stelle Kapocia和Gray Swan经常来这里观察和统计鸟类。
如果不说,可能想不到这里原来也是个毒水坑。
1908年,洪水把附近煤矿的废料冲进河流池塘,鱼都毒死了,
含有重金属的水还会流向下游,污染更多地方。
为了治理毒水,人们修了个过滤站,至今还在运行。
1908年发生的污染,现在过去一百多年,治理还没结束,
专家Gray Swan表示,治理污染要花很久很久,但我们确实能做到。
所以说,治理伯克利坑的战线也会拉得很长,
在没成功之前,保护水禽的任务还要落到驱鸟人身上。
好在有像Mark这样的人,对这项工作充满热情,
“我每天早上不用定闹钟。”
“能帮助它们是件很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