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89年的天安门事件是一起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主运动以及后来中共当局对学生进行的血腥镇压通过西方媒体传播到世界各地。25年后的今天,美国资深记者如何看待他们当时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呢?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989年5月中旬的访问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共产党国家的首脑自1959年以来的首次会晤,标志着中苏关系的解冻。大量被派到北京报道这一历史事件的西方记者、尤其是电视记者,也因为这个偶然的机会目睹了当时正在中国展开的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
*六四事件体现了CNN效应*
当时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报道的不仅只是世界各地的普通老百姓,也包括国家领导人。
前美联社驻京记者桑万:“美国国务卿贝克自己说过,老布什总统当时就是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因为情报、中央情报局等都不如天安门广场的摄像机可以让你对此了解得更多。我们在讲述这个故事,而且它正在发生,人们感觉到他们自己正在参与这一切。”
*电视报道的不足*
不过,当年在北京报道这一事件的一些美国资深记者认为,他们的报道也存在一些缺失。
前《华盛顿邮报》驻北京分社社长邵德廉:“电视很好而且电视记者做了很多勇敢的报道,但是我认为,第一,它们没有显示参加这场运动的多样化;其次,它们没有抓住这些示威游行活动的和平性质。”
*工人在学运中的作用*
直觉告诉邵德廉,《4·26社论》将这次学生运动定性为反革命动乱意味着邓小平加入到这场斗争中来。他当时感到,中共当局将开始镇压这场学生运动。在他看来,工人参与这场运动是一个重大时刻,而当局对工人的打压将会更加严厉。但是他感到遗憾的是,西方媒体对工人在这场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报道不足。
1989年5月17日,几十万学生和支持者云集北京天安门广场,要求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这成为世界新闻报道热点他说:“我认为,我们没有大量的采访这些工人,我们本来应该这样做。与他们进行交谈要更为困难,他们不像学生那样注意公关。学生是精英,他们倾向于与工人保持距离,(工自联的)韩东方在广场的角落搭了一个帐篷。工人与学生团体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我们的报道本来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北京以外的地方发生了什么?*
这位因为报道六四事件而在1990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提名的资深记者认为,西方媒体对北京以外发生的事情报道严重不足。
他说:“另外一个我们做得不好但是我在六四后试图做的是报道在北京之外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因为,你知道,中国四百多个城市里都发生了抗议事件。在上海、成都甚至在大家认为只知道赚钱的广州,都发生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孟捷慕:杀戮发生在摄像机不在的地方*
美国前《洛杉矶时报》驻京记者站站长孟捷慕(James Mann)1984到87年担任《洛杉矶时报》驻北京首席记者的孟捷慕也认为,媒体对这起事件的报道可以做得更好。不过,他不认为西方大量的电视报道夸大了六四事件。
他说:“人们经常说全世界都知道6月4号发生的事情,其实并不如此。真正的杀戮实际发生在摄像机不在的地方。如果这个在电视上播出了,也许国际社会的反应会更糟糕。由于偶然的因素,对于那些熟悉北京的人来说,很多电视摄像机都架在广场东面的北京饭店。如果它们架在广场西边的民族饭店,或者在更西边的木樨地,那么人们可能会在电视上看到开枪杀人的场面。”
还有一种看法是,西方媒体不切实际地期待中国迅速民主化。对这种批评,这位写过多部有关中国的专著的获奖作家也不认同。他说,不可否认的是,西方记者的确同情抗议的学生,但是他不确定的是,他们的同情是否影响了他们对这个事件的报道。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美国之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14/0605/403520.html
相关新闻
余茂春:中共国不可告人的秘密——扶持普京以保自身暴政(图) 卡扎克|哈萨克斯坦媒体评《我的阿勒泰》:一部殖民者视角下的政治宣传片长平:“双重标准恰恰是必须的”
新苏黎世报:为什么说中国人口减少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光州走向了民主,而我们没有?(含影片) 你怎么爱一个不爱你的国家? 苏联禁酒令,一场关于酒精的全民斗争是如何烂尾的?(图)陶杰:七月四日这一天,比“六四”更危险
赵紫阳请假说辨析(图)吾尔开希:六四大屠杀幸存者的负罪感伴随我一生
中共大使馆不是铁板!其实有另外一面不为人知(图)胡平:六四是政变——解读赵紫阳录音回忆录《改革历程》
【微博精粹】这届中共要和“小学生”过不去 【微博精粹】中国青年大量脑出血 惊人原因 千百度:许其亮后事细节曝光 非自然死亡?(图) 王维洛|六四与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属于谁?(图集) 外媒当面呛辣提问“天安门事件” 中共外交部慌了(图) 116师长许峰软抗命 中共前军官回忆六四 喊话台湾人正视中共威胁 【微博精粹】厉害国三原色:红会 黄俄 绿发 中共外交部慌了 瞎扯回应(图)